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卫星——月球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依旧在找寻答案。
关于月球是怎么形成的,最让人信服的应该是《国家地理》七月刊封面文章的描述。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行星学家埃里克•阿舒格认为,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除了大碰撞假说,关于月球怎么形成的假说还有三个。
第一种假说认为月亮和地球由同一块螺旋云聚集而成。但是该假说无法解释为什么月亮的密度远小于地球,且没有金属内核。
第二种假说认为,早期的地球自转太快,它甩出去自身的一部分到太空中形成了月球。但地球今日的自转速度和月球轨道不符合该假说的描述。
第三种假说认为,当月亮从远离太阳的轨道掠过地球时,被地球的引力俘获。但这种“俘获说”无法解释为何月球上的矿物质和地球上的组成相似。
月球诞生之谜:依旧神秘
大碰撞假说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在上世纪70年代产生,该模型认为,地球在膨胀过程中吸收了数块水星或者火星大小的物体。随后的大碰撞在地球轨道上产生了月球。根据碰撞理论,月球是由类似于地球的原行星撞击形成的,该行星的金属核和地球的核结合,月球就只剩岩石了。
但是碰撞假说依旧有疑点。对月球岩石成分的分析表明,月球中氧、硅、钛等元素同位素的组成和地球几乎一致,这说明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而不是来自碰撞的碎块。
关于该问题,可以结合碰撞假说加以说明。不断发生的小规模碰撞使地球自转达到两小时,岩体极易断裂。这个快速旋转的椭球行星应该受到了某种拉伸力的作用——或许是一块相当于火星十分之一大小的物体的撞击——产生“爆炸”。多数撞击激起的物质冲入地球轨道,形成了月球。
另外一个可能性是“碰撞——逃逸”撞击。一个更大、速度更快的碎块在撞击地球地幔后继续高速冲入太空,产生的碎片有可能就形成了月球;或者月球就是这个碎块,随后它被厚厚的地球灰覆盖。大碰撞假说的另一疑点是,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山峦更多且表面更厚。阿舒格认为,地球曾经在短期内有二个卫星,然后较小的一个撞上了它的伙伴。
阿舒格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了更多的猜测。也许在未来五年,我们还有更深入的发现。但是现在,月球依旧保持其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