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导航
趣爱秀 >生活百科 > 是在 > 中国 >

内儒外法的概念特征?(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政治书是在什么的开始?)

趣爱秀 2022-12-24 10:38:10 原文链接:网络

“内儒外法”的“内”用现在通俗的话讲,就是核心价值观,宏观的指导思想,国家运行的基础。“外”指的是外在变现,行政具体措施,制约国家机器的框架。


所以题主的观点“即抽象,宏观的治国精神采用儒家的方法,但是在具体执行上,采用法家的路线。”指的就是“内儒外法”。


“内儒外法”这个说法最早的溯源应当是荀子,荀子本身是儒家三圣之一,但他认为“人性恶”,这一点是与法家是一致的。最早见于史料是汉宣帝的一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德教就是儒,霸王道就是法。


而“外儒内法”的“内”指的是实际,“外”指的是表面。


就是看上去是推崇儒家,实际上在行政手段上重法治。这种说法也是对的,中国封建时期一直是人治为主,法治为辅,以制度迁就人事,法和儒的存在都是维系统治的手段。


综上所述,“外儒内法”是一种宏观的说法,是封建社会的整体形象,“内儒外法”是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政治书是在什么的开始?

运用外儒内法的政治书是在西汉开始的

中国第一个提出外儒内道的人是谁?

应该是董仲舒吧 虽说是驱逐百家独尊儒术 但是内部实际上还是道法兼具的 有个说法是外儒内法 但是这个法应该是包括了道的 比如说 在西汉时期里 董仲舒对刑法进行了改革,讲究德主刑辅,先以德制,制不成,再法用之。 是我个人分析的,你可以参考参考哈~

古代实行内儒外法还是内法外儒?

古代实行内法外儒。

外儒内法是一种中国从汉代到清代长时间内国家政权实行的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内在指导思想。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

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是历代统治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也是构成外儒内法这一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因。

一般而言,儒学重仁政,讲究以伦理劝导实施统治,而法家讲法制,重在政治事功。但这两种思想在汉代时即彼此糅杂,形成了互补的统治术。

扩展资料

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外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封建法律都披上了一层“外儒”的仁德外衣,使一切法律都找到了伦理依托。

翻开历朝历代的律书,可以发现,开头都冠冕堂皇地戴着一顶仁德的伦理样式的帽子。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为统治者的包庇纵容犯罪留下后路,又为法律向每个社会细胞延伸提供了方便之门。

只要是统治者不愿惩罚的人,皇帝或者地方官吏都可以轻松地“宥”之,给予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么做,不仅不会有“枉法”的责任,反而显示出统治者的宽厚仁慈,体恤下情。

而当作为社会细胞的家族出现罪犯时,统治者又可以将某个家族成员的罪刑放大为整个家族的罪刑:族内未能很好地执行礼教,以致出此败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