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李定国 > 宿命 >

李定国和孔有德的宿命之战

趣爱秀 2021-08-21 14:36:01 原文链接:网络

生来做对手

1621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一个叫如靖的男孩出生于陕西榆林的一个小村子里。

如靖的父亲是一名边军,是明政府镇边的一个小尉。他想让儿子成为李靖那样的统帅,便给他起名为如靖。

谁也不知道,这个小孩长大之后还真的做出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他成为明王朝最后的守护神。

与此同时,在几千公里外的东北一旮沓——铁岭市(那个时候叫铁岭卫),有两个混不下去的矿工,投军到东江镇统帅毛文龙那里,并成为毛文龙的心腹,这俩人便是孔有德和耿仲明。

李定国和孔有德的宿命之战

孔有德

铁岭这个地方盛产银、锌矿,矿场主找了很多当地矿工在这里没日没夜的工作,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孔有德和耿仲明是同乡,碰巧都是祖籍山东,便结为异性兄弟。

孔有德年长两年,称为兄长。他这个人虽然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却非常聪明,弓马娴熟,还会用炸药爆破,矿场主很依赖这兄弟俩,矿上的矿工也都很敬重二人,把他们当大哥对待,人称孔耿。

萨尔浒之战后,东北战事频繁,很多矿主都跑路了,孔有德和耿仲明混不下去,带着兄弟们投靠了毛文龙。

当时毛文龙控制渤海,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都在他的统治范围,可谓威风八面。虽然这厮在对抗后金的战斗中劳苦功高,取得了很多战功,但他自立山头,军马钱粮向朝廷谎报多要了不少,但都用来拉拢人心,消耗掉了。他的副将和干儿子干孙子多达数百人,朝廷每次发饷,这些人都可以分得几千两粮食和财物,因此对毛文龙死心塌地。

毛文龙打仗有自己的一套,他擅长打游击,却从来不和后金正面作战,所以到了袁崇焕总督辽东时,其手下已有两万多兵马,钱粮更是不计其数。

孔有德、耿仲明归顺后,因为会用炸药,逢战先登,毛文龙很喜欢他们,向朝廷请示封为参将。毛文龙还认孔耿为干孙子,起名为毛永诗、毛有杰。后来来了个尚可喜,也收为干孙儿,起名为毛永寿。

满清三顺王,居然都传承于毛文龙,可见其强悍。

袁崇焕上台,首先拿毛文龙开刀,其实是很不明智的。毛文龙死后,双岛的将士,包括孔耿在内,几乎全部逃离了东北,后来一大部分都成了叛军。

当陕西的小如靖健康成长的时候,孔耿二人不服袁崇焕的管辖,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晚明著名的西洋火炮专家,是科学家徐光启的得意弟子,他的军队是明朝著名的特种兵部队,有着全国唯一的红夷大炮武装的炮兵系统。

孔有德、耿仲明对火药配置非常熟悉,很快成为孙元化的得力助手。第二年耿仲明便成为孙元化的中军参将,孔有德成为先锋。

发迹

公元1630年,年方十岁的小如靖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张献忠看他相貌不凡,收做养子,改名为李定国。李定国从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指挥本领,曾经率童子军拿下敌军一个营。

李定国和孔有德的宿命之战

李定国

那时候,李定国的理想就是打败朝廷军队,吃香的喝辣的。他可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会成为这个腐败朝廷的中流砥柱。

孔有德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这个小他20岁的小孩终结。

当然,二人现在已经是宿敌。一个是起义军首领,一个是朝廷命官。然而,命运给二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们走向一条更加仇恨对方的不归路。

1631年,发生了著名的大凌河战役,明军惨败。

在孙元化的要求下,远在登州的孔有德携带先进的红夷大炮率军赶赴辽东前线,增援被皇太极围困的明军。

但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为天降雨夹雪,气温骤降,部队给养不足,粮食都发不起了。有个士兵在当地大户王象春家里偷鸡吃,被王象春的家仆拷起来游街。

说实话,就算是放到今天,也没有敢这么干的。士兵固然有错,秋毫无犯很难做到,但这个家仆有点过分了。

兵油子们都在想:我们吃你一只鸡,也是为了保家卫国吧,何至于此?

总之,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件小事也能引起大事故。最终王家奴仆的这种行为造成了军队哗变,史称“吴桥兵变”。

孔有德、李九成等一不做二不休,成为叛军首领,带领大家伙杀回大本营。在老乡耿仲明的里应外合之下,很快攻陷登州,掳获士兵七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门。

登莱巡抚孙元化宁死不向叛军妥协,坚持抗争到最后一刻才撤离。最终登州城中辅佐孙元化的葡萄牙工匠有12人死亡,15人重伤,技术专家几乎死绝。

孙元化对国家的忠心,足可以彪炳史册,但他回去的第二年,就因为孔耿的叛乱行为被崇祯帝处死,孙元化的老师——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百般求情,依然无法阻止独夫崇祯帝的杀心,其练兵造炮救国的梦想彻底破灭。

