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包拯 >

北宋名臣包拯,怎样一步步被神话为断案如神的包青天

趣爱秀 2021-08-27 04:16:16 原文链接:网络

全文字数1686字,图片5张, 阅读时长约5分钟

在灿如星河的北宋名臣中,包拯在民间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人们哪怕没有听说过“包拯”两个字,但一定会看过有关“包青天”的小说、评书、戏剧或者影视剧。

翻看包拯的个人履历,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其中有大约2年的时间担任开封府的知府(权知开封府事)。在古代,行政司法合二为一,都由地方行政官员一手负责。因此,包拯有机会参与大量的司法实践,办案就是其中之一。

北宋名臣包拯,怎样一步步被神话为断案如神的包青天

包拯

包拯作为一名地方官员,体现出了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可贵品质。

据宋史记载,包拯担任开封知府时,有权贵在惠河上修建豪宅。豪宅堵塞了河道,导致河水泛滥,让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老百姓找到包拯来伸冤,包拯查明了情况后,命令权贵拆除豪宅。权贵恩威并施,包拯也毫不畏惧,直到这些豪宅被拆除了,才算完事。

权贵算什么,包拯连皇帝都不怕。

包拯在任职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期间,宋仁宗生育了3个皇子,但都早夭,一直为立皇太子的事情举棋不定。包拯很着急,多次上书宋仁宗,请求早日明确皇太子的人选。宋仁宗很不耐烦,说:“卿欲谁立?”

北宋名臣包拯,怎样一步步被神话为断案如神的包青天

宋仁宗

包拯立即回答:“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包拯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宋仁宗打消了顾虑。几年后,宋仁宗收养了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曙为养子,封为皇子,作为继承人培养,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1062年,包拯病逝于枢密副使任上,时年63岁。

包拯虽然病逝了,他的故事却开始在民间流传。南宋末年、元朝初年,《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一类的话本出现了。《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讲述了一场围绕合同文字而进行的一场家庭纷争,表现了包拯的清正和智谋。《三现身包龙图断冤》里,奉符县一个小孙押司害死大孙押司,包拯明察秋毫,断明了案情,为死者申了冤。

到了元朝,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元杂剧大量涌现出来。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是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用元杂剧来表现断案故事,相得益彰,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以包拯为主人公的断案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著名的戏曲大师关汉卿创作了两部包拯断案杂剧《蝴蝶梦》和《鲁斋郎》。《蝴蝶梦》写包拯在断案时,梦见3只蝴蝶坠入蜘蛛网,大蝶救出2只蝴蝶却置幼蝶于不顾,暗中用一名死囚偿命,释放了为父亲报仇的王氏3兄弟。《鲁斋郎》写包拯设计,斩杀了强夺银匠李四、孔目张圭之妻的鲁斋郎,使得两家终得团圆。

北宋名臣包拯,怎样一步步被神话为断案如神的包青天

关汉卿

除了《蝴蝶梦》和《鲁斋郎》,民间流传关于包拯断案的元杂剧,还有《陈州粜米》《包待制智赚生金阁》《包待制智勘后庭花》《神奴儿》《盆儿鬼》《灰阑记》《留鞋记》等。其中,《陈州粜米》讲述包拯在微服私访时查明真相,为民伸冤的故事,刻画了一名有血有肉的包拯形象,在民间流传很广,是包拯断案杂剧的经典作品。

明朝是古代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包拯断案故事被改编成小说的形式,出现了一部小说集《龙图公案》。《龙图公案》所记载的故事独立成篇,互不联属,与其它公案小说相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后来的清朝小说《三侠五义》,就深受《龙图公案》的影响,就连许多审案、断案情节都取材于《龙图公案》。

北宋名臣包拯,怎样一步步被神话为断案如神的包青天

包拯

在清朝时期,出现了古典文学长篇侠义小说《三侠五义》。《三侠五义》作者是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的小说家石玉昆。在石玉昆笔下,包拯身边出现了许多身手不凡的侠客,如展昭、欧阳春、丁兆兰、丁兆蕙、白玉堂等人。包拯在这些侠客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真正成为了一名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包青天”。

《三侠五义》被视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问世以来,流传极广,影响了评书曲艺和武侠小说的创作。周树人先生将之收入《中国小说史略》,评论“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胡适先生则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将《三侠五义》列为“国学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北宋名臣包拯,怎样一步步被神话为断案如神的包青天

包拯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电影、电视的出现,包拯断案故事被改编成众多的影视剧。据粗略统计,从1927年至今,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就有70多部相关影视剧问世。1993年,由金超群、何家劲、范鸿轩领衔主演的长篇古装侦探电视剧《包青天》掀起一股收视热潮,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