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和崔莺莺是《西厢记》里的人物,他们的恋爱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西厢记》最初叫《莺莺传》。
《西厢记》写的是张生与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最后幸福地在一起。但前身《莺莺传》讲的却是崔莺莺被始乱终弃的故事。
为何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1、张生爱的是“功名利禄””
崔莺莺的父亲虽是前朝相国,但自父亲死后,由于家中没有嫡亲兄弟之类的人可以依靠,她家就只背了一个显贵的虚名,而并没有实权。
有一天,崔氏母女回长安路经普救寺,受到乱兵抢劫的威胁。恰恰此时张生也住在这儿,他就请来了一些军队来保护这对母女。
受到张生的保护,莺莺便对这个男人一见倾心,张生也对莺莺的美艳念念不忘。两人在红娘的牵线搭桥下,很快成就了好事。此事被崔母得知,气愤之下逼迫张生考取功名来娶莺莺。
张生进京赶考离开的前夜,在崔莺莺面前唉声叹气,却独独不做任何的承诺。或许他知道日后长安的一切,崔莺莺都不可能给予,相反崔莺莺还有可能会成为自己未来路上的束缚和阻碍。
崔莺莺是多么聪慧通透的女子,她一眼看穿了他的心思,自知相求换来的只会是敷衍,和自欺欺人的谎言,所以就幽幽地说道:这段感情注定始乱终弃我不会怨恨。山盟海誓都有尽头你又何必对这次的离去诸多感慨。”但崔莺莺怎么可能做到云淡风轻,她弹琴至半,投琴泣下而去。
后来张生考中了状元,被当朝重臣看重,选为女婿。莺莺的话也自然应验,她被他抛诸脑后。后来张生经过崔莺莺的夫家,借口说是崔莺莺的表兄求见,但崔莺莺拒绝相见。
2、张生始终没有爱过莺莺
曾经在普救寺,红娘就问过张生为什么不走正常程序去向崔母提亲,张生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到明媒正娶,这一系列的程序耗时太长,需要数月之久,到了那时他估计已经相思而亡了。其实,成年人都懂得,这只不过是张生为自己的荷尔蒙寻找的借口罢了,显而易见,这段感情在张生的心里注定只是一段露水情缘。
后来,张生功成名就,他对崔莺莺是这样评价的,“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不愧是才子,说话还这么文绉绉,不爱就不爱吧,为了开脱自己的始乱终弃,竟然还把曾经的枕边人,视为妖孽祸水。
对于张生来说,他想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自有一番算计,和当朝重臣之女相比,崔莺莺能给他的帮助实在太少。而依附朝重臣之女,却会给他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未来。所以莺莺在他的眼里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相比张生,崔莺莺才是真正懂得爱情。爱情来了就真心去爱,爱的义无反顾,爱情离去却不悔也不追,反劝他怜取眼前人。后来人们都同情崔莺莺,所以才有了《西厢记》,有了那个美好的爱情结局,但《莺莺传》却更符合人性。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