事实上,崇祯帝杀害的忠臣真的不少,比如袁崇焕、孙元化、王洽、郑崇俭、熊廷弼……

这些人一个比一个能打,堪称明末的万里长城,却一个个被崇祯帝处死,袁崇焕最惨,居然被凌迟!这个皇帝真的烂,就算是一头猪在位,明朝也不至于亡国那么快。1633年,持续18个月之久的山东叛乱终于被平定,叛军首领李九成战死,余孽孔有德、耿仲明带着十二枚红夷大炮,并数十条战舰(带着重炮的大船),从镇江堡(在今天的鸭绿江出海口)投降后金,降书曰:

“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馀,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

由于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技术型新军,皇太极颇为重视,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相待。

从此,明朝失去了最精锐的新型部队,而清朝的水师和炮兵师登上历史舞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非孔耿二人降清,满清统一中国最起码推迟十年,甚至后来施琅能不能打下台湾都不好说。

孔有德、耿仲明对满清可谓功勋卓著,皇太极以二人为都元帅,安置于东京,自成一军,称“天佑兵”,给予特殊待遇。不久孔有德便带着后金兵攻占明朝重要港口旅顺,并开始制造新式战舰,成为清朝水师的雏形。

以皇太极之礼贤下士,崇祯帝之滥杀无辜,相较之下,此消彼长自不必说。晚明诞生了大量的汉奸,如吴三桂、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刘良左、刘泽清、白登庸等人,跟崇祯帝的昏庸不无关系,而这些人大多数是孙元化的部下。

这一现象绝非偶然,因为他们的新式炮兵是满清最看重的财富。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只封了四个汉人为王,除了吴三桂之外,其他三人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水师炮兵出身。

其中,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江湖人称“三顺王”。

三顺王虽然获得了无数荣华富贵,但说到底就是超级大汉奸,天下的汉人无不恨之入骨。是时候轮到我们的大英雄来终结他们的老大哥了。

巅峰对决

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三月便攻占北京城,成为明王朝的掘墓人,但仅仅在一个月之后便惨败于一片石。

事实上,在1643年之前,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势力一直都是平分秋色,谁也不比谁强多少,甚至李自成一段时间内还不如张献忠,张献忠拿下武汉的时候,李自成正式微。

所以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张献忠便自诩为真命天子,虽然他只有一个四川,虽然他已经被围得滴水不漏,但是过一把皇帝瘾还是很爽的。

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西政权,封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其中,李定国最小,只有23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孔有德随铁帽子王多铎追剿李自成及南明武装力量,镇压了各地的起义和抗清斗争。

张献忠是一个很没数的人,他没有和满清对线过,不知道满清骑兵有多强,他也是个比较自傲的人,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实力比李自成还要强上那么一点点。

所以,当清军势如破竹地推到四川来的时候,他还不把清兵当回事。

尤其是在1646年八月,李定国北上抗清,在三寨山附近阵斩清军队长古朗阿、巴扬阿,张献忠就更加轻敌了。

轻敌的结果就是自取灭亡。

十一月二十七日,年方四十的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突围时,被清军射中,重伤逝世。临死时他对李定国和孙可望说:

“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这段遗言充分表明了张献忠联明抗清的决心。所以,后来的李定国、孙可望能够被南明所用,并非他们背叛义父,而是遵从了义父的遗愿。

当然,孙可望最终还是背叛了天下,只有李定国坚持了下来,并成为恭顺王孔有德的终极克星。

一边是陕西来的起义军首领,另一边是东北来的明军将领,最后一边变成了明军的大将,另一边却成了叛徒的首领。

这就跟唐末的朱温和秦宗权一样,朱温刚开始是起义军将领,而秦宗权是唐军牙将,后来朱温投唐,而秦宗权投黄;投来投去,都是劲敌。总之这些人天生相冲,辗转反侧最终又相冲,终于在命运终点来了个硬碰硬,这也算天意了。

可能是受到命运之神的指引,孔有德被皇太极授为平南大将军,进攻朱由榔的永历政权,这时候孔有德开始单独统兵。他很快占领了湖南地区,但在桂林被南明将领瞿式耜等打败。

李定国和孔有德的宿命之战

朱逃逃朱由榔

与此同时,李定国率领大西军余部向贵州进军。1647年三月,连克贵阳、定番州、永宁州,贵州西部诸郡望风而降。李定国让孙可望留下来,镇守贵州,自己继续南下。

没想到,孙可望私心极重,竟然将贵州当做自己打下来的根据地,坐行割据不说,后来还玩了一把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这人呐,活得岁数越大越容易现出原形,吴三桂也是如此,也许、可能是被社会逼的吧。

