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崭露头角 >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趣爱秀 2021-08-19 03:41:27 原文链接:网络

上一篇说到,明日两国和谈破裂,战局再开。侵朝日军中原有一部分军队已经班师回国,此时也再次返回朝鲜作战,称之为“庆长之役”。岛津家原有三千多人驻守朝鲜巨济岛,岛津义弘回国后,以重新分配检地中检出的“浮地”为激励,召集了七千多人。岛津义弘渡海与岛津忠恒会师后,岛津家在朝鲜的兵力总共约有一万人上下。因此,岛津家在庆长之役中能够担当一些较为重要的作战任务,表现非常活跃,与文禄之役中的无所作为大不相同。

庆长之役一开局,形势对日军颇为有利:

第一,在两国和谈期间,援朝明军主力已经返回国内,明朝虽然已经决定再次出兵援救朝鲜,但大军远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总得要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更何况,当时明朝的敌人不光是日本,还要同时和蒙古、鞑靼以及贵州土司杨应龙等交战,兵力不免捉襟见肘。为此,明朝甚至不得不从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地调兵前往朝鲜。按照当时的信息传递和交通条件,这样来回一折腾,一年半载差不多就过去了。明朝援军未至的这段时间,正是日军发动战略攻势的好时机。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明朝调集大军支援朝鲜

第二,朝鲜自毁长城,将水军名将李舜臣下狱关押,日军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第三,没有了李舜臣的朝鲜水军啥也不是,在漆川梁之战中惨败,战船损失殆尽。日军的海上交通补给线解除了威胁,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地在陆地上展开进攻了。

一、南原之战

漆川梁之战后,日军的海上交通补给线得到强化保障,同时也鼓舞了日军的信心。捷报传回日本后,丰臣秀吉亲自作出部署,命令左右两路军按照原定的路线,分别向北进攻,目标是朝鲜王京汉城,试图重现当年文禄之役时日军长驱直入一举攻破王京的辉煌战绩。

按照丰臣秀吉的部署,左路军以宇喜多秀家为大将,小西行长为先锋,进攻全州、罗州,战略任务是压制全罗道,确保右路军后方安全,右路军以毛利秀元为大将,加藤清正为先锋,进攻公州、清州,战略任务是突破忠清道,直取王京汉城。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庆长之役日军进攻路线

岛津义弘的部队被配置在左路军,宇喜多秀家麾下。岛津义弘亲率自家主力部队,带着岛津忠恒、岛津丰久、岛津忠长、川上忠智等重臣,从加德岛登陆釜山浦,留镰田政近、新纳旅庵等部分人员在釜山城筹集调度军粮物资,其余跟随大军从釜山城出发,经过金海、昌原、宜宁、晋州,向全罗道的首府全州挺进。

此时明朝援军的主力尚未到达朝鲜,最先到达的离朝鲜最近的辽东副总兵杨元。杨元是辽阳人,手下有辽东兵五千,其中骑兵三千、步兵弓弩手两千,同时配备有火炮十门,人数不多,但都是明军中的精锐。杨元在文禄之役中跟随李如松参与了第二次攻打平壤城之战,立下大功。此后两国时战时和,杨元空有一身勇武无法施展,引以为憾。后来朝廷决定再征朝鲜,杨元十分兴奋,一马当先就奔赴朝鲜,直抵王京,得到朝鲜国王李昖的接见。杨元请李昖检阅明军的刀剑、枪驽、盔甲、火炮,李昖大开眼界,赞不绝口。杨元得意洋洋,夸下海口:

“吾即日便将南下平倭,此番若不能尽灭倭子,决不再与殿下相见。”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在得知日军大举进攻全州后,杨元等不及杨镐、邢玠、麻贵等主将来到,便自行决定率本部兵马前往全州支援。杨元来到全州,向朝鲜全罗道兵马使李福男询问情况,又查看了地图,认为南原地势险峻,为全州屏障,决定留参将陈愚衷二千人守全州,自己和李福男率大部队守南原。

