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多种说法,各地区不同,死的说法就不同,一般按中文来说有两3种,1某某人经抢救无效,2某某人前几天离世了,3某某人今天过世的,反正人生老病死是人生在世必走上这条不归路,所以做人的想通点,乐观点,别老拿自己过不去,能吃能睡是修来的福气哦
(1)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升霞等。称大史之死为“卒”。称士人之死为“不得”。(2)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失怙”是自言父亲之死。“失恃”是自言母亲之死。(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
1、仙逝 民间恭维用语:仙逝,是问候亲友家中死去亲人的关切用语。亲人已仙逝,请节哀保重身体。 所谓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种委婉的说法。是对逝者的怀念和生者的慰问。 2、薨 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卒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病卒。生卒年月。 4、殁 “殁”表示死来源于“没”。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如: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不幸早没。”后来易水旁为歹旁,亦作“殁”。 5、不禄 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6、圆寂 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来源:-驾崩 来源:-仙逝 来源:-卒
中国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一个死就有以下很多种说法:老了(一些农村的俗称,指死了),不在了,走了,过世,去世,故去,牺牲,圆寂(指寺庙里的高僧故去),逝世,升天了,驾崩(古代帝王的死),薨了(古代诸侯当官的死),卒和殁了(古代泛指死亡),遇难,归天,亡故,夭折,寿终正寝。
褒义:
1、坐化〈高僧坐著死亡〉
2、涅盘〈无烦恼的去世〉
3、崩殂〈天子死〉
4、不讳〈死的婉辞〉
5、哲人其萎〈为众人所仰望的人已死〉
6、修文地下〈文人死之悼辞〉
7、仙凡路隔〈死人不能再和活人见面〉
8、人往风微〈人死后生前的善政也消灭了〉
9、马革裹尸〈军人英勇的战死沙场〉
死,还有许多有着特殊意义的讳称:
1、为正义事业而死叫“就义”
2、为国家和人民而死叫“献身”、“牺牲”、“捐躯”、“殉国”、“殉职”等
3、死于意外事故叫“遇难”
4、年幼而亡叫“夭折”
5、生病而死叫“病故”
6、年老在家安然而故叫“寿终正寝”
7、被尊敬的人死去叫“与世长辞”
喜欢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那个少年,我很抱歉
真爱,如空谷幽兰,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