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是(本年应发职工薪酬总额+本年计提折旧总额)+(本年营业利润+本年政府补贴-本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年投资收益)+(本年应交税费总额-本年应交企业所得税-储备粮油差价款本年应补数-预算弥补亏损及补贴本年应补数-本年度应收出口退税款)。
劳动生产总值:劳动生产总值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内外的净要素收入。
计算公式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税和进口税扣除生产、进口补贴(来自国外的净额)+雇员报酬(来自国外的净额)+财产收入(来自国外的净额)。
一利五率即是一分五的利息,一分五的利息就是月利率为1.5%,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贷款本金*1.5%*贷款期限(月)
人民币单位分为元、角、分、厘。这里月息一分五,折合成月利率就是1.5%,年利率就是18%。
(一)计算方法
1.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2.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国内生产总值。
3.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提示】以上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应当相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等原因,计算结果会出现一些差异,称为统计误差。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1.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收入法增加值的具体内容
(1)劳动者报酬
①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
②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
③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都列入劳动者报酬中。
(2)固定资产折旧
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价值,按规定比率提取的计入生产成本的折旧费。
(3)生产税净额
①生产税净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②生产税是企业从事有关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应缴纳的各种税金、附加费和规费。
③生产税举例: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企业管理费中的各种税金等,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4)营业盈余
①营业盈余,是指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
②如果企业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应将补贴一并计入营业盈余中。
3.计算公式
(1)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收入法增加值之和。
4.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
(1)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
(2)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
(3)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1.支出法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价值。
(2)产品最终使用的去向:
①用于最终消费;
②用于投资即资本形成;
③用于出口。
(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具体内容
(1)最终消费
①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②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2)资本形成总额
①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
a.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常住单位建造、购置和转入的固定资产扣除销售和转出固定资产后的价值。
b.存货变动包括原材料、燃料库存,生产单位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库存,销售单位商品库存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的差额。
②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
(3)净出口
①净出口:是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出口总值减去进口总值后的差额。
②出口是本国(常住单位)向国外(非常住单位)销售和无偿转让的货物和服务。
③进口是本国从国外购买和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
3.如果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支出法下的GDP包括:
(1)居民消费支出;
(2)固定投资支出;
(3)政府购买;
(4)净出口。
4.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X-M)
式中:C表示居民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
(X-M)表示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