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翁同龢 > 李鸿章 >

为何有人说翁同龢坑了李鸿章一辈子?

趣爱秀 2023-03-29 20:36:37 原文链接:网络

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得自由,有两个牢笼。一个是过去的历史,以及对它的贪恋;一个是对未来的恐惧,以及对它的贪婪。其实还有一个牢笼,那就是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不同空间里的人际关系,对你的自由意志的绑定。

在这儿我们也做过对比,就是翁同龢李鸿章。翁同龢这个人在晚清的政治史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为啥?因为清代皇室一直有一个传统,非常尊重帝师。只要你给皇帝当过老师,那什么事都高看一眼,犯了错也是网开一面。翁同龢家是帝师世家,他爹翁心存就是帝师;而他自己不仅是个状元,而且是光绪、同治两任皇帝的帝师,所以那你看那个位置,皇上家的教书先生,那牛坏了。



但是翁同龢这个人一生是被各种各样的官场关系纠缠着,比如说他跟李鸿章关系死活不好,你如果追本溯源,怎么回事呢?就是当年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府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事,就是翁同龢的哥哥叫翁同书,当时任安徽巡抚,犯了一个很大的事,具体什么事咱们在这儿不说了。最后曾国藩就参劾他,但这稿子谁写的呢?李鸿章写的。就因为这么一件事,翁同龢恨了李鸿章一辈子。

当然他恨他不主要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他是清流党,清流党就是靠写字的、骂人为生的一帮公知。而李鸿章是干事的,他觉得我们是这一派的,所以我就跟你不对付。而且清流党里面也分派,比如说分南派和北派,当时翁同龢属于南派的,因为他是江苏人;北派的是以河北人李鸿藻,以他为首。

当时李鸿章特别好的一个清流的人,后来当了李鸿章的女婿,就是那个张佩纶。张佩纶当了李鸿章的女婿,生下来的那个女儿,孙女就是著名的张爱玲。张佩纶也是北方人,所以跟李鸿藻关系好,结果翁同龢看着又不爽,在清流里面我们俩也不是一派的。所以他跟李鸿章之间那个对头关系,真的是持续了一生。

那为啥呢?其实也不为啥,对吧?李鸿章政坛的行迹跟他之间也没有什么交集,双方也没有重大利益冲突,他就是被这些人际关系绑定。那他一旦绑定之后,他就会做出很多不理性的事情。

比如说他当户部尚书,管着钱袋子,所有北洋舰队要的任何,买枪买弹药、换船,不批;甚至有一度两年间,连一颗子弹钱都没有给到北洋。李鸿章也没办法,他虽然是封疆大吏,但是钱都是朝廷批下来的。到后来战败之后,大家说责任,翁同龢还说这个话,说那你要是缺弹药,你跟我说嘛。李鸿章说,我说了呀,天天打报告。那你要是真缺,你就要反复说嘛。不讲理嘛,对吧?所以李鸿章在甲午战败之后气得要死,当面就跟翁同龢说,说你们这帮人,小钱不愿花,爱花大钱。其实哪是不愿花钱呢,他就是要作弄你嘛。

翁同龢甚至跟自己的一个小党羽,也是他的一个小门生讲,说这个打仗,李鸿章搞这个北洋舰队搞了几十年了,让他到战场上试试,打败了咱们就有理由收拾他。这叫什么话?这是一个正色立朝的大臣,为国家人民考虑的大臣该说的话吗?这不行,他就是一个官场巧宦。

翁同龢最后为什么被撵回家?现在很多历史学解释其实都是错的,说这是因为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是帝党;那个慈禧老太后顽固派,看不惯他,把他搞掉。其实根本就不是,是因为翁同龢在甲午战争当中前前后后的表现,让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包括恭亲王这些人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恭亲王临死的时候,光绪皇帝到他家看他,光绪皇帝跟他说,说那个家伙不能用,是个坏蛋。所以恭亲王前脚一死,过了没几天,宫里就下令说你走人吧,开缺回籍,回家,因为你毕竟是帝师,我们朝廷对帝师也有优待的传统,也不折腾你了,你就回家吧。所以这件事在历史学上一直是被错误地解释的。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后来翁同龢死的时候,当时的庆亲王奕劻替他请恤典,就是总得拨点银子给治个丧吧,赏点什么,因为老大臣死了嘛,又是帝师,对吧?光绪皇帝带头反对,那时候他已经被囚禁瀛台了,其实也没什么权利,然后在朝堂上说我不干,然后就历数他甲午前后的罪责。慈禧垂帘听政,在后头也不吱声,那意思我同意。所以到最后,翁同龢其实是晚清重臣当中,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犯罪,但是没有恤典的人。所以你看,这就是被他一生的那个官场的那个思维给绑架。

