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创投圈,人工智能有很多拥护者,英诺天使基金便是其中之一,这家机构投资了包括臻迪、微孚、智行者、推想科技等在内的众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而且其创始合伙人李竹对人工智能也极具热忱,在各种公开场合的演讲中,李竹的话题几乎从不离开人工智能。
近日,英诺天使联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和艺评网共同发起了首届全球 AI 艺术大赛(GAAC)。借此机会,动点科技对英诺天使创始人李竹进行了采访。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 年英诺天使基金一共投资了 60 余个项目,已到下一轮比例为 19%。那么,李竹是如何选择投资项目的呢?
“天使投资是先相信、后看到,首先要相信这个创始人,对创始人的梦想要有一种想象力,只有理解他、相信他,你才会给他钱,这是天使投资的本质。”李竹认为在做天使投资的时候,有时候是凭感觉,而不是完全靠理性。他甚至表示自己小时候学的艺术对天使投资事业有着不小的帮助,“艺术可以帮助我想象优秀年轻人的梦想是什么样的”。
当然,感性之余,理性也不可或缺,在理性方面,李竹表示他投资的项目主要有两大特点:
由于天使投资阶段没有太多财务数据,因此,天使投资一般都是“投人”。但对于如何投人,李竹除了感性的认知以外,其实也有着一些客观的标准: 不投沉迷于德州扑克和高尔夫的,不投已经有了家室还在外面泡妞的。
该“三不法则”初听起来虽然莫名其妙,但其实并非毫无道理。
“有了家还在外面泡妞,说明这个人不够专注,或者说缺乏诚信,那你肯定会浪费很多的精力;另外,德州扑克和高尔夫都是非常占用时间的,作为创业者的你可以去玩,但是千万不要上瘾,所以天天晚上熬夜打德州扑克的创业者,我们肯定不投,因为他的精力有限。”。
去年年初的时候,李竹在一个大会中表示,人工智能这一波大浪潮有两年的投资窗口期。到如今,已经 1 年多过去了,AI 的投资窗口是否已经开始关闭?
“我们看好的是(AI)未来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未来十年是最大的一波浪潮,它可以渗透结合任何事情,而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虽然看好 AI,但李竹也强调我们不能一味盲目地看好所有的 AI 项目:
“人工智能发展本身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底层的,跟计算能力相关的,比如说芯片、大数据方面的技术;第二个层面是关键技术,比如说视觉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深度学习等等;第三则是应用层面。”李竹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投资重点应该要转移到人工智能的具体落地上面。
然而在这方面,李竹表示 AI 的落地应用同样也在不断地演进,每年 AI+什么东西会成为主流将会有差异: 过去视觉感知、人脸识别、安防比较火,这些领域崛起了一大批包括商汤科技等在内的公司;今年的消费机器人、智能网联车、无人驾驶、 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都预计将成为投资创业的热门领域;而明年人工智能+艺术、人工智能+法律也可能会成为新的热点等 。
李竹认为,每一个阶段都有该阶段最适合的 AI 创业类型,风口一旦过去的项目就不要碰了。即使是看起来比较新兴的智慧医疗、医疗影像识别和处理等领域的创业,“现在入局也可能晚了。” 李竹建议现在的创业者可以多看看先进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的创业机会。
最后,关于现阶段 AI 创业的要点,李竹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现在的 AI 应用创业公司必须要离钱近。“我们投的话,要求初创公司两年内必须要有销售收入,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找到应用场景,不管你做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的 AI 项目很贵,这在业内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比如,去年 7 月, 商汤科技完成高达 4.1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10 月,旷视科技(Face++)完成了高达 4.6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11 月,云从科技完成了 5 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加上此前广州市政府对云从科技的 20 亿元人民币的政府扶持资金,云从科技总计获得 25 亿元发展资金。中国 AI 公司的估值高得令人咋舌。
那么,中国 AI 企业的估值是不是虚高了?
对此,李竹表示:“这些投资人都不是傻子,他给企业十亿二十亿美金的股值,看着是比较高,但是视觉感知的这几家公司,比如安防方面的,就是用视觉在人群中找寻罪犯,或者在机场、海关做过关人员的检测等等,现在一个单子都是几亿的,甚至一个城市都是十亿、八亿的合同。”李竹认为中国 AI 技术的落地要比人们预想得快多了,高估值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具体而言,李竹认为支撑起中国 AI 公司高估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既有巨大的市场,又能快速产生大的收入,那估值自然就高了。我们投资的一些公司,当年投的,第二年就有五六千万的销售收入,有的投了当年就能实现盈利。”李竹甚至认为中国在包括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能网联车、消费机器人在内的人工智能领域一定会产生一大批的上市公司和独角兽,“将来(估值)十几亿美金都不算什么,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成为(估值)百亿美金的公司。”
自从百度推出 Apollo 自动驾驶平台之后,很多人都担心巨头的入局是否会堵死初创企业的生路。对此,李竹认为创业者们不必担心。
“百度做智能驾驶的公共平台,他希望大家来用他的技术。但无人驾驶里面也有很多分类,比如说物流车,重载的货车、乘用车、SUV 等等,不同的车型,汽车本身的性能不一样,底盘高低也不一样,无人驾驶系统、感知系统也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百度不可能垄断这类市场。”因此,李竹认为初创公司其实还有很大的机会,尤其是 BAT 企业所不擅长的 To B 业务。
“所以我们投资的重点都是人工智能公司在 To B 领域的应用。”李竹称他们已经在这个方向投资了四五十家企业,而 To C 应用只投资了三四家。如此布局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 To C 面临着来自 BAT 可能的竞争。
另外,李竹强调 BAT 布局自动驾驶领域跟创业公司的初衷也并不一样,而这个差异也是初创企业存活的立足点之一。
“BAT 有足够雄厚的财力和能力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做一些平台性的产品,在某些领域做一些开源,希望更多的人在他的平台上来做人工智能的应用,而 BAT 从中能看到和收集到更多的数据,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核心引领变得更加完善。”李竹认为,初创企业甚至可以在这个方面与 BAT 结合,达到借力的效果。
但同时李竹也强调,和 BAT 结合并不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并不能决定企业一定就做得很大。企业能否做大做强还是要看创业企业本身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落地的能力是否强大。
李竹:AI 底层技术风口已散,投资 AI 应用正当时最先出现在动点科技。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治疗新药 美学者:抑制病毒能力优于瑞德西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