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金陵 > 千古 > 共鸣 >

晚唐诗人韦庄,途经古都金陵写下的伤心之作,引发了千古共鸣

趣爱秀 2021-08-27 19:06:54 原文链接:网络

题画诗,顾名思义就是把诗写在画上。一般都是由画家本人,或者是由他人,在画的空白处题写。作为中国画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题画诗在世界任何画种都未曾出现过。

一般来说,题画诗的内容,即可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也可以谈论艺术的见地,或者咏叹画面的意境。正如清代画家方薰所说:“ 高情逸志,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而这与诗歌的 “诵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可谓一脉相承。

晚唐诗人韦庄,途经古都金陵写下的伤心之作,引发了千古共鸣

在中国,题画诗最早见于唐代,诗圣杜甫就曾写过不少题画诗,故而我们读唐诗宋词,能读到不少题画诗词,比如:杜甫写过《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北宋诗僧惠洪写过一首歌颂中唐将领的七言古诗《题李愬画像》,宋元之交的梁栋写过《渊明携酒图》……大多数这类作品都是佳作,不仅能够很好地与作品契合,还放飞自我,展开想象,将画作难以表现的内容都表现出来。

晚唐诗人韦庄,途经古都金陵写下的伤心之作,引发了千古共鸣

说到题画诗,晚唐的韦庄也曾有过这么一首。那是在金陵(今南京),他看了描写六朝都城金陵的图画,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一首诗《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金陵,是一个易于激发诗人画家灵感的地方,因为它不仅有险峻的地理形势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一连有六个短命的王朝建都于此。因此咏史怀古是到达此地的文人墨客不可少的节目。在中原饱受战争动乱之苦的韦庄四十八岁到五十二岁间两次到金陵,可能在这时他看到六幅描绘金陵史事的图画,它触动了诗人,他感昔伤今,而写下了这首诗。

晚唐诗人韦庄,途经古都金陵写下的伤心之作,引发了千古共鸣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在这样看来,“瞒”和“骗”是中国文艺家的痼疾,它历史悠久,为世人所欢迎。六朝偏安江左,内战、外战不断,有什么可夸耀的?可是六朝给后人留的印象却是富贵气十足的“六朝金粉”或带有飘逸色彩的“六朝烟水”,而诗人从自己亲身的经历出发,他在金陵所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沉重的一面。他看到的《金陵图》恰恰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因此对其他“画人”的批评,正是对《金陵图》作者的褒美。

晚唐诗人韦庄,途经古都金陵写下的伤心之作,引发了千古共鸣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你看这六幅描画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冷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此联点题,为我们呈现了六幅以老木寒云为背景而画出的南朝故都“伤心图”,“老木”、“寒云”都是令人伤感的意象。一句“满故城”则鲜明地指出这六幅图画所画的六朝古都的风物并不是那些“心逐世人情”的画家所画的繁华美丽景象,而是六朝衰亡时政治败坏,世风日下,最终繁华成空的事实,也是诗人所言的“伤心事”。

这首诗抓住了“伤心”二字落笔,融会诗画,贯通人我,不离原图,又自出新意。原图的作者是谁已不可考,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故事的“连环画”,选取的表现对象是六代建都之金陵。

晚唐诗人韦庄,途经古都金陵写下的伤心之作,引发了千古共鸣

金陵古称虎踞龙盘之地,王气郁郁之都,但在这位画家笔下出现的却不是什么金陵佳丽地,石城帝王州之景,他描绘的是一幅幅老木枯株,寒云惨淡之图,使人感到一种黯然伤神之意,这和一般虚喝太平,粉饰门户的平庸画家实在有天壤之别。它以画写史,意存鉴戒,为的是让后人鉴古知今,引以为训。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深刻的命意使处于末世的诗人产生了强烈共鸣,因而下笔即将画中真谛——“伤心”二字径直揭出。

于是,读诗至此,我们似乎可以感到画家作画时抚古伤今、沉痛哀戚的心情,他正为“金陵”的衰微而“伤心”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