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刘备 > 诸葛亮 > 无奈 > 抉择 >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趣爱秀 2021-08-23 16:31:37 原文链接:网络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前言:

汉末三国时期,寒族地主与士族地主成为了当时政治舞台的执掌者,是为寒族出将,士族出相,曹魏集团以魏武帝的雄才大略、驭人之术,大力擢拔寒门世子,可最终没有斗过士族的力量。

对于东吴来说,伴随着淮泗集团的逐渐没落,孙权为了称帝以及政权的合法化,不得不转向了江东士族的怀抱,本土化现象是三国之中最重的。

而相对于刘备诸葛亮来说,作为益州大地的外来者,不管是荆州派还是东州派,都不放心将自己的政权彻底的益州本土化。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荆州派与东州派人才逐渐的凋零,后继无人的无奈,使得诸葛亮不得不逐渐的趋向于本土化,这种现象,他无法解决,更显得无力。

本文共计3000字,阅读需要六分钟,欢迎新老朋友阅读、关注、点赞、支持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一)季汉的朝堂力量

而当李严被废黜之后,整个季汉朝堂,实际上东州派的势力此时,几乎是不存在了。

董允、费祎、吕乂、邓芝等人虽然是东州派,但是与第一代东州派也就是法正、董和、刘巴、李严等相比。

第二代东州派成员此刻更加围绕在诸葛亮的身边,一起为了兴复汉室而努力,这是刘备与诸葛亮一直努力的结果。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另外,刘备股肱派此刻也是几乎不存在了,只剩下诸葛亮、魏延、刘琰、高翔、袁綝、陈到等少数几个人,都是诸葛亮倚重的存在。

剩下的就是股肱派里的荆州派,蒋琬、刘敏、廖化、宗预、杨仪、向朗等人,总体来说,这几派人才逐渐的凋零,这是诸葛亮所担心的问题所在。

其实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他们都明白,作为外来政权,想要在一片土地生根发芽、长久的存在下去,是很困难的。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他们不可能完全的以武力来压制,因为自己麾下的军士久而久之都会变成益州的士兵,以本地的士兵镇压本地的人民,不出乱子才怪。

可是刘备与诸葛亮又不敢将自己的政权完全的本土化,原因很简单,一旦刘备与诸葛亮将自己的政权益州化或者本土化。

那么整个政权不但都将变成益州集团的天下,整个集团的性质与政治理念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益州素称天府之国,来到这里的人,要么图安逸,要么来逃难,进取之心比诸于刘备诸葛亮来说,差的实在是太远了,到那时,还谈什么北伐?

而一旦益州本土集团彻底地掌握了政权,那就真的变成经济、军事、政治大权全部旁落,刘备刘禅诸葛亮的下场,甚至都不如刘璋!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总的来说,刘备起于寒门,擢拔人才往往不拘一格,甚至大多数人与刘备的出身都是一样的。

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陈到、魏延、刘封、邓方,这些一流的武将不见得是所谓的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是社会地位相对贫寒地下的寒门子弟。

文官集团里,简雍、孙乾、糜竺、刘琰、伊籍这些最初围绕在刘备身边的人,也都不是世家大族,糜竺糜芳兄弟二人虽然家财万贯,可是糜家未见得有高官为祖,所以这等商人巨贾在东汉那个看重尊名的年代里,依旧是不入流的存在。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所以,刘备集团的班底,实际上是以刘备为主的寒门子弟或者寒门政权,而诸葛亮虽然出身不错,又在荆襄地区与各大家族交情颇深,但是他的家世在诸葛亮出山后并没有给予诸葛亮什么实际性的帮助。

诸葛亮虽然算是士族出身,可是却是没落的士族,因此他洞悉士族的利弊寒族的优缺,所以任用官员的时候,往往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比如杨仪、蒋琬、马良、马谡,这些人都不是所谓的大族子弟,诸葛亮与刘备都能运用,即便是来到了益州,刘备与诸葛亮的用人风格也是基本人尽其才。