南原确是一处战略据点,原为明军参将骆尚志驻守。后来骆尚志跟随李如松调离朝鲜,南原城竟被废弃为一座空城。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庆长二年)六月十四日,杨元进驻南原城。杨元并非大将之才,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他看见南原城城墙破旧失修,立即着手修补城墙,在城墙四周挖掘壕沟,并在城墙上设置火炮炮位、开凿炮口,疏散南原城附近乡村的朝鲜民众,拆毁房屋,将粮食物资聚集到城里,实行坚壁清野。一顿操作下来,南原城气象一新,颇有些固若金汤的样子。杨元再次得意起来,对李福男大放豪言:“倭贼比如羊,我比如虎,贼岂敢近我?”

八月十三日,杀往全州的日军左路军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岛津义弘、毛利胜信、蜂须贺家政等将领,先后到达南原城下。这左路军中,光是岛津家就有差不多七、八千人了,再算上其他几家大名,总数约有五万人上下。而明、朝联军方面,除去留守全州的陈愚衷两千人,杨元在南原城中还有三千辽东兵,以及朝鲜全罗道兵两千多,加起来大概凑合有五千多人。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日军的兵力竟是明朝联军的十倍。当时杨元尚不知道日军的具体人数,但他一看日军的阵势,就知道日军的兵力远超己方,不免有些懊悔自己过于轻敌了。但杨元很快就镇定下来,如今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先守住城池,等待援军,或是寻找机会实施奇袭,才能转败为胜。于是,他把城中守军分为四队,他亲率辽东精骑守南门,中军副将李新芳守东门,千总蒋表、毛承先守西门,李福男率朝鲜兵守北门。

杨元的部署很有针对性,完全是按照应对日军四面攻城的阵型而实施的对策。日军的阵型,是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率左路军主力攻南门,杨元正是看到了日军主力布置在南门,故而亲率精骑在南门针锋相对进行防御守备。进攻西门的,是小西行长、宗义智、有马晴丰等,进攻东门的,是岛津义弘、毛利胜信、蜂须贺家政等,进攻北门的,是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胁坂安治等水军众。水军众在攻城方面自然不是强项,只是可以起到牵制守军的作用而已,战力相对较弱,所以杨元也是把守军中最弱的朝鲜兵放在北门。

据岛津家史料《征韩录》载,在南原之战中,岛津家的本阵设在城南的访岩峰,与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相去不远。岛津义弘主要是和岛津忠长、川上忠智等老中一起在本阵大营里运筹帷幄,前线的指挥拼杀则交给岛津忠恒、岛津丰久等年轻将领。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若武者

不过,刚开始时,日军也不知道南原城中有多少守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宇喜多秀家只派了少量兵力作试探性的进攻。

八月十三日午时,宇喜多秀家麾下的两员猛将户川达安、花房职秀,率铁炮队向南原城上的守军射击,拉开了南原之战的序幕。明军也不含糊,用胜字炮开炮还击。胜字炮是黄铜铸造的小型子母炮,杀伤力尚可,但射程较短,一般为200米左右,跟日军的铁炮射程差不多。双方枪炮对轰了半天,情况似乎有利于日军而不利于明军。因为胜字炮很难做到精准射击,对付零星分散的少量日军奏效不大,但日军中却有一些枪法极准的神射手,时不时有明军士兵在城墙上稍微露头,就会被日军的铁炮子弹爆头带走。

第一天的战斗断断续续打了一个时辰左右,双方都没有取得太大战果,战局一时陷入僵持。第二天,宇喜多秀家收到情报,得知南原城中有明军三千、朝鲜军二千,另有两千明军在全州城。宇喜多秀家顿时松了一口气,他立即安排两件事情,一是派加藤嘉明、有马晴丰、宗义智等军北上进攻全州,二是让军中通晓朝鲜语的人写一封劝降书给杨元,劝他认清兵力悬殊的现实,开城投降。杨元本事不大,但胆子大、脾气大,他一听说是劝降书,看也不看,把书信撕得粉碎,把使者赶出城外。

