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书看了好几本,看着他的推理,破案,一层一层的深入,一层一层的去解读因果关系。每本书,每个案件看起来都是那么不可思议。
惊讶于破案人的细心执着,还有直觉这个东西,又震惊于人性的恶。每本书都是围绕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些不好的现象:你知道它存在,可是又没有办法去制止,太多人有过经历,但是无法去解决。
1
人性到底有多恶,坏人从来不是只存在于成年人中。小时候内心充满恶意的人,长大成人,心里的恶意没有消退,只有日渐增长。他们可以把残忍之手伸向对自己有恩的人,对自己多加照顾,包容自己的人。
就如《恶意》这本书,杀人犯的野野口,把自己功成名就的作家好友日高杀害了,并且还设计一系列事情,让警方、媒体、大众认为日高的成就都是靠他野野口做影子写手所得的。
让一个明明善良,宽容的被害者,变成了被人人指责死有余辜的人。设计这一切的,还是交往密切的好友。人性到底有多恶,才能让自己对给予自己照顾,介绍自己工作,让自己离梦想更近的那个贵人,痛下杀手。
这一切只是源于野野口自己的嫉妒心,嫉妒那个年少时期不如自己的人,竟然比自己更快的取得了成功,比自己更快的实现了梦想、并且拥有幸福的人生。而自己只是默默无闻、并且身患癌症的人。这一切让野野口深陷自己内心不公,不平衡中。
2
年少时的野野口,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搬家到了日高所在的地方。野野口的母亲看不惯这里的人事物,总是给予嘲讽的评价,并且总是说,自己在不久的时候会换个地方住。
可能是因为母亲对新房子的不喜,野野口也认为附近的小孩不配和他玩,他不喜欢和那些人玩,也不想要去上学,整天整天的在家呆着,怎么也不肯上学。
那个时候的日高每天早上都来野野口的家里等他一起去上课,刚开始野野口总是不去,慢慢的也会跟着日高一起走路去上学。在外人大人眼里,多么好的一对朋友啊。
尽管日高对野野口照顾有加,为了不让野野口一直待在家里觉得无趣,尽量自己去哪里都约着他一起。带他去认识新朋友一起玩,日高也会约束着野野口,不让他做危险不好的事情。
在旁人眼里,日高对野野口照顾有加,是对好朋友。可是在野野口心里他不觉得,他认为都是有日高那个烦人的家伙天天来找他,害的他不得不去学校,最后因为自己去学校读书了,以至于自己没有能转学,离开那个讨厌的地方。
野野口会在日高不在的情况下,和他们共同的玩伴说日高的坏话,可是在日高面前他又总是沉默着。就算两人在学校面对着校园暴力,他也只是站在暴力者的那边看着日高被欺负,而他无动于衷。
3
校园暴力应该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存在,那些自觉身高体壮的人欺负着那些弱学生。收保护费、身体暴力、拉帮结派的坏学生总是认为自己很厉害。
开始的野野口总是会被那些坏学生欺负,但是他会拿钱给头目,奉承着头目,做那些人的小弟,跑腿,后来的他不在是被欺负的那个,但是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些坏学生总是能有新创意,玩弄人的新手段,他们把目标转为了日高,因为他们看不惯日高那副不管怎么打骂他,他都不屈服的姿态。但也离不开野野口不断和那些人说着日高的坏话,而形成的。
高中时期的日高和野野口的关系渐行渐远,直至成年后的日高写的书获奖,一举成名。进而让野野口从新关注了它,然后野野口就不断的靠近日高,善良宽厚的日高不仅替野野口隐瞒了他以前所犯的错事,并且还给他介绍儿童编辑。
只是野野口并不感恩,还一心嫉妒。到最后设计杀害了他,并且设下层层圈套让警察跟着他的思维走,泼脏水给死去的日高。让日高的名誉毁于一旦,从一个人人敬仰的作者,变成了大众口中没实力,只会要挟别人替他做写手、恶毒的人。
4
有些人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算只是有小小的恶意,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但其实成年人中的坏人,大多心理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成年后才有的,而是在小时候就存在。
特别是家庭教育,家人的做法,教育、都是深深影响着幼年的孩子。就如野野口的母亲一样,不断的抱怨自己不应该住在她讨厌的新房子里,厌恶着身边的一切。看不起那些邻居,也看不起儿子的朋友-日高。
她会对野野口说:不要在和那个人来往了。她看不起那些平凡、善良的人,她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应该在这个落后的地方生活。她不断的说要给野野口转校,换个好学校。让野野口满心的期待自己能转学,而后呢,这个事情被一拖再拖。
家庭教育对与孩子是很重要的,不要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的老师,老师就负责一切。其实老师大部分只是负责孩子的知识,孩子的性格、思维总是向自己的父母看齐的。
人性有多恶,就有多善。小孩子是天真的,你给他教会善,他就会善良,你传达了恶意,他也就会学会极端的残忍,变成自私、贪婪的人。
外面的风好大的说说 形容刮风很大幽默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