翁同龢有一个发小,也是晚清的一个重臣,大学士,叫潘祖荫,好像苏州人,他俩为什么是发小呢?我也闹不清楚。这潘祖荫就讲,他说我们俩年轻的时候,都是总角之交,都是发小,我们都是贵公子。他对我都好用巧妙,说这个人迟早今后会败在好用巧妙之上。

那我们既然是对比,那李鸿章好不好用巧妙呢?当然好嘛,一个老官僚、老滑头,他能不好用巧妙吗?但是李鸿章有一条,他用巧妙,他不是为人,他是为事。比如我要干这个事,我要造铁路,我要造北洋舰队,我要去谈判一个什么具体成果,他是为这些事好用巧妙。不是说他不为自己考虑,是他考虑的基础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人际关系。

给大家举个例子,1898年的时候,那个时候距离庚子大乱,就是义和团闹北京那会儿也没几年了,然后光绪皇帝刚刚百日新政失败,慈禧太后把他撵了,去,一边儿去,我来吧,又出来垂帘听政。然后慈禧就有一次问这个李鸿章,说有人可弹劾你,说你是康有为那一党的。李鸿章说是啊,我就是他们那一党的,如果说搞新政就是康党,那我就是康党。因为他跟太后关系很好嘛,所以他也不在乎承认这玩意儿。慈禧太后反正就不爽,不爽然后就作弄他。

1898年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呢?一边这边在闹,然后一边黄河决口,就是夏秋季节,在山东段的黄河决口,淹了几十个县,民间疾苦。慈禧太后这时候,机会来了,老头,你去吧,去治黄河去。

你想,那个时候什么时候?李鸿章已经75岁了,而且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不太能走了,他1796年的时候到美国,下了火车还有过这么一段戏呢,当时那火车站的人就是不抬他。但是李鸿章实际上到哪儿都必须有人抬着,最后是没办法,是接站的官员最后找了几个外面的小哥们儿才把他抬出去,车站里面的人就是不帮忙。

李鸿章就是走路不行,毕竟是75岁的老人嘛。那老太后说去,你去勘河去,就是勘探黄河,看怎么治理。据这本书,这本书记载了李鸿章很多有趣的奏折,李鸿章上了一个折子,说我老了,岁数大了,真是不行,而且精力什么都不够。但是这个折子写得很有意思,非常短,就几句话,前面引了圣旨,下面就几句话,意思就是我最好别去,你别让我去。那什么意思?就是我表示态度,你让我去我就去。后来果然,清廷就驳回,你去,就是折腾他,甚至惩罚他。

75岁的老人家,秋末从北京出发,一直到三月份才回到北京,整个一个冬天,行走了两千多里,而且带着一帮外国顾问,是真的按照现代科学方法去勘探黄河,提出了一整套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法。当然后来也不采用了,那是后话。

但是你看,李鸿章这个人就这样,就是我不跟你扯什么闹义气啊,这不能去,怎么跟你争啊,生谁的气啊,他就是,你让我去,我说最好别让我去;你非得让我去,那我就去。而且我去,我不管我多大岁数,我踏踏实实地把这件事干成。这就是李鸿章这一生最狠的地方,你看,他不被任何所谓的周边关系的巧妙而绑定,他所有注意力都在事上。

好了,我们把李鸿章的事基本上我们就先说到这儿。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个?就是你会发现,一个人如果生出各种各样的妄念,通常就是我刚才讲的,就是这么一条,过去、未来、同时间的人际关系。所以你看,现在很多办公室的人,在公司里打工的人,他心里就不爽,觉得工资也少,也没有前途。你会发现,他很多想法其实都是妄念。