拒绝投降,那就意味着继续开战,就得顶住日军的攻势。杨元知道怠慢不得,赶紧布置防守,火炮、弓弩各就其位,在城下撒满铁菱,城头上还准备了铁钉板,预防日军爬上城墙,每个城门的守军都分成三队,日夜轮流巡逻,随时准备应战。

日军这边也没闲着,数万大军将南原城团团围住,阵前排列攻城用的行天桥、钓井橹,每天白天擂动战鼓、吹响法螺,晚上点起火把、射击铁炮,摆出一副随时攻城的阵势,但实际上按兵不动,目的是麻痹守军,让守军懈怠下来。

果然,明军天天这样紧绷着神经,结果却是屁事没有,过了三天,不免放松警惕。八月十六日入夜之时,下起了瓢泼般的大雨,守在城头的明军一看这鬼天气,想必倭子今晚不会来,纷纷找地方躲雨。而日军的夜袭也在同时开始了。

趁着大雨,日军用柴草、土石填平了南原城下的壕沟,扫清铁菱,架起“行天桥”(云梯),很快就爬上墙头,拆除铁钉板,抢占城墙上的各处据点,从城内打开城门。日军效率非常高,四个城门同时行动,几乎同时破门。据战后论功,南门“先登一番枪”(第一个登上城墙与敌军交战的人)为户川达安部下的宍甘太郎兵卫,东门为蜂须贺家政部下的青井善兵卫,西门为监军太田一吉部下的大河内秀元,北门为藤堂高虎部下的藤堂仁右卫门。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日式攻城

南原城四门俱破,日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杨元在睡梦中被惊起,来不及披甲,只穿一身单衣,与副将宁国胤、家兵十八人、亲卫骑士三百余人,夺路而逃。

经过上次两国和谈,宇喜多秀家预料将来还是会有和谈,为了将来在谈判桌上见面好说话,因此有意放明朝大将一条生路,没有阻拦杨元,而是让出北门,给他逃走。但是其他将领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中军副将李新芳、千总毛承先、蒋表以及辽东兵两千七百余人全部阵亡。朝鲜方面同样损失惨重,全罗道兵马使李福男、防御使吴应景、助防将金敬老、别将申浩、南原府使任铉、判官李德恢、通事官李春兰、求礼县监李原春、光阳县监李琮元等官兵二千人大多死于混乱之中,少数幸存者则做了日军的俘虏。朝鲜接伴使郑期远,是杨元的翻译,原本可以跟着杨元从北门逃跑,但他骑的马在大雨泥泞中滑倒,郑期远来不及起身,就连人带马被乱兵践踏而死。

八月二十四日,杨元逃到王京汉城,清点残兵人数,当初带来的三千辽东精骑,至此只剩下一百一十七人。因为他曾对朝鲜国王李昖说过“此番若不能尽灭倭子,决不再与殿下相见”的话,无颜去见李昖,只是在恩肆馆住宿一夜,次日便悄悄出城返回辽东。回国后,杨元被以丧师败绩之罪下狱,翌年,即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十七日,杨元在辽阳被斩首。

在南原之战中,岛津家跟着大部队行动,也有所斩获。据《岛津国史》《征韩录》等记载,此战岛津忠恒所部斩首四百二十一级,岛津丰久所部斩首十三级。由此可见,岛津义弘是把大部分兵力交给了岛津忠恒,而岛津丰久指挥的只是一小支别动队,故而两支队伍的战果相差如此巨大。其中,岛津忠恒“身自当敌,杀伤甚多”,表现尤为突出。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军阵历练,岛津忠恒已经不再是只会以蹴鞠为乐的花花公子,而是成长为能够带兵打仗的武士大将了。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岛津忠恒

二、稷山大捷

南原陷落后,驻守全州的陈愚衷弃城退至公州。陈愚衷所部是延绥兵,其中有不少骑兵,也是精锐部队,可惜只有两千人,根本挡不住日军数以万计的大军。陈愚衷不“愚”,他可不想当第二个杨元。

攻下全州后,宇喜多秀家的左路军掉头南下攻略罗州、光州等重镇,旨在压制全罗道。同时,在岛津义弘等人的倡议下,日军在全罗道也采取了一些巩固统治,实行长期管理支配的政治措施。据《岛津国史》载:

