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时事新闻 > 禅宗 >

目不识丁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趣爱秀 2017-12-29 20:07:53 原文链接:网络

自达摩祖师东来震旦也就是中国,开创了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先是传法和衣钵给慧可大师,达摩祖师走的时候,对慧可大师和徒弟们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留下了楞伽经,并嘱咐二祖,衣钵传到六祖慧能就不在往下传了,因为那时说法的多,而真正修行的人少。

六祖大师慧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慧能大师俗姓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做官时被贬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靠打柴卖柴来养活母亲。有一天他去给一个员外去送柴,他听到买柴的员外正在念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慧能若有所悟,忙问员外这是什么经文,员外告诉他这是《金刚经》,并说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慧能听了,安顿好母亲,就前往黄梅拜见弘忍。

当弘忍大师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就故意考他:“你从蛮荒之地而来,是个南蛮,难道也想成佛?”慧能毫不胆怯地说:“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人虽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

 

目不识丁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弘忍大师听了,心中暗喜,却不露声色,让他到碓房去干活。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慧能的身子轻,就在腰里绑了块石头,来增加身体的重量,这样在舂米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把杠杆压起来舂下去。就这样,慧能在碓房老老实实地做了八个月的活,一次也没上堂上去听法。

这一天,五祖弘忍大师为了考验弟子们禅学水平的深浅,好物色一个接班人,就让每个人写一首偈子呈上来。当时神秀担任上座,上座在寺院里是仅次于住持的位置。神秀才华杰出,大家都很服他,想着这个继承人是非他莫属了。神秀果然不负众望,写了一首偈子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被书写在墙上,虽然没有署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很快,这首偈子就传遍了全寺。弘忍看了后,对大家说:“后世的人如果能依照这首偈子修行,也能得到殊胜的利益,你们要好好念诵它!”

在这首偈子中,神秀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的身心本来清净。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意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外在的烦恼所污染。要想保持心灵的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也就是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渐地觉悟。

当时慧能正在碓房干活,听了大家纷纷念诵这首偈子,认为它还不够彻底,因为慧能不识字,当然也不会写字,就让一位寺里的文人把自己的偈子写在壁上。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见了这首偈子,惊奇不已。这首偈子说,身心都不是真实的,从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来看,没有菩提树,没有明镜台,身心如幻影,干扰我们身心的烦恼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像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说,“我建寺,供养僧人,有没有功德,达摩祖师说,功德就像人的影子,虽有无实“。这首偈子把禅学漫长的修行过程,转化为当下的一念顿悟,说人的本心本性,原本清净无染。只要觉悟到这一点,就可以立地成佛。

 

目不识丁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就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慧能知道师父的意思,在这天半夜三更的时候来到方丈室,弘忍大师把袈裟脱下来遮住蜡烛的光,秘密地给慧能传授了禅法,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弘忍大师考虑到其他弟子对这个位置看得很重,怕引起争执,担心慧能的安全,就送他到九江渡口,让他连夜往南方走。弘忍大师说: “我来渡你过去。”慧能说:“迷时师渡我,悟时我自度。”弘忍知道他的修行已经成熟,心里很踏实。

神秀弟子等知道五祖弘忍大师秘密地将衣钵传给慧能,于是道明禅师便率领数十个僧人,一起向南追赶惠能大师,一直追到大庾岭。因慧明禅师是个武夫,虽七十有五岁,但是步履还是比较矫健,很快追上了慧能。慧能见道明禅师追上来了,就把衣钵放在磐石上,说道:“衣钵是用来表信的,岂可以力相争!如果你要,就拿去吧。”说完,便隐入丛林中。

《六祖坛经》中,也是这样记载。道明禅师看到衣钵后拿不动,心想必有缘故。于是,对着丛林大声喊道:“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于是从丛林里走出来,于磐石上结跏趺而坐。道明禅师连忙上前作礼,说道:“请行者为我开示法要!”

六祖道:“你既为法而来,那就请你现在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听我为你说法”。

道明禅师静心良久。六祖问道:“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慧明禅师当下大悟,遍体流汗,悲喜交至,涕泣滂沱,顶礼数拜。但是,他心里还有疑问,于是问道:“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

六祖道:“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却在汝边。”

慧明禅师这一下心里彻底踏实了,说道:“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此后,慧能遵从师父的教导,回到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十余年后,来到广州法性寺,看见寺院前挂着旗幡,有两个僧人在辩论。一个说:“是风在动。”另一个说:“是幡在动。”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觉得这个人的水平实在了得,连忙报告给印宗法师。印宗法师把慧能请到寺内,问:“我早听说弘忍大师的禅法传到南方来了,莫非您就是他的传人?”慧能说:“正是。”然后就把袈裟和钵拿了出来,大家见了,纷纷礼拜,请求慧能说禅。就这样,慧能正式出山说禅。

刺史韦璩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现在我们看到的《六祖坛经》。此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中宗遣使往曹溪召他入京,坚辞不去。朝廷遂下令,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惠能后来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慧能圆寂后,肉身不坏,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形像生动逼真,现存于南华寺(即古代宝林寺)。

 

目不识丁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故事

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佛性,遇到合适的机缘可能会有很大成就的。

我们可能不会像六祖大师慧能那样当下证悟,那需要有上根和利根的人,所以,对于下根的我们应该老实念佛,念到纯熟,俗话说,“水到自然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