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环保产业产值达到4.5万亿元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一大支柱产业。“十一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5%,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2015年底,环保产业产值达到4.5万亿元。
我国环保产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经在污水、大气、固废处理以及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形成了涵盖环境咨询、环保设备、工程设计、设施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从大气、水和土壤三大环保行动计划,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模式,再到**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所有这些都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将围绕这七大投资热点的市场规模及前景逐一进行分析。
污水处理
预计“十三五”期间污水治理投入将达到13922亿元
国家政策控制下的刚性需求,主要表现为国家鼓励推动水污染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实施、重视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缺水地区饮水问题等政策引发的需求。这些需求将主要促进循环水市场、中小规模的工业污水处理市场迅速发展。
预计我国“十三五”期间的污水治理投入(含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将达到13922亿元。其中,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率预计将提高30%,未来5年村镇污水处理市场潜在年均市场规模可达43亿元(不含管网建设)。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未来污水处理将逐渐向二三线城市渗透,且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地区污水处理业务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因此在这些地区的污水处理业务将可能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些地区的污水处理企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大气污染防治
预计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需求约为3500亿元
自2012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雾霾开始,国家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步伐加快,一系列政策规划密集出台,监管趋严、标准提升、社会参与、依效付费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常态”,大气治理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预计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投资需求将达3500亿元。
基于我国大气污染现状的分析,以及公众对整个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关注,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现在可以说是炙手可热,将是未来数年我国环保产业中最有前景的子行业之一。
政府引导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包括对相关设备改进的投资,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相关标准的提高也将会带来环保治理设备的研发升级,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为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带来新的更多的投资机会。
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标准肯定会不断加严。电力、水泥、钢铁等高污染行业的标准都在不断修订中,上述行业在重点区域还设置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标准提高导致的设备升级改造将会给环保市场,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与水污染治理与固体废弃物治理相比,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化程度较低,这是因为大气污染易受天气影响且易转移,这导致地方政府之间互相依赖,治理大气污染的积极性较低,最终导致了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较弱的局面。不过,随着雾霾问题日益严峻,上述景象在密集的政策出台后,有望得到改善。
土壤修复
市场空间约为1900-3500亿元
我国土壤污染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环保部2014年4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由于我国的土壤修复尚处于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大部分企业工程经验少,长时间亏损经营。然而,近两年政府对土壤修复的重视程度增加,“土十条”有望从顶层设计推动行业发展。
进入2014年以后,污染场地的调查、评估、修复和监测的一系列标准和法规密集发布,完善土壤修复项目的实施过程的各项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环保行业“十三五”的重心正在从减排逐渐转向环境质量恢复,而各地方政府对环保的态度也开始有了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转变,多省份已率先出台省级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从已有项目的地域分布来看,经济较发达的江浙沪、鄂湘粤地区领先于全国;从项目的类别来看,由于城市内的“棕地开发”所具有的土地开发价值,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略微领先于农业耕地的修复和矿山修复,因此假设在“十三五”期间,工业场地、农业耕地和矿山的修复比例分别为7%、3%和5%,则对应的市场空间约为1900-3500亿元。
环境监测
“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在“十二五”的政策热潮下,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迅速,虽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巨大增量市场可期,预计“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以上。
随着多部环境监测政策的出台,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标志着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将不断强化。此外,由于环境监测的基础性,不仅释放了水、大气等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对环境监测行业的需求。
展望“十三五”,环境监测政策扶持力度将持续加码。首先,新环保法、水十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十三五”规划、“互联网+”绿色生态等重磅政策陆续地出台,环境监测原有的市场领域将进一步地拓展,环境监测的新市场领域巨大,例如新兴VOCs(挥发性有机物)、土壤等监测设备领域。
环境监测细分市场多且差异大,总体可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又主要分为空气环境质量,水质,土壤,噪声等,污染源监测又分为污水,废气,重金属等。
从目前的市场打开情况来看,主要的市场在空气环境质量、水质、污(废)水、废气和即将迎来发展的重金属监测。
海绵城市
2020年整体市场空间可达1万亿-1.8万亿元
当前海绵城市的发展前景良好,政策加码,海绵城市自上而下正加速推进。自国内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开始申报以来,各省表现出远高于去年的火热程度,目前有超过20个省市发布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规划,并启动超过数千个项目,全国16个试点城市拟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元。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城市建成区的20%,以此保守估算2020年海绵城市整体的市场空间可达1万亿-1.8万亿元。
海绵城市建设投资既是补旧债,又是启新程,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种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尤其被政府重视,海绵城市的大范围推进将成为未来5-10年的大概率事件。
根据国外经验,海绵城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技术研究、示范建设、规划推广、规范管理。目前,我国正处在试点扩大和规划推广阶段。
当前我国新城区建设依旧火热,如果以2001-2014年年均1952平方公里的速度计算,2015-2020年期间,我国新城区开发面积累计增长量将达1171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有望达到62000平方公里,相应的海绵城市市场空间也会扩容至6.2-11.2万亿元。
海绵城市项目模式未来发展趋势是从“碎片化”走向“集约化”,对企业综合实力要求不断提高,企业需同时兼具较高的资本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及技术整合能力。
危废处理
“十三五”初期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10亿元
近年我国危废处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化工厂爆炸事件,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社会舆论对危废处置愈加重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有利于促进危废处理和再利用产业的持续增长。
2014年全国共产生3634万吨工业危险废弃物,同比增长15%,但根据行业经验判断,实际废弃物远不止如此,随着监管趋严、处理设备完善,年危险废弃物产量还有望上升。
以2014年的工业危废生产量与处理量来看,当前我国危废处置率仅为26%左右,年危废处理缺口高达6000万吨,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保守估计“十三五”初期危废合规处理率将达到50%以上,以此计算年处理量将超过400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10亿元。
近年来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频频发生,一般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最后倾倒在农村,农村市场发展潜力被忽视,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考虑布局农村市场。
根据垃圾焚烧行业发展的经验,未来危废处理行业将开始分化,行业集中度提升,项目质量高、运营成本低的平台更受青睐。
危废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高,资质不易获得,很少有企业能够获得所有资质,此时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规模化、业务多元化以及实现全国布局就非常有必要了。
汽车拆解
2020年汽车拆解市场规模将达到400-500亿元
汽车通常报废期限为10-15年,2000年之后我国汽车行业进入需求爆发增长阶段,新车销量迅速增长,现阶段,我国已开始逐步进入汽车报废的高峰期。
同时随着汽车拆解行业加速拥抱互联网,具备O2O特质的互联网商业平台将使得未来再造零部件销售渠道更加通畅,能极大地打开汽车拆解市场的客户群,有利于提升产业附加值。
当前我国汽车拆解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整体汽车报废率仍然较低,平均仅为保有量的4%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8%的水平,回收率更是只有保有量的0.5%-1%,远低于发达国家5%-7%的水平。未来几年,汽车拆解市场的发展潜力将会逐渐释放。
根据近几年数据,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有望达到2.6亿辆,按照成熟市场报废汽车占汽车保有量6-8%水平来计算,2016年我国报废汽车量将能达到1100-1500万辆左右,到2020年汽车报废量或能突破2000万辆,市场规模将达到400-500亿元。
喜欢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那个少年,我很抱歉
真爱,如空谷幽兰,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