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张廷玉 >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趣爱秀 2021-08-22 17:20:22 原文链接:网络

安徽桐城张氏一族在康、雍、乾三朝显赫一时,张氏家族在近一百年的历史上,出了两个大学士和几十个当官的。最著名的当属张英、张廷玉父子,他们被称为父子宰相,在清代历史上很有名气。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相比于父亲张英,张廷玉青出于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被雍正皇帝称为“情同密友”。而且雍正临终前还给予他配享太庙的最高荣誉。

不过到了乾隆朝,张廷玉的境遇发生了逆转,几次受到乾隆帝的冷嘲热讽。到了乾隆十五年的时候,甚至还被抄家,责令归还任官五十年来所得的御赐物件。若不是乾隆顾及雍正的遗诏,张廷玉恐怕配享太庙都难。

乾隆二十年(1755年)84岁的张廷玉带着无尽的忧伤,在老家桐城去世。那么张廷玉死后,他的几个儿子结局又如何呢?

张廷玉共有七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四个,依次是张若溎、张若霭、张若澄、张若渟。这四个儿子中,只有张若渟是贡生,其他都是进士出身。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一、张若溎

张若溎在史料中的记载并不多,但不难推测他出生在这样的名门望族,想必早年受到过很好的家庭教育。27岁那年即雍正八年(1730),张若溎顺利考中进士。

这个时候,正是张廷玉最得宠的时候,雍正帝爱屋及乌,对于张若溎给予了很大的关照。张若溎在殿试中的成绩并不好,位列三甲。按例,这样的名次只能外放知县,但雍正帝却给他安排了一个兵部主事的职位。

两年后,张若溎又升任员外郎,不久迁御史、刑部侍郎,最高做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张若溎一直在京城为官,没有多大的政绩。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晚年曾在四库馆任职,协助纪晓岚编撰了《四库全书》。

张若溎为官为政一般,但寿命却很长,他74岁退休后,又参加了乾隆帝七十圣寿举行的千叟宴,直到85岁才去世。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二、张若霭

张若霭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在四个兄弟中,张若霭的天分最高,读书也很刻苦。雍正十一年(1733),张若霭参加了当年的会试,并在殿试中被拟定为一甲三名。

正当雍正要点他为探花郎时,张廷玉为了避嫌,却极力要求雍正把张若霭从一甲中除名。本来张若霭是凭着真本事考中一甲的,却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被列入了二甲一名。虽然只有一名之差,但在科举时代,一甲和二甲出身却有着天壤之别。

殿试朝考后,张若霭以一等的成绩进入翰林院庶常馆,散馆后便被授予编修一职。张若霭的仕途十分顺利,短短七年的时间,便成为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初年升任礼部尚书。

张若霭不仅在文学上很有造诣,而且擅于书画。乾隆帝对他十分赏识,并没有因为张廷玉之故而牵连于他。如果不出意外,张若霭或许将成为张家的第三个大学士。遗憾的是,张若霭的福气不好,乾隆十一年(1746),张若霭随乾隆西巡,不幸感染风寒去世,年仅34岁。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三、张若澄

张若澄出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十年(1745)考中二甲进士,进入翰林院深造。他的仕途同样也很顺畅,散馆后先后授编修、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

而且张若澄还三次充当乡、会试同考官,一次主持湖南乡试。和哥哥张若霭一样,张若澄在书画上也很有造诣,乾隆对他的书画水平十分欣赏,并成为乾隆朝时期,与董邦达、钱维诚等齐名的宫廷画家。乾隆三十五年(1770),张若澄病逝,享年49岁。

四、张若渟

张若渟出生于雍正六年(1728),相比于几个哥哥而言,张若渟在读书上没有太多的天分,但毕竟是官二代,按照朝廷礼制,他受祖上恩荫获得了贡生的名分,可以直接参加科举。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可是张若渟几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获得进士功名,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张廷玉为他捐了一个刑部主事。得益于张廷玉的关系,张若渟很快就升任云南知府、四川建昌道,而后又迁太仆寺少卿。

按照清代的官制,以捐纳入仕者,若是在地方为官,最高只能到道员这个级别;若是在京城为官,最高可至郎中。而张若渟算是个特例,他在乾隆中期升任通政使、内阁学士、工部侍郎,到了嘉庆五年(1800)时,还晋升兵部尚书。

张若渟虽然在读书上没有多大的天分,但在为官上却超过了三个哥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官场上很吃得开,懂得人情世故。嘉庆七年(1802),张若渟去世,嘉庆帝下旨追赠太子太保。

张廷玉晚年树倒猢狲散,但他的四个儿子很争气,个个官居一品

张廷玉之后,张氏家族逐渐走向了衰落,没有出过一个大学士,但他的儿子们毕竟都跻身一二品大员的行列。到了第三代,张家就再也没有出过一个像样的官的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