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r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续、光大。\r 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二是直接影响了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r 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r 神话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之外,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中国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r 神话本身因其隐喻性和形象性而具有鲜明的文学性,它的形象、母题、情节等,常为后世各类文学作品所借鉴。\r 在先秦散文中,《庄子》一书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飘渺奇变”著称。《庄子》说理的精妙和文风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神话。如《逍遥游》鲲鹏之变化,《应帝王》之“凿破混沌”,这两则神话为全文抹上了变幻奇诡的浪漫色彩。\r 至于曹植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洛神赋》,则是利用神话素材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创作。\r 上古神话常有以诗歌形式传播下来的,如《诗经·大雅·生民》描述了后稷的种种神迹,楚辞《离骚》、《天问》、《九歌》中记载了多个神灵。\r 此后的诗人,尤其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以神话入诗,如陶渊明《读山海经》:\r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昔心在,良辰讵可待。
还有,李商隐的《瑶池》:\r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两首诗都以神话形象或情节作为素材。\r 小说、戏曲对神话素材也多有汲取,主要是借助于神话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话形象或神话情节进行再创作。\r 如唐代李朝威的小说《柳毅传》,创造了一个优美的爱情神话。明清神魔小说对神话的采用和重塑,达到了此类文学的最高点,其代表作为《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以及他们的腾云驾雾、七十二般变化成了中国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故事之一。\r 从孙悟空身上,不难看到“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额”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祸水怪无支祁的影响。\r 此外,如《聊斋志异》、《镜花缘》、《封神演义》、《红楼梦》中也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神话情节。\r 可以说,古代神话作为素材,遍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它经文学家的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r 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r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这些神话意象在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在一代代人的心底默默传承着,并总是不失时机地通过各种形式,在后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r 也就是说,神话对于文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文学家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份深厚的情感体验之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r 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远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r 当屈原在现实世界中屡遭打击而悲苦无依的时候,他就毅然地转向古老的神话:龙凤结驷,巡游天界,四方求女。是神话世界巨大的力量,让他从现实中超越出来,支持他的人格,抚慰他心灵的创伤。同时,由楚辞《离骚》所抽象概括的某些意象,由于他深沉的神话背景和屈原创造性的提炼,而成为一种稳固的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在一代代作家的笔下传递。\r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则不仅是将神话看作素材,更是将其当成全部的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那个不公平的世界厌弃和对神话感情、神话世界的皈依。\r 正如荣格所说的那样:\r一个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是在同时用千万个人的声音说话。……他把我们个人的命运转变为人类的命运,他在我们身上唤醒所有那些仁慈的力量,正是这些力量,保证了人类能够随时摆脱危难,度过漫漫长夜。
屈原、蒲松龄等人的作品,就是神话原型的精髓和力量最淋漓尽致的体现。\r喜欢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那个少年,我很抱歉
真爱,如空谷幽兰,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