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位网友同学说汉代主流是隶书,我说,这样说太笼统,毕竟汉代真正实现隶书主流,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隶书也不是一下就成为“隶书”的,隶书早期应该是篆书体制下的行书和草书。而且,秦代就已经存在流通的“隶书”,非常不确定,东汉以后才发展为确定的隶书和草书了。
所以,严格说,秦代的隶书,只能说是相对于篆书的行书或者草书。
网友:隶书一般分两种:秦隶和汉隶你翻翻马王堆帛书--秦隶巅峰(汉承秦制),汉代主流书法就是隶书,只是逐步从秦隶演化成汉隶。
回答:秦代是有隶书,但是还没有成熟,西汉末隶书才成熟,官民统一使用隶书了。东汉之前,官民各有自己的字体流通,官方是小篆,民间是隶书,隶书是一个统称,应该叫做行书草书比较合理。
网友:你发几个汉代官方小篆图来。
东汉《袁敞碑》
回答:官方文件国家图书馆保存,每过几十年一百年要修改,修改的时候,就用官方流行书体。所以,没有保存下来。比如说,司马迁的史记是汉武帝时代的著作,估计最后是小篆字体,但是,东汉时代抄录,就会成为隶书了。
再比如说,《竹书纪年》晋代发现时是古隶竹书,抄录整理时,就会成为隶书或者楷书了,所以,竹书纪年是什么字体,你永远看不到了。
西汉时代的官方文物发现不多,但是,东汉也有小篆碑刻,例如《袁安碑》等等,说明小篆在民间,也有应用。
东汉《袁安碑》
事实上,汉代真正的楷书仍然是小篆,只不过流通范围有限而已。
有学者说,汉代根本没有流通小篆,这也太绝对了,至少从秦代到汉武帝时代,将近120年时间里,小篆是官方流通的主流字体,而民间仍然是隶书。
你说的马王堆隶书明显不是成熟的隶书,不成熟的隶书异彩纷呈,不只是马王堆帛书一种。
网友:这个是西汉《银雀山汉简》,你认为是小篆?隶书是秦代程邈标准化成秦隶,这是隶书成熟的标志。
《银雀山汉简》
回答:载体与字体要分清楚,请看西汉《鲁北陛石题字》就是小篆,不过,西汉留下来的官方小篆证据太少,因为西汉碑刻还没有兴起,文件被更新,你要讲个道理。王莽时期还改造过小篆。如果小篆不是官方楷书地位,请问“小学”为什么流传到清代,甚至今天?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都要学说文解字,所以,小篆不绝,反而大篆不传。书法史公认隶书在西汉不是官民共同使用的,考古也证明是这样,而且,隶书一直没有统一的书法师法和标准。
《鲁北陛石题字》
网友:没有足够证据,只靠猜测是不具有说服力的。汉代留下最多的文字载体是汉简,还有帛书,所以官方主流字体就在简书和帛书中。二袁碑篆法是碑额型篆法,具有流利的书写特质,纯篆书存世太少。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石门颂礼器碑…各种隶书不要太多。哪怕天发碑还是变种篆书。篆书在汉代更多是装饰意义的。
东汉《袁敞碑》
回答:按你的说法,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没有必要用小篆了吗?小篆在汉代到清代都是必修课,汉代的楷书是小篆。怎么是猜测?
所谓“隶书”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战国晚期已经流行,不是秦代才流行,程邈改造隶书,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隶书在秦代西汉都不是官方认可的书法,但是,没有办法,已经流行几百年了,所以任凭基层那样去写了。
网友:你认为这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还是官方民间各有字体?
回答:这是西汉的竹简,文本是官方的,流传本都是手抄的形式,有什么不正常的?
