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胡宗宪 >

《大明王朝1566》中,为什么“倒严”必须牵扯胡宗宪?

趣爱秀 2021-08-19 07:40:16 原文链接:网络

为什么“倒严”要牵扯胡宗宪?搞清楚这个问题,只需要理解朝廷的局势就明白了。历史上的嘉靖是藩王继位的,那个时候的他还不过是一个孩子,在朝廷中没什么根基。只是谁都没想到嘉靖政治手腕高,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打倒了掌权的大臣。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没有讲这些,不过有些地方也暗示了,比如嘉靖就曾经对黄锦说过,他一个人面对几百个大臣。

人会从经历的事情中吸取经验,嘉靖皇帝自然也是如此。天天和大臣直接对抗也不是办法,于是嘉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躲在幕后,扶持一个大臣对付另外的大臣。严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台的,所以严嵩说自己替嘉靖遮风挡雨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大明王朝1566》中,为什么“倒严”必须牵扯胡宗宪?

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身居高位之人,对嘉靖皇帝的伎俩可谓是心知肚明,但是他们又实在没有办法。因为严嵩实在是表现得太出色了,一方面严嵩能够满足嘉靖皇帝的私欲,替嘉靖盖宫殿,修道,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大臣;另外一方面,严嵩非常的有政治才干,能够稳定朝廷的局面,让嘉靖皇帝高枕无忧。

严嵩能够当大明朝的首辅,并且能当许多年,不单单是溜须拍马就能够行的。虽然严嵩手底下有鄢懋卿、罗龙文这样的干脏活的贪官,但是也有胡宗宪这样的能臣。

《大明王朝1566》中,为什么“倒严”必须牵扯胡宗宪?

为什么倒严总是失败?说到底把严嵩打倒了,没人能够收拾局面。当时朝廷的情况其实非常艰难,嘉靖皇帝又喜欢乱花钱,搞得国库没银子,而东南又有倭寇在入侵。倘若嘉靖皇帝废掉严嵩,谁能替皇帝搞银子,谁替朝廷稳住东南?

不过转折点在于裕王妃诞子了,嘉靖皇帝明确“枣栗子”,这让裕王身边的人看到了希望,因此他们才敢又一次策划倒严。

此时的严党其实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嘉靖皇帝年纪大了,裕王多半要继位,以后严党该怎么办。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国库亏空,清流这些人又打算借机发难,如何搞到银子弥补朝廷的亏空。

《大明王朝1566》中,为什么“倒严”必须牵扯胡宗宪?

第一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严嵩只能靠着树大根深的党羽,希望凭借自己强大的影响力落个善终。其实吕芳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以前支持严党,到倒向裕王,目的也是为以后做打算。

第二个问题的关键点其实就是在胡宗宪身上,严嵩改稻为桑搞银子和抗倭都需要胡宗宪的支持。不过严世蕃性格过于急躁,加上清流从中作梗,改稻为桑搞黄了,并且还扯出了毁堤淹田,严党在浙江的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大明王朝1566》中,为什么“倒严”必须牵扯胡宗宪?

这个时候的严嵩处境其实很艰难,不过严嵩有自己的办法。朝廷亏空,既然改稻为桑搞不到钱,那就只能严党自己出,于是便有了鄢懋卿巡盐,为朝廷搞到了几百万两银子。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胡宗宪抗倭,打了不少胜仗。站在严嵩的立场来看,嘉靖应该是会满意的。

另外,严嵩手里有一张底牌,那就是胡宗宪。严嵩嘱咐严世蕃给胡宗宪写过一封信,那封信的意思其实很明确,那就是严嵩希望胡宗宪不要把倭寇全都剿灭了。

严嵩这样做,可以说是养寇自重。只要倭患存在,朝廷就需要依赖胡宗宪抗倭,而胡宗宪是严党。

《大明王朝1566》中,为什么“倒严”必须牵扯胡宗宪?

嘉靖不糊涂,不可能在朝廷局势不好的时候,突然拿掉二十年的首辅。胡宗宪第二次进京的时候,嘉靖就试探过胡宗宪,这个时候的胡宗宪还是感谢严嵩的知遇之恩。因此嘉靖只能和稀泥,把海瑞审问郑必昌何茂才的供词烧掉,替严党开脱。

不过胡宗宪还是以大局为重,抓住时机剿灭了倭寇,然后就回家养病了。这其实就是告诉嘉靖,严党可以动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