按照清朝后宫的制度设计,最有福气的皇后应该经历过这三样:
1. 大婚时坐着花轿过大清门。妃子进宫,只能从其他宫门进出。大清门对于女性来说,只有在皇后大婚的时候,才能享受。
历史上享受过大婚之礼,从大清门内抬进皇宫的女性一般是年少登基在位期间初次成婚的皇帝的正宫娘娘。比如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
慈禧对此深以为憾。她的儿媳阿鲁特氏,顶撞她时说了一句:“我是从大清门进来的。”把慈禧得罪得死死地,再无翻身的机会。
2. 封后仪式后,在坤宁宫接受众妃嫔和外命妇朝贺。坤宁宫是皇后的宫殿,但是清朝的皇后并不常住坤宁宫,只是在坤宁宫接受朝贺而已。
雍正和乾隆继位后,他们在潜邸时就迎娶的正妻成为皇后,就是乌拉那拉氏和乾隆的皇后富察氏,就享受过封后典礼。
3. 生下嫡子,成为皇太后之后,接受百官朝贺。这一点孝淑睿皇后符合前面的条件,后面则不行。
但是,就整个清朝后宫历史上,没有一个后妃能把这三个标准都覆盖掉。她们只能或多或少地享受其中的一条。
整个清朝历史上,以发妻嫡妻之子继承皇位的人,只有道光帝一人。
道光帝的生母孝淑睿皇后是嘉庆帝的发妻。但要说这位发妻是清朝历史上福气最好的原配皇后,估计没人会同意。
孝淑睿皇后的出身并不高,目的是乾隆要掩耳盗铃一样掩饰已经把嘉庆帝册立为继承人的事实。乾隆晚年和所有年长的上位者一样,开始猜忌和打压继承人。
嘉庆在储君时期,过得和所有的太子一样,活得战战兢兢。和他一起共患难的人,就是这位发妻。
等到乾隆传位给嘉庆帝,当了太上皇之后,孝淑睿皇后和嘉庆的一言一行就要更加小心,以免哪里做得不对,惹得太上皇不快。乾隆晚年,对和珅的信任比对嘉庆要高得多。他害怕儿皇帝嘉庆会夺权。
和珅对嘉庆也是打压位置,目的也是巩固权位。
当上皇后才一年多,孝淑睿皇后就生病去世了。按理说,这个时候孝淑睿皇后已经是国母,皇后的葬礼应该是国葬才对。但是乾隆年老,迷信,见不得丧礼这些在他看来不吉利的东西。
为了讨太上皇欢心,以长辈为重,嘉庆一再压低孝淑睿皇后的葬礼规则。首先是缩短丧期;其次不能流露出哀伤,在太上皇面前必须随时高兴喜气。去灵堂的时候,穿素以丧服;去乾隆跟前,就得换上吉利的常服。
乾隆还不放心,他担心嘉庆帝在做戏。
乾隆还会派遣和珅去查看,嘉庆皇帝在私下有没有流露出伤心或者抱怨的话语和表情。
嘉庆为人非常谨慎,在人前人后都没有露出忧伤,这才蒙混过关。
一个皇后,因为特殊的情形,老公在自己的葬礼上都不能流露出悲伤。亲情在权力微弱的平衡上,太过于无力了。
等到孝淑睿皇后死去,她的儿子未来的道光帝,颇受嘉庆帝的器重。嘉庆之后,道光帝即位,这位皇帝在位期间,鸦片战争爆发,中英签订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道光帝一朝,清朝的国运急剧下滑。估计孝淑睿皇后泉下有知,又要哭上一场了。
一个从未享受过皇后权力和荣耀的正宫皇后,一个死了老公连伤心都不敢表露出来的皇后,要说她有福气,估计想烧掉紫禁城的心思和怒气,都有了。
为什么京剧程派青衣张火丁的演出,会被当成一种现象来研究呢?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骇人的一篇小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阿离的真身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