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明白在咸丰驾崩之前朝廷中的权力派系。首先说,顾命的八大臣是一派,他们的实力最强,因为他们是皇帝钦点。但是,由于咸丰害怕会出现康熙朝鳌拜专权的事,因此又令两宫皇太后去制衡顾命大臣。
但是,咸丰朝特殊的情况在哪呢。在于咸丰不在北京城,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他一直待在承德避暑山庄。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权力中心北京因为没有皇帝而形成了另一个小圈子。而这个小圈子,又恰恰是咸丰皇帝不待见的一些人。包括恭亲王奕訢,军机大臣文祥,当然了,也可以把醇亲王奕譞放在其中。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则是曾国藩的地方实力,不过此时他们正在竭力围剿太平天国,不构成对于皇权的威胁。
中央内部分三派,这种畸形的权力结构一定程度上是咸丰皇帝自己造成的。如果顾命八大臣里面有一个近支皇族,都不会发生辛酉政变。可惜,由于咸丰皇帝担心他的这帮弟弟们会威胁皇权,因此不带着他们玩。这样,恭亲王自然是不满于这种安排,极力的想要突破这样的一个困境。
再者说,肃顺在处理问题上显得太轻率了。先说,肃顺在咸丰去世之后表现出的那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实在是没有啥政治智慧。对待两宫太后,居然傲慢无礼,任何奏折,只让他们盖章,不让他们发表意见,这不是明显激化矛盾么。再者,故意整治恭亲王,咸丰皇帝去世,于情于理恭亲王都应该第一时间赶往承德去吊唁。可肃顺不想让他来,左右就是拦着。
可按说,要拦着你就一直拦着呗,他又让恭亲王来了。结果恭亲王就在承德呆了一个晚上。结果就让叔嫂二人达成了政变的初计划。
这是肃顺的第一大错误,当然这个错误还有弥补的余地。下面他犯得错误,就不可原谅了。咸丰皇帝的梓宫回北京,这时候两宫太后提出来带着小皇帝先走。肃顺你是顾命大臣呀,你应该寸步不离小皇帝呀,他居然同意了两宫太后的提议,让他们先回北京城。自己大摇大摆的慢慢走。
结果,两宫太后回了北京城,马上联络奕訢,奕譞组织政变。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太后王爷们,轻而易举的就搞定了肃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
需要提的是,小皇帝本来的年号是祺祥,结果因为政变的缘故,年号改为了同治。所谓同治,意为共同治理,谁和谁呢?自然是两宫皇太后与近支皇族。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