再拿张献忠的四大王来说,孙可望变节,艾能奇和刘文秀都死的早,只有李定国坚持抗清,成为民族英雄。如果艾和刘不死,亦不好说。

1647年四月,李定国率领大西军开进昆明,城中百姓都出来迎接,万人空巷。从此李定国在昆明休养生息,操练兵马,准备北伐。

1648年八月,李定国与刘文秀破沙寨,生擒实行割据的土司沙定洲,滇东全平。

至此,云贵皆被大西军控制,李定国成为实际意义的起义军领袖,他坚定奉行张献忠临死时交代的联明抗清政策,准备和宿命中的对手孔有德决一死战。然而孙可望却只想做割据之主,处处和李定国作对。

其实当时的局势李定国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南方反清复明呼声很高,对满清和孔有德并不友好,孔有德于六月到武昌候旨换防时,前脚刚走,后院就起火了。

江西的金声桓、广东的李成栋趁机反清,整个南方又回到明军手里。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远征的各路清军都向平南大将军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却不发一兵一卒。

等到年底孔有德班师回京后,江西、广东又被清军夺回,但是各地反清复明情绪依然高涨,清廷又打算调三顺王南征,起初顺治帝决定以孔有德守福建,尚可喜平广西,但尚可喜认为广西地处偏僻,情况复杂,有意推辞,孔有德便“毅然以粤西为请”,于是清廷予以批准,改封他为定南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

孔有德可没想到,自己的这次决定让他家毁人亡。

当是时,尚可喜和耿仲明则分别南征广东和福建,吴三桂征云南。后来这些人在相应地区都成为地头蛇。

李定国和孔有德的宿命之战

尚可喜最精明

清廷的最初想法,是完全没想到自己能染指汉家江山,本来想和金辽一样和南方政权划江而治来着,所以顺治让这些汉姓王都携带家眷前往,基本是允许他们长期自治。

宿命

公元1649年前后,李定国一直在东征北伐,而孙可望却一直在背后捅刀子,表面和南明皇帝朱由榔合作,实际上是自己做军阀。李定国不愿与这等小人为伍,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征战,不愿意回到那个乌烟瘴气的南明朝廷里。没想到孙可望完全不能打也不想打,很快被三顺王和吴三桂攻破了防线。

公元1650年,当李定国节节胜利,攻占安顺的时候,后方却传来孔有德攻占桂林,俘虏南明重臣瞿式耜、张同敞的噩耗。

几乎在同一时间,尚可喜耿继茂(耿仲明之子)部攻陷了广州。

孙可望把朱由榔接到贵州,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定国审时度势,觉得回去也是受气,又不能和三顺王硬碰硬,且北伐的战果不能丢,于是继续北伐攻打湖南。

孔有德可不要脸了,他攻占桂林后,自以为得势,便带着老婆孩子大大方方住进了靖江王府,改名为大清定南王府。

起初孔有德对待瞿张二人如座上宾,但瞿张二人却暗约焦琏攻打桂林,被孔有德截获了消息。

不久,孔有德便将瞿、张二人处死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岭下,靖江王朱亨歅则在西门外民房中被缢死。

在随后一年时间中,孔有德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但表面风光的背后却是强弩之末。

一来孔有德此次南征只带了两万多人,随着战争的消耗,占领桂林后只有一万来人了,这点人想稳住广西局面还是挺困难的。

二来广西本来是李定国先夺下的地盘,李定国联明抗清,已经深得人心,而孔有德这样的大汉奸是最被人不齿的,如何能服众呢?

三来孔有德和尚可喜不同。尚可喜是带着耿仲明部一起打广东的,人多势众,而且尚可喜在广州城里进行了恐怖的大清洗,留下的都是自己人,这招虽然歹毒,但是比孔有德还是略占上风。

1652年,李定国已经率东路军收复了湖南大部,便开始调转马头,南下广西,直趋桂林。

六月,孔有德亲自率军前往兴安县严关,扼险拒守,李定国以象阵大破清军,取得严关之战的胜利。

孔有德狼狈奔回桂林,下令紧闭城门,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当时的对外线路已经全部被李定国切断,顺治帝直到三个月后才收到广西陷落的消息。

李定国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七月初四,明军登云梯攻城,孔有德额头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无路,便令其妻妾上吊自杀,自己在王府纵火,北向再拜,自刎而死。其子孔廷训逃跑过程中被明军俘获,仅有一女孔四贞逃脱。

一个从东北过来的大老爷们,在广西作威作福了两年,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死了。恐怕孔有德至死也没明白,自己怎么会死于一个年轻人之手?

最可笑的是,当年的四大汉王,吴三桂占了云南,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占了福建,尚可喜占了广东,只有孔有德,最终人财两空。

当然,他的女儿孔四贞和女婿孙延龄最终成为广西的主人。但孔四贞一介女流,终被丈夫玩弄于股掌之中,晚景凄凉无比。

听说,孔有德发迹之后,一直自诩为孔子的后代。孔子他老人家要是知道自己后人出了这么一位大汉奸,估计要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记得孔子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说的就是孔有德这种亏心者。

恐怕,当他选择广西的那一刻起,命运之神就已经在向他招手了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