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崇祯皇帝 > 朱由检 >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趣爱秀 2021-08-27 07:30:43 原文链接:网络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17年,明光宗第五子,明朝第十六位皇帝。都说其:非亡国之君,但当亡国之运,这话似是而非,实际点讲他在位时亡得国,怎么能说非亡国之君。还有明王朝不存在攘外、安内问题,都想要他命,顾头顾不了腚。

崇祯皇帝总体上是好学不倦、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只是无治国之谋、无驭人之术,即志大才疏。而且待人严厉、残忍、猜忌、多疑。用人的同时,防范过重,在位17年间居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没有给人才充分发挥才干的空间和时间,一不满意罢官是小,活剐了也不足为奇。像袁崇焕不光被割了3500多刀,还让近万人把肉给分食了。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最大的特点是:小事上耍小聪明,大事上犯大糊涂。第一,铲除阉党魏忠贤的过程行云流水,后来又重新起用大批太监,可谓穿新鞋走老路。第二,不厌其烦地屡下罪己诏,结果却是苛捐杂税仍然层出不穷,本就民不聊生,再加上天灾瘟疫,那活着的老百姓不造反还能有活路。第三,内忧外患最严重时,也就是拿皇太极没脾气,拿李自成这些农民军也没辙,而这一内一外都快要你命的时候,崇祯皇帝还优柔寡断地不断丧失迁都之机,从而最终走上了煤山自缢。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一生是从小孤苦伶仃,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除了即位之初铲除阉党魏忠贤一帮子人做得漂亮外,其他的全部都失败了。当然铲除了魏忠贤以后,更邪恶的东林党趁机迅猛反弹,这股子政治力量进行的无休止、无节操的党争,一直持续到清朝顺治初年,所以崇祯皇帝清除阉党的结局是加速了明王朝亡国的步伐。虽是逼不得已,但也和崇祯皇帝没有继续打压东林党密切相关。那么崇祯皇帝的一生可就没干过什么出彩的事了。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第一,逼不得已的铲除魏忠贤。崇祯皇帝的异母哥哥天启帝临死前叮嘱崇祯帝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当时的魏忠贤以司礼秉笔太监提督东厂,而且朝廷内外遍布魏忠贤的死党。比如:入阁的大臣,包括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来宗道、杨景辰等人。其中顾秉谦为首辅,掌拟旨批答,朝廷有一举动,则归美魏忠贤。魏广微呈寄魏忠贤书札,称“内阁家报”,当时人叫他“外魏公”。还比如: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五虎”为文职,包括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工部尚书吴淳夫、兵部尚书的田吉、太常卿倪文焕、左副都御史李夔龙。“五彪”为武职,包括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衣卫指挥崔应元、东厂理刑官孙云鹤、田尔耕的心腹杨衰。另外全国还争先恐后地为魏忠贤修建生祠,这里面就有袁崇焕。所以按照魏忠贤的实力,一是他有加害崇祯帝的资本,二是崇祯帝不得不想办法弄死魏忠贤。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帝在入宫当天,战战兢兢地拿宦官身上的佩剑用以防身,又谨记五大艳后皇嫂张嫣张皇后的告诫,不能吃宫中的食物。结果只吃袖子里藏的麦饼,且一夜无眠。这种情况直到崇祯帝将信王府中的原班人马逐渐派到宫中,才算稍微放点心+。这件事从另一个层面可以想象那时魏忠贤在宫内的淫威,是皇后、皇帝都无法左右的。以至于崇祯皇帝必须向他哥哥一样善待魏忠贤和他的情人客氏,还有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这样做是因为没办法,可这种暂时的忍让也让魏忠贤始终无法看到崇祯帝的底牌。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为了看清崇祯帝的底牌,魏忠贤先后用了三招。第一招,进献美人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迷魂香”即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春药。他的目的是让皇帝意乱情迷,沉迷酒色,以便加以控制,可惜没成功。第二招,暗中派小太监,潜入皇帝房间的“夹壁墙”里,将“迷魂香”吹送进屋子里,可惜又没成功。崇祯帝对此猜出:“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第三招,魏忠贤让一些党徒不停地上疏,为其歌功颂德。崇祯帝对此不理不睬。于是魏忠贤又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崇祯帝的批复一是抑制了朝野上下对魏忠贤的崇拜,二是没有引起魏忠贤的怀疑:以后各地的生祠,想建还没建的,可以停止。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帝这种不动声色、不温不火的态度,魏忠贤发毛,他手下的更发毛。谁着急谁先跳出来,首先对魏忠贤发难的,肯定是他的党徒。虽然发难的对象是魏忠贤“五虎”之一的崔呈秀,可崔呈秀是兵部尚书,手握着刀把子,他的倒台相当于断了魏忠贤一臂。这一臂断了的同时,也释放了一个倒魏的信号,于是群臣雪片般的弹劾便纷至沓来。那么魏忠贤不辞职也不行了,崇祯帝不欣然应允也不厚道了。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天启七年十一月一日,崇祯帝将魏忠贤贬往中都凤阳守祖陵。这本是一个试探性的决定,可魏忠贤也是死催的,出京的时候竟然带着卫兵1000人,近四十余辆大车,还有沿途陆续的加入了不少徒子徒孙,队伍真是浩浩荡荡,一路向南风光而去。这种事情发生后,结果只能是别走了,崇祯帝又不想真的将魏忠贤缉拿回京,所以五日后散尽家财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在客栈中自缢而亡。随后崇祯帝竟下令把魏忠贤剁碎了抛于河间,别看那时崇祯帝只有17岁,这个残忍的劲头一点也不逊色。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第二,天灾不断、瘟疫肆虐。魏忠贤死了,崇祯帝大权在手,下一步开启了他勤政模式。纵观他17年的“殚精竭虑”,即好学不倦、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实在找不出他有过什么好的办法,面对北面的皇太极和国内不断的人民起义,除了频频换人、裁撤和加收辽饷、剿饷、练饷这“三饷”外,几乎无计可施。尤其是面对从他登基开始便不停交替出现的天灾和瘟疫,他可以说是除了哭就是叹,总体上体现了罪己诏,别的全是纵容的让其顺其自然。人是国家的根本,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不停的天灾和瘟疫,致使明王朝的北方出现:十个人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即不造反没活路。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有人说:三饷所加,不过每亩“九厘”银,按明末的粮价折算,尚不足十斤稻谷,这在明末的亩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有一定道理,但是在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的灾区,十斤稻谷上哪拿。还有崇祯二年裁撤陕北驿站,让李自成失了业,可那种国情下不出李自成,也会出个张自成。

