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曾国藩 > 曾纪泽 >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有什么成就?

趣爱秀 2022-07-24 10:06:58 原文链接:网络

曾国藩在晚清政坛上,有极为显赫的声势。他创立湘军,推行洋务。一生经世致用,一手锦绣文章,受到很多人称赞。曾国藩也是清朝历史上少数得到封爵的汉人大臣,被封为一等毅勇侯。这个爵位后来被他的次子曾纪泽继承(曾国藩长子早殇)。

同治十三年,曾纪泽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后,准备入京叙职。谁料半路听闻母亲去世,曾纪泽立刻返乡,为母亲再守孝三年。期间同治驾崩,光绪继位。光绪年幼,朝堂大事由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等人处理。两宫太后中,慈安太后遇事诺诺,没有太多主见。垂帘听政时,大多默默无言。一般大事,都由恭亲王奕訢和慈禧决议。


1


光绪三年,曾纪泽入京,被两宫太后和皇帝召见。不久后,被授予重任,担任驻英、法大臣,处理外交事务,并负责订造舰船。同时兼任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

光绪元年,清朝筹建水师,考虑到清朝现有工业造船能力,水师中相当一部分舰船需要依靠向列强订购,满足军用。此事关系到海防布局,这项任命不仅难在需要远赴重洋,订造舰船,更需要懂得跟列国打交道。



清朝长期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国际公约十分模糊。作为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即便是推行“枪炮外交”的年代,国际公约也是一个很好的武器。当时中国不仅对国际公约十分陌生,更极为保守。

官场上,保守顽固的官员,仍占多数。办理外交事务,办好了不会得到赞赏,办坏了就容易被扣上一个“汉奸”的帽子。曾国藩当年就在外交上栽了跟头,备受责辱。



对于赴海外担任使臣的难度,曾纪泽跟慈禧等人,都有预料。在赴任以前,慈禧把曾纪泽召到养心殿谈话。慈禧说了:“这些人明白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等事,将来这些人必然有人骂你的时候,你却要任劳任怨。”

曾纪泽回答:“臣从前读书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语,以为人臣尽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 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注:来源于《曾惠敏公遗集日记》)



曾纪泽的这番表态,对于慈禧等人而言,无疑非常受用。对于慈禧等人来说,办理外交事务,能力是其次,忠心最重要。如果对朝廷不忠心,将来后患极大。尤其是采购舰船这类牵扯利益极大的事项。

不过,曾纪泽能够那么快被委以重任,自然离不开曾国藩的影响。曾国藩当年击败太平天国后,主动解散湘军,受到朝廷信任。他在官场上的人脉极为深厚。这既跟他的战功有关,也得益于他的为官做人之道。这一点在《曾国藩家书》里,可以看出。



曾国藩去世后,朝廷担任重要职位的门生下属仍然极多。最有名的便是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早年曾入曾国藩幕府学习,受曾国藩教诲颇多。

在曾国藩帮助下,李鸿章才创建湘军,立下一番功绩。李鸿章一直也以曾国藩的门生弟子自居,认为自己在办事外交上,受益曾国藩颇多。曾纪泽踏上仕途后,李鸿章自然会协助。



要做官,李鸿章自然会提拔。而曾纪泽要采购的舰船,跟李鸿章率领的北洋水师关系极大。两人关系的特殊,自然不必多言。

即便后来李鸿章提议罢免曾纪泽,两人关系并未破裂,仍一起努力创办北洋水师,筹措北洋水师的章程和经费。除了李鸿章,恭亲王、两宫太后对曾国藩的印象也不差。爱屋及乌,对曾纪泽也敢于委派重任。



曾纪泽虽然可以依靠父亲的余荫,但自身本事也不差。当年守孝时,曾纪泽摆了《韦氏词典》等书籍,开始零基础学英语,了解西洋文化。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举动。

很多士大夫们仍把西洋列强视为蛮夷,蛮夷的语言,自然没有必要学习。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在于,曾国藩当年守孝的时候,摆的是《礼记》、《周仪》、《仪礼》。



到外国担任使臣时,曾纪泽细心学习。从国际公法,到各国风俗人情,历史习俗,工商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都做了详细的了解。又身体力行,在使馆区提倡廉洁奉行,不搞奢靡贪污。曾纪泽的这个做法,不仅赢得朝廷的信任,外国人也愿意跟他交往,认为他的品行值得相信。

尤其是后来配合左宗棠收复新疆,跟沙俄谈判,收回大片国土。曾纪泽的外交表现,绝对可以成为晚清外交史上纳入研究的案例。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后来罢免曾纪泽不久,又很快授予他新的职位。因为国力贫弱,人才难得。光绪十六年,曾纪泽在北京去世想,享年52岁,清朝特加追赠“太子少保”衔,赐谥“惠敏”。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