“公(指岛津义弘)与蜂须贺阿波守家政、生驹讃岐守一正、小西行长、毛利吉成、锅岛加贺守直茂、池田伊予守秀雄、中川修理大夫秀成、熊谷内藏允直盛、垣见和泉守一直、早川左马头长政、吉川藏人头广家、长宗我部土佐守盛亲写连署榜文三通。其大要言:安集百姓,剿绝余寇。一者施行丹城,一者施行昆阳,皆以公为之主,一者施行全罗道,小西行长为之主。”

这说明,日军高层逐渐认识到,在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光靠劫掠无异于杀鸡取卵,只有让当地老百姓安定下来,从事生产,才能持续不断地提供粮食物资等资源。岛津忠恒部下文吏面高连长坊《入高丽日记》也记载,岛津忠恒曾建议父亲岛津义弘在晋州、昆阳等地设立集市,用从日本带来的物资、货物,与当地朝鲜民众交易粮食。

不过,像岛津义弘、岛津忠恒这样有一些见识的人物,在日军众将中只是少数,这些榜文、集市之类的措施,实际执行起来效果非常有限。据跟随监军太田一吉前往朝鲜的医僧庆念在《朝鲜日日记》中记载日军攻克南原城之后的惨状:

“天亮后,士兵放火焚烧房屋,搜捕残存之人,不论军民、老幼,一概斩杀。死尸遮道,腥风满城,令人掩鼻,不忍喘气。”

这说明日军在南原城进行屠城,岛津义弘所主张的“安集百姓”等政策并未得到贯彻实施。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城破后的惨状

在左路军经营全罗道的同时,毛利秀元的右路军则经由全州向北攻入忠清道,其中黑田长政攻公州,加藤清正攻清州,兵锋皆是直指朝鲜王京汉城。

明朝这边,杨元败退后,备倭总兵官麻贵率领第二批援军,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庆长二年)八月下旬进入朝鲜。八月三十日,黑田长政攻下公州,开始进入汉城所在的京畿道境内。麻贵虽为总兵,但实际上手上兵力不多,他不敢和日军正面交锋,而是命令副总兵解生、参将陈愚衷、游击牛伯英等在汉江两岸布防,据守汉江天险。

九月一日,经理朝鲜军务的杨镐带领主力部队步骑两万余人到达汉城,这才稍微缓解了明军的压力。杨镐到汉城,第一件事就是找麻贵了解战局形势,麻贵认为敌我两军兵力数量差距太大,主张带着朝鲜国王君臣退守鸭绿江,等待援军到达,手里有了本钱,再实施反击。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麻贵是长期在边关作战的老将,他考虑问题主要是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既然敌我兵力悬殊,那就不宜硬刚,反正汉城守不住,不如用空间换时间,等待援军,伺机反击,这是实战中常见的策略,也是非常现实的选择。

但杨镐是在朝堂上搞政治的,他要站在政治角度考虑。当年文禄之役朝鲜放弃王京汉城,是在还没有向明朝求援时的无奈之举,如今朝鲜有了明朝支援,却还是要放弃汉城,这必将打击朝鲜对明朝的信心,让明朝颜面何存?况且,他杨镐奉旨东征,尚未与日军接战,就放弃战略重镇,让他回去怎么向皇帝和朝廷交待?因此,杨镐坚决不同意放弃汉城,他密告麻贵,朝廷的方针,其实是“阳战阴和,明剿暗抚”,只要打几场胜仗,就可以开始讲和了。