第三,杀袁崇焕。崇祯帝对待国内的流寇一筹莫展的时候,对待关外皇太极的后金政权亦是黔驴技穷。特别是在杀了袁崇焕以后,辽东的战事便无法挽回了。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袁崇焕,明末著名抗清将领,一人单挑辽东防务。“宁远大捷”打退了努尔哈赤,“宁锦大捷”又打退了皇太极,战功赫赫、名声远播。由于受到魏忠贤的排挤而愤然辞官。崇祯帝继位后十分想收复辽东,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崇祯帝召见袁崇焕询问兵事,袁崇焕忽悠崇祯说五年复辽,崇祯大喜。后经给事中许誉卿提醒:“皇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于是袁崇焕又改变策略向崇祯帝提出: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么敢推辞。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没成想崇祯帝全部应允并赐尚方宝剑,这下子袁崇焕就坡下驴的机会可是没了,死期也为时不晚了。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其实袁崇焕死的一点也不冤,不管哪个皇帝都忍受不了臣下欺君或替皇帝做主,这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底线,是不容触碰的,可偏偏袁崇焕有意无意的再三碰触,想不死都不成。

袁崇焕到了辽东以后,首先便杀了戍边重将毛文龙,毛文龙这种级别的将领是不经请示,只凭尚方宝剑是杀不了的,这是袁崇焕第一件替皇帝做主的事情。况且杀了毛文龙后,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三人降清,这个给明王朝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起码红夷大炮的技术再也不是明军所独有。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其次袁崇焕未经请示私下同皇太极议和,他主张防守为主,攻为次,和为辅,你不想想崇祯让你收复辽东,不是让你楚河汉界,这是第二件替皇帝做主的事情。

再者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举兵10万绕开关宁锦防线直奔北京,这个袁崇焕绝对没有想到。后来清王朝的林则徐听到英国军舰没有打广州,而是北上直奔北京,当时的那个心境和袁崇焕不会有太大差别。无奈袁崇焕挥师追赶,好不容易在蓟州追上了,可皇太极又绕开了蓟州,仍然直奔北京。袁崇焕没办法改变方案,只追不击,打算在北京城下背靠城池和皇太极决战。这想法好是好,可崇祯看了不会心安,怎么看都像两人一起来合围京城。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接下来袁崇焕在北京明朝军队的配合下和皇太极进行了异常激烈的厮杀,结果打退了后金军。这时袁崇焕做了件涉及生命的错事,他在进京得到崇祯犒赏的同时提出可否让他的军队进城,这下子可真的把崇祯皇帝心中的疑虑彻底的激起来了,这家伙真是和皇太极一伙的,老账新账一起算。所以这种情况下只需再有一个借口,不管真假袁崇焕都死定了。当然皇太极绝不会浪费这个机会,一个反间计恰到好处,于是袁崇焕被下狱。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回到开始那句:袁崇焕死的一点也不冤。这人不会玩政治,一根筋,都被下狱了,还不想想怎么保命。部下祖大寿在袁崇焕下狱后,率兵返回山海关,不给朝廷卖命了。但是后金军还没完全退却呢,听闻明廷有变,卷土重来。崇祯没办法命下狱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命其回援京师。结果祖大寿回来把后金军击退,至于后金军撤退的原因,只能待定,故意的成分不能说没有。

后金军撤退了,袁崇焕的命也到头了。下狱近一年才被凌迟,足以证明他的死不是因为反间计。欺君、触碰皇权、失去价值是他死的根本原因。

志大才疏,多疑弑杀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第四,煤山自缢。崇祯皇帝继位后,除阉党魏忠贤,东林党崛起祸国,面对不断的天灾、瘟疫,又对付不了关内的流寇和关外的满清政权,最后在错失了迁都时机以后,杀妻杀女,走向煤山,自缢而终。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