网友:补充,这个汉简是“诏书”,请大致浏览几个关键字,“诏书”当然视作官方,文字就是隶书。
关于许慎说文,可能你想表达的意思是“小篆”是作为汉代甚至后世文字的“母本”。
回答:诏书是手抄文本,不是诏书原件。该汉简明显是文集。居延汉简就有边关书生练字抄写诏书的证据,所以说,流通文本,不代表真正的朝廷原件是什么样。而且,也不代表档案文件什么样。
小篆实际上与隶书不是一回事,因为,小篆之前就有隶书。
可以说隶书是自我独立演化的,但是,小篆由于应用领域有限,反而没有什么演化。
居延汉简练习字
网友:说文解字也好,小学也好,是解“字”,是解释文字意义、声音等等。许慎大都用“秦小篆”,秦小篆没有的用“籀文”,作为文字的定式,清代发现甲骨以及足够的金文陶文等,小学至巅峰,许慎解字也存在错误。清代的官方主流文字是楷书而不是小篆,不要把这个和主题搞混了。许慎解字用秦小篆定式,至清代甚至现代在解字意义时已不大采用秦小篆了。
回答:许慎写说文解字,已经是隶书的时代了,唐代以后是楷书的时代。
但是,小篆依然是文字学的权威,甲骨文1900 年才发现,真正研究甲骨文已进入民国时代。
许慎的文字学有错误,不等于基本框架错误。
秦始皇推行小篆,咔嚓一刀,切断大篆的发展,唐太宗咔嚓一刀,切断隶书小篆的学习流通。
从此,汉字有了统一的师法体系,主流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基本上退出实用领域。
清代的金石学,主要是重新认识和学习隶书篆书以及魏碑,篆书尤其是学大篆,因为小篆还没有退出清代学习领域,属于传统书法。
网友:说文解字是“解字”,你难道用现代的简化字去解“字”吗?当然用许慎当时能搜到的古字去解“字”。是否程邈改造隶书并不重要,书法史对于“秦隶”的肯定是确定的。
但你无法避免一个事实,存世海量的汉简里就有官方文字的主流,而这个主流就是秦隶到汉隶的演变。除非你认为,官方文字的主要载体不是汉简,那请你举出实例证据。
楚简
回答:小篆推行的时代,实际上早已是两套文字运行了:篆书官方,隶书(还不能叫隶书,应该叫行书草书)民间,楚简是战国竹简,里耶是秦代竹简,这都是证明。但是,这些隶书还没有登上官民统一的隶书时代。如果登上官民统一使用隶书时代了,秦始皇的小篆岂不是多此一举了?事实上,战国以前的所谓隶书,统统是行书草书,这些行书草书发展中分化为“楷书”和新的行书草书。就是真正的隶书,以及汉简章草等等。汉字自秦始皇已来,不变的是小篆,因为它不受应用系统影响,变的是隶书草书,因为它受应用系统的制约。所以,小篆不是官方的汉字,这是没有道理的。小篆是汉字太上皇。
网友:司马迁史记初本肯定是汉简隶书。参考同时期汉简文字即可。
回答:这个不好说,草稿用隶书有可能,正文应该是小篆,因为他是国家最高文官,他阅读的大量六国资料,估计都还没有转换为隶书,汉代官印全部是小篆体系书法。
网友:汉代官印不是小篆是缪篆。你一定要拿出小篆实例,五铢钱才是,但是汉代以后也有五铢钱,不能作为证据,宋代赵佶用瘦金体做钱文字,不能说明官方文字是瘦金体。所以你还是缺少官方证据,作为佐证。
回答:缪篆也是小篆基础上的一种印玺艺术,主流还是小篆,也有大篆,越来越少。看图片,遍地都是。
网友:这个不是小篆,小篆单指秦小篆风格。这个是篆书的方块化,叫缪篆。汉代官印不是小篆是缪篆。你一定要拿出小篆实例,五铢钱才是,但是汉代以后也有五铢钱,不能作为证据,宋代赵佶用瘦金体做钱文字,不能说明官方文字是瘦金体。所以你还是缺少官方证据,作为佐证。
回答:五铢钱是汉武帝时代的,汉武帝时代隶书的成熟度提高很多。篆圆印方只是印玺对书法的应用,没有逃出小篆范围,不是大篆也不是隶书,凭什么说不是小篆?小篆是一个字体,具体写法多样,不完全一个样。
因为西汉官方小篆证据太少,原因是历史修改了文本字体,你不能说,今天的史记不是隶书或者小篆记录,就认为不存在是小篆或者隶书书写过?
印玺是艺术,它反映的是时代文化,为什么秦汉印不同于战国印玺?因为时代的官方字体不一样,秦代以后,确实大篆越来越少,乃至于不用。
所以,汉印是以小篆为基础的,这与清代印学艺术与今天的印学艺术,完全不是一回事,也与唐宋元明清都印不是一回事。
此外,不要把汉代书法文化与宋代书法文化并列。中国皇帝题字,可能唐代以后才有了实际意义,唐代以,前皇帝不参与书法文化。
谢谢你的精彩评论。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