麻贵领会了上级意图,立刻有了主意。他咬咬牙,决定派出骑兵精锐,与日军来上一场硬仗。麻贵曾当过宣大总兵(镇守宣化、大同)、延绥总兵(镇守延安、绥德),手上训练了一批战斗力剽悍的将领和骑兵,其中有不少将士是蒙古人。此次麻贵派出的西北精骑,由副总兵解生、参将牛伯英、杨登山、游击颇贵、摆赛五人率领,这五人中,除了牛伯英,都是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而且,麻贵吸取了李如松的辽东骑兵在与日军交战时刀不如日军锋利的教训,大量装备了铁鞭、铁锤、铁锏等打击类兵器,专门克制日本刀。日本刀再怎么削铁如泥,也干不过这些五大三粗的大铁棒子吧。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中式铁锤、铁鞭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庆长二年)九月七日,麻贵派解生、牛伯英、杨登山、颇贵、摆赛五将从王京南下,进驻从忠清道前往王京的必经之地稷山。明军到达稷山时,日军右路军总大将毛利秀元的先导部队黑田长政也来到稷山以南的天安县城。按照黑田家丰前中津十二万石的领地石高计算,黑田长政军应有五千人左右,解生等明军略少于黑田长政,但也不会少太多,估计为三、四千左右。

两军狭路相逢,没有什么策略可用,只能凭实力硬碰硬。据朝鲜史料载:

“翌日平明,贼兵齐放连炮,张鹤翼以进,白刃交挥,杀气连天,奇形异状,惊惑人眼。天兵应炮突起,铁鞭之下,贼不错手,合战未几,贼兵败遁,向木川、清州而走。”

双方这次势均力敌的硬仗,以黑田长政的惨败而告终。这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士气,也刷新了日军对明军战斗力的认识,不但使日军北上王京的攻势受阻,而且迫使日军放弃了攻占王京的战略,是庆长之役的转折点,在历史上称为“稷山大捷”。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蒙古骑兵

大约在南原之战前夕,日军事实上的总指挥官小早川隆景病死。小早川秀秋只是个小屁孩,根本无法统辖桀骜不驯的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等将领。日军的王京攻势被挫败后,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无人能够做主。

这时又发生了几件事情,朝鲜战场的形势开始向不利于日军的方向发展。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小早川秀秋

第一是,明朝援军不断来到,除经理朝鲜军务杨镐之外,御倭经略邢玠等重量级大员先后带来大批精锐部队。稷山之战中麻贵随便派出几千骑兵就让黑田长政大吃苦头,面对人数不断增加的明朝援军,日军诸将岂能不有所忌惮?

第二是,元均战死后,朝鲜重新起用李舜臣为水军统制使。李舜臣果然不负众望,出手不凡,在鸣梁之战中大败藤堂高虎、胁坂安治、来岛通总的水军,来岛通总在激战中身中流弹而亡,成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唯一战死的日本大名级将领。此前日军敢于发动攻势进攻王京汉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上补给线畅通,后方相对稳定。如今朝鲜水军的重新崛起,让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再度受到重大威胁,无力发动深入朝鲜腹地的大规模战略进攻。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鸣梁之战

第三是,日本传来小道消息,丰臣秀吉重病,卧床不起,性命危在旦夕。众所周知,当年侵略朝鲜之役,完全是丰臣秀吉一意孤行的结果,只要丰臣秀吉一死,这仗就绝对打不下去了。所以,众将都在观望形势,不愿再白白浪费兵力在此异国他乡。

庆长二年(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九月十六日,在竹中重门、垣见一直、熊谷直盛、太田一吉等几位监军的组织下,群龙无首的众将在全罗道井邑县召开了一次协调会议,史称“井邑军议”。军议的结果,众将一致同意,各自收兵南撤,防守朝鲜南部沿海的据点。小早川秀秋、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等驻守釜山,加藤清正驻守蔚山,立花宗茂驻守南海,黑田长政驻守梁山,锅岛直茂驻守竹岛,小西行长驻守顺天,岛津义弘驻守泗川,等等。

