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妇人之仁 > 韩信之死 >

妇人之仁的大将军—楚王韩信之死

趣爱秀 2021-08-30 06:22:25 原文链接:网络

本人一直很喜欢历史,但多方面的原因没有从事这一块工作,工作空闲的时候会再关注一下历史,想在这里把关注的历史人物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也表达一下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一般都会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按照唯物论这种说法是对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节点的作用,他们的关键决定关系着当时的历史走向,如果有假如,历史可能会变成另外的样子。所以,我认为历史即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也是英雄人物的历史。这也是为什么历史的撰写很多都是围绕着英雄人物展开,比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书写历史的方式,基本上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展开。话不多说,进去正题。

韩信,公元前231年生余淮阴(今江苏淮安市),余公元前196年去世(非正常死亡,被吕后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韩信出生为贫民,成名前生活拮据,但有一定的理想报复,但生活上游手好闲,(很多英雄人物的共同点,不然像普通老百姓那样的生活方式是成不了英雄人物的),基本上靠蹭饭为生,大家最熟悉的是河边洗衣服的大娘把自己带的饭拿给韩信吃。韩信另外的一个性格是能容忍,早年韩信卖刀就忍受过胯下之辱可以说韩信早年生活挺惨的。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投奔项梁,项梁死后,又归属项羽,任郎中,韩信在自大的项羽那里一直不被重用,这也非常正常,一方面项羽非常自大,另一方面当时情况下项羽按照自己的做法打得也基本上都是胜仗,可以说项羽也没有遇到真正的敌手。郁郁不得志的韩信离开项羽,因为萧何的引荐加入刘邦,也因为萧何的推荐拜为将军。

韩信当上将军之后可以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赛道,之后可以说一发而不可收,在楚汉战争中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首先俘虏了魏王豹,平定魏地,之后平定了代国。后又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击败了赵国,之后以不占二屈人之兵的阵势降伏了燕国。汉四年,帅兵攻占了齐国,同时在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被封为齐王,可以说到此韩信达到了人生制高点。此时,项羽派武涉和齐国人蒯通先后游说韩信,和楚汉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有妇人之仁的韩信没有采纳,继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于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天下归汉。故事如果到此结束,韩信的一生还是完美的,可是人还活着,故事还将继续。

之后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为什么改封楚王,刘邦应该最恨的就是跟他争天下的楚王项羽,这个改成用意很深,预示着韩信是刘邦内心深处的敌人,而不是功臣和朋友。果真,之后被告发谋反降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和萧何骗入长乐宫,斩于钟室,夷其三族,这就是韩信的结局,一开始可能就注定的结局。

回顾韩信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年没有从军的韩信,应该是一个游手好闲但有报复的青年,此时的韩信不愿工作,靠别人救济自己,一直等待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即是忍受胯下之辱也无所谓。而是从军之后的韩信,从军之后的韩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赛道,开始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心无旁骛的开疆扩土,为西汉的建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应该是他最开心的一段时间。最后是西汉建国后的韩信,建国后的韩信应照了狡兔死,良狗烹,可以说此段时间首先韩信过得诚惶诚恐,内心应该充满了恐惧,最终在恐惧中走向了死亡。可以说韩信是幸运的,他适逢其时,之后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赛道,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建功立业,封王拜相。其次他又是不幸的,早年历经磨难,忍受胯下之辱,建功立业之后又被以谋反之名杀害,可能是因为他没有遇到一个心胸开阔的皇帝,尽管刘邦因为韩信被杀表达了惋惜,可能刘邦内心深处想的是杀的好,因为他把韩信封为楚王的那一刻就帮他当为最大的敌人,楚汉之争说明了这一切,不是你死就是我王,只是韩信在人生最高点犯了妇人之仁的错误,没能做到三分天下,最终只能是死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