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石达开 >

石达开真实军事才能如何?

趣爱秀 2023-07-15 12:07:52 原文链接:网络

石达开虽然最终战败大渡河,被凌迟处死,但时人、后世对其评价却相当高。晚清著名将领左宗棠说他是:“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四川总督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他:“文武双全”。《黄彭年致唐炯函》载:“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由此可知,人们对翼王石达开之评价还是相当高,算是英雄级别人物。



不过,石达开评价虽高,也是首义五大王之一,但他却难以独当一面,并非“王者”,有四件事可以说明。一起看看。

其一、负气出走天京,不会忍让

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负气出走,不愿继续为洪秀全效力,理由是受不了天王猜忌、看不惯洪仁发、洪仁达之所作所为;为了防止“天京事变”此种内斗再次上演,石达开决定退出。其实,凭借自己当时的威望、能力、军功,洪秀全未必敢加害于他。此外,在“军师负责制”下,洪秀全没实权,而石达开人际关系很不错,洪天王也不可能像诛杀杨秀清那样,借助其他派系对付石达开。就当时的局势而言,石达开若是在安庆办公,处理天国政务,当是最好的选择。很遗憾,也许是石达开太过年轻,仅26岁,不懂得容忍,他一怒之下便单干去了。

其二、不救援林启荣,胸怀太小

石达开外出单干后,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作战,自称为“通军主将”,是太平军的最高统帅。也就是说,石达开还是太平天国的一份子,并没有真正的离开大家庭,只是去开辟其他根据地而已。既然如此,那就有意思了,当九江守将林启荣向他血书求援时,石达开却无视,而是直接带兵去浙江,坐视九江城被胡林翼与李续宾攻陷。要知道,石达开的成名战——湖口大捷,若是没有林启荣在九江城下阻击湘军陆师,牵制着塔齐布,此战胜负还未可知。就此而言,林启荣还是石达开的战友、恩人。危难之际,石达开却见死不救援,未免气量太小,也容易使部将寒心,为后来的惨败埋下伏笔。

其三、单干后游移不定,没有明确目标

拒绝林启荣救援后,石达开亲率30万大军进入浙江,目的是占领大清东南财赋重地,而后建立闽浙根据地,与天京互为犄角。理想虽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石达开进入浙江时被周天受一顿暴打,退入福建时又被清军到处围堵,只好向江西进军,寻找机会去四川发展。可是,说好的要去四川发展,却非要去攻打湖南中部城市宝庆,在此浪费三个月时间,还被左宗棠、刘长佑击败,狼狈向广西老家逃窜。在广西老家,石达开没想着东山再起,而是想退隐山林,致使童容海等人立马带着部队回天京,不和他混了。可以所说,单干后的石达开俨然就是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毫无目标。



其四、身临大渡河险境,没有孤注一掷之勇气

1860年初,童容海、彭大顺、朱衣点等带着20万大军离开石达开,从江西北上天京,中途纳入忠王李秀成麾下。此时,石达开差点成了光杆司令,手头仅有一万残兵败将,形势万分危急。不过,大将赖裕新、李福猷等还在他帐下,这给石达开带来了希望。1863年初,赖裕新、李福猷两路出兵,牵制清军主力,为石达开进军成都做掩护。石达开起初还不错,兵不血刃地渡过金沙江,而后快速向大渡河进军,成都指日可下。可惜,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遇到挫折后,既没有趁着清军主力尚未赶到时血战突出重围,也没有不惜一切代价强渡大渡河,毫无孤注一掷之决心与勇气,最终败亡。

总而言之,石达开格局太低,是个将才,不是帅才,没有王者风范,所以他难以承担大任。各位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