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护送咸丰皇帝的灵柩,此时刚刚走到密云,夜里在驻所被捕。
肃顺咆哮不服,十分愤怒。可惜,此时的一切已经无可挽回。
《春明梦录》中也记载了逮捕肃顺的过程。醇郡王奕枻带人赶到客店,当时是清晨,肃顺的门还关着。醇郡王拍门大喊,“有旨意!”
肃顺在屋里应道:“如果是母旨意,我可不接受!”
醇郡王奕枻下令撞开房门,抓获肃顺。肃顺说出“母旨意”,显示他对两宫皇太后的极度轻视和不屑,说明他对形势的判断根本错得离谱。
肃顺被押回北京,在宗人府的监狱之中再次见到端华和载垣,肃顺恨道:“你们早听我的话,何至于今天这种地步?”
载垣也恨道:“我们有今天的罪名,全是因为听了你的话!”
这是一场政变,一场完美的、毫无悬念的政变。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置肃顺等人,有人提议,把肃顺等三人凌迟处死。最终的裁决并没有这样残忍,肃顺为斩立决,载垣、端华赐自尽,当初的四位御前大臣,只有景寿活了下来,被革职,但保留公爵和额驸品级。
这样的结果,原因很简单,景寿的夫人是恭亲王奕?的同胞姐妹。其他的四位赞襄大臣也都活了下来,兵部尚书穆蔭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匡源、杜翰、焦佑瀛革职。
肃顺为皇室宗亲,按照清代祖制,宗室之人犯了大罪,最高的处罚是在宗人府赐自尽,不会公开处死。肃顺被斩,关键是给他定的罪名是叛逆的大罪。
肃顺为他过去的一些做法付出了代价,他倾向于培养汉人官员,可惜,满人入主中原的时间长久,汉大臣对于皇家宗室内部的权力争斗,通常都是小心回避,以免嫌疑。
肃顺赏识和扶助过的曾国藩、左宗棠二人,此时的地位还不够高,权力不够大。而且,就算他们的建议有足够的份量,遇到这种事,也会三缄其口,不敢表态。
于是,肃顺等人内无帮手,外无救应,朝廷上下没有替他们说话的人,自然成了俎上之肉,任人宰割。
肃顺等人的命运掌握在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这些实权人物的手中。从血缘的角度讲,端华、肃顺、载垣虽然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但与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遥远和淡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场争斗,某种程度上是以奕?为首的皇叔们与几位顾命大臣争夺领导权。在许多权力斗争中,从肉体上把对手消灭掉,是最简洁、最有效的办法。
肃亲王华封和刑部尚书绵森前往宗人府监室,宣读圣旨,载垣与端华在空室之中悬梁自尽。肃顺的斩刑由睿亲王仁寿、刑部右侍郎载龄监视行刑。
前篇:政敌加紧布局,糊涂肃顺却陪着冰冷遗骨走在泥泞路上
摘自《该死的亲王》,待续,于左著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