但是这个时候,从荆州到益州,地盘的逐渐的扩大、事业的慢慢地上升,刘备集团就不得不考虑到世家大族对自己政权的影响。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因此,刘备与诸葛亮开始逐渐的吸收士族的力量,因为来到蜀地之后,他们需要蜀地大族的扶持,于是杨洪、张裔、马忠、张翼等人出现在季汉的政权组织里。

可是,对于士族的力量,刘备与诸葛亮也仅仅只是吸收,却并不是依赖,因为士族一旦把握了大权,寒族的子弟就会无处容身,刘备政权的性质就会改变。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所以刘备诸葛亮除却武力威慑、牢牢掌握军权以外,便是以法治蜀,而且法律治理的对象大多是蜀地的豪强大族。

同时,牢牢地保持着刘备的股肱派(包括荆州派)在政权里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拉拢同样与益州本土派有着矛盾、且根基不算深厚的东州派作为自己的盟友。

而后吸收一部分益州本土派的势力来到政权下层,这样来保证自己的稳固。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可以说,这样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的阶段里,有着很大的作用,不像是曹操,曹操的出身向来受到中原地区世家大族的轻视。

又由于曹操基本是任人为才而不是凭借家世出身,这就使得整个曹魏政权起初与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的关系很僵化,使得曹操明里暗里的受到士族力量的抵制。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但是,当曹丕即位以后,他发现了在自己争夺储君、即位过程里士族的力量,因此选择了与士族的妥协。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意味着,曹操与士族的斗争,在他儿子这里画上了一个失败的句号,所以,曹魏的政权,从曹丕即位开始,就逐渐的变质了。

而江东的孙权,同样也是一个外来政权,孙氏一门虽然自己说出身吴郡,可是由于地位低下,在当地的世家大族也就是江东集团的心里,根本没有太多影响力。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因此孙氏三代不得不依靠淮泗集团的将领,比如韩当、程普等,不得不依靠北方流亡过来的士族,比如周瑜、鲁肃等,又不得不擢拔一些寒门子弟、外来人员,比如吕蒙、甘宁等,来对抗江东士族。

孙权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孙权所走的路与刘备诸葛亮、曹操是不相同的,他想要的是,政权完全的同化,是自己的政权本土化或者江东化。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因为他明白,只有这样,自己的政权才能永远的存在下去,因为江东的利益与政权的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孙氏政权,就是在维护他们自己。

孙权与刘备诸葛亮不同,孙权有目标,想要称帝,但是对于北伐曹魏、一统天下,他也只是想想,他清楚自己的斤两也没有那么哪的野心。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所以,这就保证了江东士族在政治理念上与孙权是一样的,保护我这一亩三分地,大家一起努力。

所以孙权敢将政权本土化,军权、政权都是由淮泗集团、北方流亡士族、寒门子弟过渡到江东本地人,演化顺序就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政治权力则是也回到了以陆逊为代表的江东士族的手里,两者几乎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可是刘备诸葛亮作为有着政治理想的存在,与益州的士族在政治理念上是存在差距的,所以他们不敢过度的本土化,又没有曹操那样雄厚的实力,只能另辟蹊径。

因此,刘备与诸葛亮绝不可能将自己政权本土化,诸葛亮也明白,股肱派、荆州派都将死去,可是益州本土派却是土生土长。

那个时候,二代荆州派、三代荆州派还能不能压制住局面,东州派否是否还会是盟友?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诸葛亮想到了这些问题,可是他没有解决的办法,他不可能杀光所有的蜀人,而他也无法保证二代荆州派乃至三代荆州派都是优秀的人才。

随着荆州派的人才去世的增多,诸葛亮只得一边北伐凝聚人心,坚持政治理念,一边培养物色优秀的接班人才,这是他所能做的最有效的方式了。

因此,诸葛亮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诸葛亮的一生,更是劳累的一生,他,真的是累死的,死而后已,对于诸葛亮这一生来说,真的是最为真实的写照。

季汉危局:刘备诸葛亮治蜀的无奈,本土化与荆州化的艰难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