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范蠡 > 勾践 >

范蠡为什么选择功成身退远离越王勾践?

趣爱秀 2022-05-21 21:36:46 原文链接:网络

范蠡选择功成身退,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因为范蠡很清楚越王的为人,知道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富贵,留下,早晚是个死。

公元前494年,在吴王夫差攻打越国前夕,越王勾践决定先发制人,攻打吴国,而此时的范蠡劝阻勾践不要攻打吴国,但越王勾践不听劝告,执意要打吴国,最终越国战败,越王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吴王夫差请和,吴王夫差答应了。

请和的越王勾践等同于穷途末路,但范蠡依旧没有离他而去,而是跟随越王勾践一起去吴国,委身夫差,受尽屈辱。


1


从范蠡进入越国,到越国战败,中间二十余年,范蠡把精力全部投在灭吴上,最终辅助越王报了三年受辱之仇,并在中原成就霸业,之后他被尊为上将军。

在辅助越王勾践复兴越国后,辅助勾践的范蠡与文种自然就成为吴国最大的功臣,等待他们的高官显碌自然不用说,但是范蠡却在这时选择了离开,他写了一封辞书给越王,便只带着少量钱财乘舟便一去不复返,从此再无回音。

临走的时候,范蠡给文种大夫留了一封信,告诉他,越王为人阴狠,可与人共患难,但不可与共享富贵,你还是速速离开,不然你会被她害死。



从这里可已看出,范蠡对越王十分了解,也对君王身边重臣的命运非常明晰,于是他十分明智的选择了功成身退。

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共同辅助越王复兴,并立下赫赫功劳的文种,在收到范蠡的劝诫信后,虽然有所顾虑,称病不去上朝,但是他没有果断的选择离开,最后被小人挑拨,为越王所不容,最终被赐剑自刎而死。

自古以来,名臣良将善始者纵多,但是善终者却非常少,范蠡就是一个善始善终的典范。



范蠡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为官场中人树立了一个既能入朝建功、又能下野善终的典范。

他之所以功成身退,是因为他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

范蠡认清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深知,功成身退是历史的需要,这样做才能得到一份超然的淡定。这样做的人,也就拥有了生命的智慧,世人也会对他多一份推崇,多一份敬仰。

这也就是为什么范蠡选择功成身退,远离勾践。后来,范蠡成为一名商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