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导航
趣爱秀 >生活百科 > 故园 > 开运 >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七年级上古诗岑参?)

趣爱秀 2022-12-27 13:30:07 原文链接:网络

联想和想象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这句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据此可知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

七年级上古诗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句话运用的表现手法?


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遥怜故园菊”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应傍战场开的前一句?

应傍战场开前一句:遥怜故园菊。

作品原文: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鉴赏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句话运用的表现手法?


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

“遥怜故园菊”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