如果说非要进大组织,考公务员,跟过去的组织较劲,这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左宗棠的教训,因为你活在过去。如果你天天想着,我要创业,我要有一个什么想法,我去拿风险投资,对不起,你也许犯了张之洞的毛病。

有一句话嘛,当时晚清的时候也是一个对联,说“李鸿章张目而卧,张之洞闭目而奔”。什么意思?就是李鸿章办事他躺在那儿眼睛都是睁着的,明白人;张之洞呢,跑的时候闭目而奔,就是完全没有目标感。对呀,咱也不能贸然创业。

但有的人说,那我就在这儿就地搞办公室政治,各种巧妙,好用巧妙,往上奔行不行?其实我们今天说这个李鸿章的故事告诉你,也许这三条路都错了。

那你说,那不就没有路了吗?不就是绝路吗?错。前不久,我就参加了一个会议,全部是一些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的一些,就是新建的那些部门的那些小编们,新总编们的一个会议。大家就跟我聊,说这个怎么办呢?这个传统媒体转新媒体,这也不怎么好弄啊,跟罗辑思维想学习吧,觉得好像你们也没有什么可复制性。

我说对呀,他说那我们怎么办呢?我说很简单,给大家讲一个心法,叫临行喝妈一口奶,不是临行喝妈一碗水。什么意思?就是你不要想未来怎么样,你就利用你现在的资源,做一件在现在这个岗位上最漂亮的事。

但是你的所有注意力不是张主任满意不满意啊,王总高兴不高兴啊,今天的KPI考核怎么样啊,这都是组织内的人际关系指标,不要想。也不要想我原来的本事能不能未来用啊,也不要想,因为情况变了嘛,新媒体、旧媒体时代完全是一个大变样。更不要想,我是不是不在这儿干,我搞个什么创业项目。实际上最好的方案是学习李鸿章,叫什么?看住当下,就从这一点出发,做现在该做的事情。

我自己做事有一个心法,原来给人打工的时候,我老跟别人讲,我说其实所有的事都是做给现在老板用的,但同时都是做给下一个老板看的。

你听明白这个话了吗?就是我现在做任何事,即使为现在的公司、单位做贡献,但与此同时,是打造我的个人品牌,让下一个老板自然看到。也许是老板,也许是风险投资人,他们会找上门来,来利用我这个本事。

其实李鸿章就是这么办的,而且李鸿章后来在国际上的那些声名浩荡,完全就是因为他的这种行事作风。1896年,实际上中国战败,那个中国已经是面子丢到地了,然后李鸿章,就是刚才我们讲去俄国签密约那一回,其实他那次是一次环球航行,他在全球受到的那种礼遇,那种高规格的接待,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国王那个标准来接待,尤其在德国。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人家觉得中国可能会买他们的军火。

但其实李鸿章最潇洒的是在美国,美国人民,哎呀,东方的李鸿章。因为李鸿章长得也好,一米八的大个儿,仙风道骨,山羊胡留着,特别有东方老者那个派。美国人把李鸿章捧到天上去了,一个战败国的这么一个老头来了。

当时好几个事,比如说当时的很多广告都是用李鸿章,一个麦乳精的广告,说李鸿章特爱吃我们这个麦乳精,吃了之后牙口倍儿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这么一个广告。

还有一个当时纽约的新闻报专门登了李鸿章的照片,说李鸿章从来不会错过我们的周日的新闻报,这是当时的广告。甚至当时有一些卖东方瓷器的,都公开打广告,我是李鸿章的副官等等,都是拿老头说事。

那你说这为啥?当然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但是你想,为啥呢?因为李鸿章办一件事办出了名,就是他的注意力在事上,所以所有的全球的西方人都知道,李鸿章是中国办洋务最棒的人,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看得最远,站得最高的一个人。这个品牌竖起来了,那说白了,整个市场都认你。

所以在一个市场极其动荡的时代,我们是在一个组织内为现在的老板打工,还是利用现在老板的资源为整个市场制造一个高地,让所有的人都看见我们呢?这其实是比贸然用一个妄想的计划出去创业更高明,也比枯守在原组织内,希望得到现有组织认可更高明的做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