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王骥德的《曲律》记载,传奇的角色行当分工相当细致,共十人。今之南戏,则有正生、贴生(或小生)、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外末、净、丑(即中净)、小丑(即小净),共十二人,或十一人,与古小异。
这便是清代昆曲“江湖十二角色”格局的由来,继承了南戏七行的分法,同时又吸收了元杂剧之长。梁辰鱼《浣纱记》中最早采用这种角色分行法。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扮演的人物和表演上各有不同的程式和技巧。角色和人物的固定化,避免了一人分饰多角的现象,有助于表演的成熟。
剧本体制
南戏剧本,在宋元时被称为戏文,到明代以后被称作传奇。清代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曾这样解释传奇: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
与短小精悍的元杂剧不同,传奇继承了宋元南戏叙事性的特点,一般都是按照线性叙事。传奇剧本分出,一般剧本三十出左右,也有七八十出的作品,分为上、下两部。传奇结构一般为双线结构,且一条线,末一条线,中间会有交织。剧本的开始先由末唱一支曲,然后介绍剧本大意,每一出结束的时候都有下场诗。
音乐体制
明代传奇音乐综合了南曲和北曲的曲牌,基本上所有的声腔都是采用曲牌联套的方式。传奇中的曲牌连套既有北曲曲牌或套数,又有南北合套的套数。南曲和北曲的融合,为表现人物或烘托气氛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传奇音乐体制的成熟还表现在宫调的规范上。前面说过,宋元南戏多是乡村俚曲,信口歌来,即便是高明在创作《琵琶记》时,也是根据经验创作,他自嘲说“也不寻官数调”,其实是因为在当时并无宫调可循。北曲的成功给南戏提供了一种模式,许多文人致力于对传奇宫调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其中,最具影响力,被时人尊为教科书级的著作便是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但其实,这本书只是昆山腔的曲律入门书,对弋阳腔海盐腔并没有什么影响。
喜欢一个人,恋上一座城
那个少年,我很抱歉
真爱,如空谷幽兰,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