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孙传庭 >

孙传庭不死明朝会亡吗(孙传庭和袁崇焕谁厉害)

趣爱秀 2022-11-18 22:20:21 原文链接:网络

孙传庭被认为是明末最后一位有能力抵抗农民军的明军将领,可惜在崇祯不断催战下,只得在新兵为就,粮草不齐的情况下仓促出战,最后兵败身死。

历史没有假设,但总是不断有人设想,如果崇祯没有催战,孙传庭在粮饷充足的情况下出战,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那么不妨来分析一下。



孙传庭对农民军和李自成的战绩

孙传庭于崇祯九年在榆林建军,号为秦军。同年率秦军在子午谷击溃闯王高迎祥并将其生俘,李自成继任闯王。

崇祯十年与其余各路明军协同作战,给各路农民军沉重打击,基本平定关中以南。

崇祯十一年,联合洪承畴,在潼关南原击败李自成,李自成仅以十八骑身免,进入蛰伏期。

到了崇祯十五年孙传庭被复用后,经过崇祯的一再催战,孙传庭以新练未成之兵,在郏县击败农民军,由于天降大雨加上缺少粮草,没能扩大战果,反而被农民军杀回击败。

传庭上言:“兵新募,不堪用。”帝不听。传庭不得已出师。

经过几个月休整,加上崇祯再次不断催战,孙传庭东出潼关,一路推进到汝州,9月14日在郏县再次大败农民军,又是由于大雨缺粮,无法扩大战果,军心涣散的官军又一次先胜后败,被农民军击溃,损失惨重,这次失败,孙传庭手里的牌几乎已被打光。

随后崇祯十六年,虽然孙传庭在崇祯催促下不得已再次仓促出战,不过此战已注定成为他最后的战斗,最终兵败身死。

实际上,传庭以粮饷未集、新兵为就之际被催仓促出战,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见:

《明史》:初,传庭之出师也,自分必死,顾语继妻张夫人曰:“尔若何?”夫人曰:“丈夫报国耳,毋忧我。”

帝命不可违,只得违心不违命,结果早已注定,所以有“传庭死而明亡矣”这样的说法。



如果传庭不死,结果如何?

一支部队要有战斗力,粮饷充足是前提,所谓“皇帝不差饿兵”就是这个道理。没有补给,再精锐的部队战斗力也会直线下降,成为一盘散沙。

那么如果孙传庭粮饷充足,崇祯不一直催战的话,以孙传庭的练兵能力,练出一支精兵当无问题,毕竟他以练兵见长,之前练出的秦军战斗力有目共睹。

在战术上,孙传庭其人“沈毅多筹略。”之前数次大败农民军,都是以谋略见长,并不是一勇之夫。如果能有精兵和足够的自主权,不说短期内能消灭李自成,将其阻挡在陕西之外,应当能够做到。如果李自成部急于求成,轻敌冒进,孙传庭再次将其击溃乃至消灭,也不是没有可能。

孙传庭并非只会打仗,他本就是进士出身,在担任巡抚期间,就表现出了卓越的理政能力,在他治下,陕西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地方局势得到稳定,如果传庭能稳扎稳打,待机出兵的话,结果显然不至于落得个兵败身死,尸骨难寻的下场。

西安四卫,旧有屯军二万四千,田二万余顷,其后田归豪右,军尽虚籍。传庭厘得军万一千有奇,岁收屯课银十四万五千余两,米麦万三千五百余石。帝大喜,增秩,赉银币。



灭了李自成,就等于挽救了大明吗?

但是话说回来,就算孙传庭消灭了李自成,就能使大明免于灭亡吗?小院不这么认为。就算灭了李自成,也并不等于挽救了大明。

大明的问题,并非一个李自成,高迎祥死了,还有李自成,李自成死了,还有张献忠,就算都被剿灭了,大地上还会冒出其他的闯王闯将,就如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大明的问题,是从上至下的一套制度都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诸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爆发。大明这个病人,得的是由内而外的病,而不是由外而内,内在的病根不除,再多的外科手术也无济于事,最多,也就是延长几天的生命,尽尽人事而已。而这个病根,崇祯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根除的,祖制难违,崇祯有勇气来一场自内而外的改革吗?我认为是没有的,所以,大明的灭亡也就是必然的,只是最后被清军摘了桃子而已。



所以一个孙传庭,也就大致相当于一个外科大夫,能帮大明把病症压一压,那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大明这个病入膏肓的绝症患者,并非一个孙传庭就能挽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