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烈(1727-1801),别名仲方,字君武,号瑶峰。祖籍河南,清乾隆、嘉庆年间辽宁省辽阳县贾家堡子风水沟村(今兰家乡风水沟村)人。
王尔烈是乾隆年间进士,最高官职也只做到大理寺少卿,他既不是身居宰辅的重臣,也不是权重一方的封疆大吏,《清史稿》也没有他的传记。但是,王尔烈在东北却受到传奇式的尊敬。他被视为东北文人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关东第一才子”,与全国一流才俊比肩。
王尔烈能获此殊荣,原因多多,择其要者有三。
①在科举考试中,他创造了东北的第一与唯一。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殿试中,王尔烈拿到二甲第一名。一甲只有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也有名目,叫传胪,这四位,再加上殿试之前全国会试的第一名会元,统称为“科举首选”。从顺治初到光绪末,每三年一次的“正科”,加上不定期的“恩科”,清朝共开科112场,产生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和会元各112名,总计“首选”560名。而整个东北地区,王尔烈是进入“首选”名单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
②王尔烈确实才华横溢。王尔烈曾被朝廷任命为“纂修官”,参与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是乾隆钦定的“国家工程”,“总纂修官”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几十位纂修官皆为“鸿才硕学”之士。纂修官也叫“分纂官”,负责校阅一定范围内的图书,对图书文字、内容进行校正、增删,决定弃取,还要“撮举大凡,条举得失,评骘精审”,写出“提要”。这是编纂工程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③为官一世,两袖清风。王尔烈从走上仕途到古稀致仕,岗位屡更。但不管在中央还是在地方,不管职掌司法还是管理茶汤,他都秉持祖辈家训,“尽忠于上,尽诚于事”,“抱诚守真,廉而不刿”,严格自律,不贪渎,不谄媚,不慕荣利,生前连一部诗稿都没刻过。为官数十载,回乡时还是“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王尔烈的渊博学识和为官操守赢得一片赞誉。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王尔烈以会试第一百零二名的身份参加殿试,果然中了个二甲一名的进士,就是排在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后的传胪。从此,王尔烈真正意义上开始走上仕途,直至正四品大理寺卿。 据说,他本可考中头名状元,只因乾隆私下考场,名列第四。主考官便把他同乾隆对换一下名次。后乾隆见王文卷甚佳,即拜王为“侍读” 。
王尔烈曾随乾隆皇帝数次出巡江南塞北,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名诗佳联。这之中还有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即他主持三江(江苏、浙江、江西)会试———“主考江南”时的故事。当时,三江是全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有许多江南的才子盛气凌人,往往使考官难堪。王尔烈到三江地区后,以“学而时习之”为题,命众考生按八股文形式连作三篇,众考生皆为所难,勉强应试,第一场尚可力成一章,第二场则文不成章,到第三场众考生自叹才尽,面面相觑,尽难泼墨。
考试之后,众考生皆不服气,便请王尔烈自作三篇以难之,哪知王尔烈文不加点,挥毫而就,字字珠玉,郎若晨星,而且立意新颖,众人为之倾倒,惊问翰林之才何得如此之高,真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王尔烈又挥笔写下一首诗戏曰:“天下才子数三江,三江不如我家乡。吾乡才子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有一江南才子认为王尔烈的文章必是事先有备而作,不足以证其才,于是他写了一上联贴在王尔烈居所的楹柱上,意欲以突发之势试试王翰林的才华和应变能力,联曰:“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出门望见,命人取笔立对下联曰:“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此联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那位才子见状脱口又吟:“江南乌纱气流暖”,王尔烈应声而对“塞北锦袍风无寒”。一天,几个江南才子邀王尔烈到郊外野游,还想考考他。在一座庙前,出联道:“万瓦千砖百日修成十字庙。”这时候在庙前的河中正有一只小船从桥下摇过。王尔烈见状对道:“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孔桥。”又一人出联道:“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王尔烈扭头看桥旁一丛丁香花开的正盛,脱口而出:“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至此,众才子对王尔烈的才智与机敏尽皆叹服。
