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侍中帖》是东晋王羲之所作,唐代临摹的行草作品,文中行草书笔画体态雍容,给人美的感受,现在作品的墨迹被收藏在日本前田育德会。
王羲之孔侍中帖
《孔侍中帖》六行字主要是行书,其中的有的字像楷书,有的字像草书,但是在王羲之笔下,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恰到好处,就仿佛是特意这样安排来为作品增色的。从“九月”开始扩大,到“十七日”的笔风收敛,两字相互映衬的和谐给人一种舒心的感受。
一个“报”字虽然用笔较重,但是左右收放有序,仿佛能让人看到作者在提笔前的深思熟虑,看到作者在书写时候的笔姿。第二行最后二字的距离看似过大,但是整体看来确并非如此,因该是作者为了照应第一行末尾的“固”字做的小细节。第三行一个“领”字第一撇写的很长令人瞩目,其他笔画都依附在另一侧,凭借突出这一笔的的写法,让观赏者精神振奋。第四行的“不”字中间的一竖看似已经偏向左边,为了保证美观,王羲之干脆将收笔的一点平放出去。而“忘心”二字的神态和笔态几乎达到同步,恰到好处。
两个“心”字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是笔顺大不一样,表达的效果也就不一样。“旨遣”二字紧密相联,“遣”字之一捺仅蜷缩稍微一露。
“取”字的又旁写法特殊又带动全字精神的效果,最后的“报”字三笔连城一笔,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细锋轨迹上看,都是为全字增色的变现。
王羲之 柳公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敬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还擅长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各种字体,他拜托了汉魏的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公权隶书
王羲之小时候就喜欢书法,受到父亲王旷的启蒙,七岁的时候就擅长写书法,早年王羲之拜卫夫人为师她对王羲之的引导,在王羲之早年的书法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她通过结合自然的方式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小王羲之,让他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王羲之志存高远,善于创造,善于学习,他妙用秦汉的小篆、隶书,集万家所长,并且将他们与自己的草书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那个时代只属于自己的一派风格。开辟了书法的新天地。
柳公权是楷体的总结者和创新者,他在研究王羲之的基础上学习颜真卿自己独创了“柳体”楷书,被后人当作楷书的模板,成为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字匀衡瘦硬,笔画爽劲挺秀,骨力遒劲,和颜体相必,清瘦的字体更容易被后人接受。唐代元和年间后,柳公权的名声越来越大,唐宣宗更是公开表示自己喜欢柳公权的书法,曾经召见柳公权,让他在大殿面前为自己写书法。
唐宣宗赏赐个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当时有外来的人像唐朝进贡的时候,都会买一些柳公权的书法回去看。
现在的人学习书法,首先会参考唐朝的颜真卿和柳公权,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官奴帖
《官奴帖》又叫《玉润帖》,一共是十一行,一百二十个字,是一篇行楷书。帖子一开始提到的雨润就是官奴的女儿,但是我们不知道说的到底是王羲之七个儿子中的哪一位。
王羲之官奴帖
这篇帖大致说的是雨润病重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从行文的形式上看,有点像道家文化里的“上章”,上章是一种向天庭说明自己的过失,通过主动承认错误,起到向上天祈福的效果,从而换来和平安宁。
王羲之本身就信奉道家,在晋书中也有关于王羲之家族,向上天祈福的记载,所以从帖的本身看来,这件事的真是性相当可靠。
这帖子的书法温润雅驯,用笔凝滞,隐隐包含着自我反省的意思,作为王羲之的行书经典,被历代的书法家喜欢。
这个帖的墨迹本曾经被宋代的米芾鉴赏,他认为这篇帖子的精湛程度可以和《兰亭序》相必,可见米芾对《官奴帖》的评价很高。
清代的杨守敬也对该帖盛赞,肯定了王羲之的真迹被很多人追捧的事情,当时的人都为能得到王羲之的字而高兴。
王羲之被成为书圣,是书法史上耀眼的明星,人们对于他的了解大多是那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兰亭集序》但对于王羲之的其他我们了解到的不多,所以只有从他的一些尺牍和手札中了解王羲之的点滴。
尺牍是古人写的一些书信,这一类问题都是比较随意,字体也都是草书为主,因为写在布匹上,篇幅一般比较短,以《官奴帖》为例,我们可以体会出王羲之的心情,不仅如此甚至可以进一步了解王氏家族的文化,为官生涯,可以对当时政治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延伸阅读: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王羲之字体有哪些 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书法 王羲之的成就 王羲之被称为什么 王羲之行书作品 米芾和王羲之 米芾有哪些作品 责任编辑:guanhuimin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