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葛沟镇的前世今生

趣爱秀 2021-08-30 17:22:51 原文链接:网络

自临沂驱车沿滨河大道北行约35公里,在沂河东岸,有个地方名叫葛沟。葛沟这个名字怎么得来的?为什么叫葛沟?从何时起称葛沟?葛沟自古占据交通运输要道,自青州向南经齐长城穆陵关,再过琅琊郡所开阳(今临沂城)南下,直至马陵古道的南北通道,葛沟镇是其中间段的必经要道。古时通衢之地夜晚灯火通明,贩卖海盐、海鲜商贾众多,为一方区域繁华的商业集散闹市。

据清代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载:“中邱邑又名诸葛城,又名王僧辩城,今葛沟镇。春秋隐公七年,城中邱。村南原有一阁,南向,东西长约15米,宽约10米,拱形门洞,可三马并行,门额为“齐鲁分疆”。据传古时沂河葛沟段狭如水沟,阁立河口畔,故名阁沟,后演变为今名”。从这个可以看出,在汉代的时候,阁沟就是一个镇。这个“阁”就是指的“齐鲁分疆”石阁,沟应该指的是镇西边的沂河了。以前河边流传有民谣:“大沂河,三尺宽,一步跨到河那边”形容当时的沂河状况。

那么历史中记载的门额为“齐鲁分疆”地又做何解释呢?石阁为何现在荡然无存呢?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代前期,沂南县全境属莒国的领域。齐国的疆界,南至今临朐县与沂水县交界的穆陵关。鲁国的疆界,西至今费县、平邑一带。

公元前600年,鲁国从中丘出兵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莒国境内的氏族部落根牟,即今葛沟所在之地。这时齐国南疆仍在穆陵关东西一线。除了郓、诸、向等地,莒鲁纷争,多次易手外,整个春秋时期,齐国的势力可以说始终没有侵入到现在的沂水境内。所以说,“齐鲁分疆”不可能是齐国与鲁国的分界线。

《汉书·地理志》记齐鲁分野时写道:“齐地虚、危之分野也,鲁地奎、娄之分野也。”葛沟在古代是青州、徐州北南分疆,青州、兖州东西分疆之地,即城阳郡与东海郡、城阳郡与泰山郡三地分界的地方。可见,“齐鲁分疆”并非说的是齐鲁二国疆界划分之地,而是古地理学的专有术语,为齐鲁分野之标志。

另据《沂南文史资料》记载:石阁北,拱门两旁原先有4块石碑竖立。碑文内容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记忆了,仅仅知道其中有一块是明朝重建石阁时设置的。

石阁南,拱门西侧有石阶,宽2米,阶高35厘米,自南面北拾阶而上,登十三阶,达一平台。平台面积约2平方米。自平台面东再登三台阶,从西北可以登临石阁的顶层。顶层的四周有十二垛女墙(古代的御防设施)约一人高。

石阁顶层有房屋3间,琉璃筒瓦,花脊龙头。房屋长7米、宽3.5米、脊高5米、门背向。房内正中,观音塑像面北跌坐莲台,俗称“倒坐观音”。

整个建筑全部用巨大的长条形青石筑成,阁基巨石每块重达2000公斤,当年的工程艰巨程度可想而知。 在抗日战争期间,日伪军在葛沟构筑据点,1941年将石阁拆毁,搬运石料修建炮楼。时隔不久,我老三团和边联县军民一举攻破日伪葛沟据点。当时敌我拉锯争夺战略要地十分激烈,为了防止日伪军重修葛沟炮楼,我党我军发动邻近乡县群众近万人,将石料全部运往沂河西岸苏家庄、石沟一带。

石阁古迹从此荡然无存。

葛沟在1945年属沂东县,1949年属沂南县城十三区;1958年改设葛沟公社,同年11月沂南县撤销,属临沂县;1961年随沂南县恢复,称葛沟区;1968年改称葛沟公社,1985年改乡,1994年置镇;201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整建制划入临沂市河东区管理;11月,撤销葛沟镇,并入汤头街道;2015年1月设置汤泉旅游度假区葛沟办事处,从此千年古镇葛沟镇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