嘉庆元年丙辰春正月“千叟宴”上,嘉庆发现他的老师王尔烈,还是那样贫困潦倒和寒酸,便非常同情。于是,他产生要为王尔烈找到一个肥缺的想法。不久,这个机会便来临了。
一日,嘉庆召王尔烈到上书房,说:“朕要过问一下,老爱卿家境如何?”“启禀圣上:微臣家境,并无改观,还同先前。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那么,你生活之资何来?“回禀皇上:”生活之资,皆为本人俸禄和挂单售字的收入维持。”嘉庆听了,长叹一声说:“这就难为你了。今有一职,朕念你为官清廉,要你前去受任。字父皇禅位,称为太上皇,朕即位登极,启元嘉庆,天下臣民,使用新宝。朕欲御制铜宝”嘉庆铜宝”。安微铜山,为历朝铸钱佳所。您老人家在京城呆着也是朵着,就到安徽铜山铸钱去吧。在哪儿住上几年,也就不会错了,总比你挂单售字要强。”
当时安徽的铜山,为朝钦御定的制铜宝场所。铜山每年出多少铜,便铸多少钱。那铜钱既有数,有无数,只凭铸钱官呈报。嘉庆放王尔烈到安徽铜山,言外之意是让他多捞一把,以便改善生活和家境。王尔烈领旨,即赴安徽铜山铸钱。
一晃二年过去,王尔烈任期满归京。嘉庆再次召见王尔烈,关切地问:“老爱卿,这回可度余晚年了吧?”其言外之意:你总算捞到实惠吧,下半辈子也够过了。王尔烈顺手掏处三枚铜钱,交到嘉庆的御案上。嘉庆拿起三枚铜钱有些不解。王尔烈回答说:“这三枚铜钱,是我铸钱时用的钱样子,在我手中攥了二年,每天用它检查铸钱质量,看是否偷工减料,所以,才被磨得这样亮薄,还望皇上谅解。”“此外再没有了吗?”“此外再也没有了,只有这三枚御制铜宝。”嘉庆听了,深为感动,这样的老臣当今去哪里找呀!“老爱卿,真可是个老实王也!”嘉庆望着满头白发,年逾花甲的王尔烈,愈加垂怜地说:“已如此年庚,当荣归故里,颐养天年了。朕念你清廉一生,并授业于我,特赐一千两白银,带回去养家度日吧。”王尔烈叩头谢恩:“微臣万谢盛恩,并铭记在心,世代不忘!”王尔烈得到赐给的一千两白银,并没有拿着白银回辽阳老家,而是在北京买了二百盘驴驮子。
一日,王尔烈带上二百盘驴驮子,出了北京得胜门直奔山海关而来,这件事情很快地传遍朝廷。都说王尔烈并不老实,有的甚至说:“这二百盘驴驮子,将有多少金银珠宝|御制铜钱,算来恐怕朝廷这些老臣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了他。”话越传越多,当初传到嘉庆帝耳里他有些不信,待再听时确实生气。心想他当着我和太上皇面装穷,我要他到安徽铜山管铸钱炉,他又说只剩下在手里三枚铜钱,这不明明在欺朕吗?他想到这里,立即降下谕旨,把王尔烈的驴驮子全部挡回来,截在午门外听候差遣。同时,又将满朝文武百官、五卿六相、四大朝臣,全部带到午门议事,有意待王尔烈驴驮子到时,当场亮相,也好让大家看看王尔烈的嘴脸,以便以次效儆天下。
王尔烈的驴驮子被截到午门前,嘉庆帝率文武百官在午门议事,嘉庆将王尔烈唤到跟前,面沉似水,“王爱卿朕来问你:这驴驮子可是你的?”“回禀皇上:驮子是臣下的。”“多少?”“回禀皇上:不多,仅二百盘。”听到这里嘉庆愈加生气:“忘爱卿,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那么驮子里是何物?”“启奏皇上,这个您不必细问了。”“不细问,更会使你欺君。”“启奏皇上,臣不敢欺君,只是尊君。”王尔烈越不想告诉皇这个局面,不明真相是不行了,便吩咐家丁把驮子全部打开。诸位朝臣个个目瞪口呆、惊讶不止、面面相觑。嘉庆帝也是大吃一惊。
原来,王尔烈的二百盘驴驮子里,全是残砖乱瓦。嘉庆不解的问:“老爱卿,你驮这些废物意欲何用?”“启禀皇上:实不相瞒臣赖皇恩,虽为官多年,但家中只有草舍三楹,待我回家时,恐怕连个住处都没有,臣这才在京城捡些补修皇宫废弃之物,也好回家盖个住房,此,余愿足矣!”嘉庆帝同情地说:“老爱卿,何至如此,朕即降旨,为爱卿在辽阳老家修建一座翰林府,不就行了!”王尔烈跪地谢恩。
嘉庆当下派人到关东辽阳,为王尔烈修建了翰林府,称作御赐翰林府,御赐翰林府分两道宅院,前道宅院十楹,后道宅院十楹,东西两厢配房,外加门楼偏厦,非常宏阔,待翰林府修建完毕,王尔烈才告老还乡,他看到宏阔高大的宅院,深感皇家的怜悯。同时,又觉得自己住也是太浪费了,于是他将翰林府前道宅院正厅及两厢配房,改做了义学学馆,即辽阳义学馆。后来辽阳义学馆,为关东培育出不少进士、翰林,家乡人称赞:翰林府出翰林。
????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