三、明军反攻

日军怂了,明军倒是信心倍增,战意愈盛。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庆长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御倭经略邢玠到达王京汉城,与杨镐、麻贵见面商量,决定趁士气正旺,向日军发起反攻。至于反攻的目标,明军三位大佬一致选定了蔚山的加藤清正。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加藤清正出身尾张国爱知郡中村,是丰臣秀吉的老乡,似乎也有点血缘关系(一说加藤清正之母为丰臣秀吉之母的堂妹),自幼以“小姓”身份跟随丰臣秀吉,屡立战功,升至大名之位。加藤清正对丰臣秀吉的忠诚度极高,他死心塌地一根筋地执行丰臣秀吉的命令,在侵略朝鲜之役中是为数不多的积极作战的将领,可以说是明、朝联军最大的敌人。小西行长虽然与加藤清正争功,但其实小西行长作战并不积极,他甚至还玩弄手段欺骗丰臣秀吉,以促使丰臣秀吉与明朝讲和。而加藤清正是日军中的强硬派,一向主战不主和,明军将领要贯彻“阳战阴和,明剿暗抚”这一方针,也非得除掉极力阻挠讲和的加藤清正不可。

加藤清正此时在蔚山的守军约有一万六千人,按照邢玠、杨镐、麻贵三位大佬的计划,明军将集中四万四千八百人的兵力,分为左、中、右三协及预备队,三路合围,对加藤清正进行围歼。具体部署是:

左协一万两千六百人,以副总兵李如梅(李如松之弟)为统领,下辖卢得功、董正谊、茅国器、陈寅、陈大纲等营。

中协一万一千六百人,以副总兵高策为统领,下辖祖承训、颇贵、李宁、李化龙、柴登科、苑进忠、吴惟忠等营。

右协一万一千六百人,以副总兵李芳春、解生为统领,下辖牛伯英、方时新、郑印、王戬、卢继忠、杨万金、陈愚闻等营。

预备队九千五百人,以参将杨登山为统领,下辖摆赛、张维城等营。

此外,还有朝鲜都元帅权慄统领的朝鲜兵一万二千五百人。

明、朝联军总计约有五万七千有余,是蔚山守军的四、五倍,并装备了各种重型火器,包括各类铳炮一千二百四十支(架)、火矢十一万八千支、火药六万九千斤、弹丸一百七十九万六千斤。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庆长二年)十二月四日,明、朝联军在王京汉城举行盛大的誓师大会,登坛祭祀,犒飨三军,出发前摇旗擂鼓,欢呼呐喊,声势震动天地。朝鲜民众观者如云,莫不浩叹:“自生长以来所过兵革,未尝见此威仪!”

明军三大主帅,邢玠带兵部尚书衔,身份最为尊贵,留守王京坐镇,杨镐、麻贵则亲临战阵,率兵出战,俨然是胜券在握,期以必胜。

此时蔚山的情况,也有利于明、朝联军。蔚山城是中式城池,日军不习惯使用。当年文禄之役,日军防守不住平壤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习惯利用围墙式的中式城池进行防守作战。因此,加藤清正在蔚山城西南方的岛山另行建造日式城池,称为“岛山城”或“蔚山倭城”。岛山城是典型的日式平山城,有三重曲轮,此外还有一道“甑城”连接南面的太和江,可以经由水路交通进入蔚山湾,进而入海。攻城方不论是从陆路攻破“大手门”(正门)还是从水路攻破“甑城”后,都还得沿着曲轮前进,承受里面一道曲轮守军居高临下的打击,攻城难度很大。

但是,在明军进攻蔚山时,岛山城尚未完工,多处城墙、石垣、箭橹等设施还没建好。加藤清正是筑城名手,对建材质量的要求很高,为此,他亲自到釜山浦、西生浦一带验收从各地运来的建材。也就是说,明军进攻岛山城时,加藤清正这位领兵大将并不在城内,这岂不是明军攻城的大好时机?

岛津家百年战记(三十六)南原之战:岛津忠恒崭露头角

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不在蔚山,留守岛山城并负责监督筑城的是加藤清正家臣加藤安政,以及浅野幸长、九鬼广隆等丰臣政权“官二代”。监军太田一吉也在岛山城中。

加藤安政、浅野幸长等人能否在明朝大军的猛烈攻势之下守住蔚山城?远在釜山西生浦的加藤清正将如何应对明军围攻蔚山?驻守泗川的岛津义弘,在蔚山之战中有何作为?庆长之役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决出胜负?

请继续关注《岛津家百年战记》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