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又被称为课堂教学,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都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再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最早是在欧美一些学校出现,随后夸美纽斯对这种组织形式进行总结而确定下来。赫尔巴特提出了四阶段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一、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昆体良
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的萌芽最早是追溯到古罗马的昆体良,古罗马曾经实行分班教学,这个时期的昆体良认为“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出现了按班级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思想萌芽。但是这个时期并没有对班级授课思想进行系列的理论论述,所以班级授课还处于萌芽状态。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为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提供了政治背景。
二、班级授课制的最终形成-夸美纽斯
17世界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对前面的班级授课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使班级授课制在理论上正式形成,标志着班级授课的最终形成
三、班级授课制的完善-赫尔巴铁
19世界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形式的四阶段理论-清楚、联合、系统、方法,使班级授课制得到完善。
四、班级授课制的进一步完善-凯洛夫
20世纪中期的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总结了之前班级授课的发展以及苏联在学校推行班级授课制的经验,明确了班级授课的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最终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
喜欢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那个少年,我很抱歉
真爱,如空谷幽兰,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