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自五代十国以来,便一直对中原地区进行侵略,他们想要占领黄河以北地区。而宋朝建立后,也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所以,宋辽之间的战斗,是五代以来辽与中原政权矛盾的延续,双方的战场也基本围绕着燕云地区展开。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三次战争分别为:高梁河之战、岐沟关之战、澶渊之战。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燕云十六州地处今天的河北、山西北部,地势险要,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辽国占据此地后,便有了进攻北宋的桥头堡。辽军从长城各个口进入幽州(今北京)以及以南地区,一路平原,直达开封城下。
宋朝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便失去了天然的屏障,就连国都亦暴露在对手的铁蹄之下。所以,开封不得不驻留大量兵力来保卫。宋太祖就曾预言,北宋会被这些军队生生拖垮。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确实如赵匡胤所料。
失去了燕云地区的天然屏障,北宋把与辽燕云十六州接壤的地方,设为防御重点。在河北以大清河、拒马河为防,以益津关、瓦桥关、岐沟关为镇锁。在山西方面,以雁门山、恒山为防,以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为镇锁。
这其实是一条可怜的国防线,是不得已而拼凑起来,其实相当于无险可守。此线被突破,敌人便直扣国都开封城门,这是北宋国防上的天然弱点。所以北宋初期,宋太祖、宋太宗都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做了许多努力。
高梁河之战
只不过,北宋确立了“先南后北”的统一路线,这也是比较稳妥的,只是却把最难的任务留给了后代。在基本消灭了南方割据势力后,宋太祖突然暴毙,其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想要建立功业的心情十分迫切,因此在979年灭掉北汉后,信心大增。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赵光义,企图借战胜的余威,迅速自太原移兵东进,越过太行山,直插河北平原。乘辽军没有准备,一举拿下幽州。幽州得手后,其他诸州必然震动,宋军可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
只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已经在太原战斗了几个月的士兵,此刻已经十分疲惫,内心都希望停战封赏。但此刻的宋太宗正在兴头上,他渴望着建立超越乃兄赵匡胤的功业,没有将领敢劝阻。
宋军突袭的策略是正确的,初期也确实快速推进。但到了得胜口之后,遭到了辽大将耶律斜轸的抵抗,宋军一鼓作气下未能拿下得胜口。这就使得得胜口和幽州形成犄角之势,坚定了辽军守卫幽州的决心,宋军的突袭便失去了意义。
辽国派出将帅之才耶律休哥,带领10万大军前来救援幽州。宋军围困幽州十几日,赵光义甚至亲自督战,但取得的战果不大。此时,耶律沙率领援军到达高梁河,与宋军展开激战一直到黄昏。后来,耶律沙被宋军击败,正准备后撤的时候,耶律休哥赶到,数万火把闪耀,使得宋军不知道辽军援军到底有多少,极大地挫伤了宋军的士气。
此时,幽州城内守军见援军已到,便开始和援军前后夹攻。宋军阵势大乱,大败而归。至于宋太宗本人,大腿上被射中一箭,坐着驴车往南逃跑。宋军第一次收复幽州的尝试,最终以高梁河之战的失败而告一段落。
岐沟关之战
宋太宗虽然在高梁河大败,但心里一直想着报仇。982年,辽景宗去世,其12岁的长子即位,是为辽圣宗,其母萧太后摄政。一些边将认为,可以乘着辽国皇帝年幼,辽国境内不稳的时机进行北伐。
经过了几年的准备,在986年,宋军分东、中、西三路进行北伐。萧太后闻听后,派出军马前去救援。宋军初期的进展极为顺利,三路军马都能攻城掠寨。耶律休哥面对宋军的咄咄攻势,在辽军援军还没到来的情况下,采用轻骑夜间袭击宋军,使得宋军疲惫不已。
后来,作为宋军主力的东路军又被切断粮道,不得已之下往后撤退,以补给粮食。但此时,中路、西路军取得大胜,且他们的兵马数量远逊于东路军。在赵光义的遥控指挥下,在手下将领纷纷请战下,弹压不住部下的东路军将领曹彬,又再次带领军队北攻涿州。
只是来回这么一折腾,士兵十足疲惫,且受到辽军重重阻击,宋军不得已再次撤退。当曹彬率主力退到岐沟关时,耶律休哥派军追到。宋军大败,仓皇南逃。
人畜相蹂践而死者甚众。
当宋太宗知道东路军大败后,下诏其他两路军撤回,以避免和东路军一样的遭遇。宋军第二次北伐,同样以失败告终。宋朝发动的第二次为争夺幽州的大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为宋辽历年交战中罕见。经历过这两次失败后,宋军便患上了“对辽恐惧症”,从此不敢轻启战端。
为了报复宋军北伐,986年冬天,辽圣宗、萧太后决定南侵。瀛洲兵马都部署刘廷让把精锐留给李继隆做后援,自己率领数万部队前去迎敌,但在君子馆(今河北河间北)遭到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的合击。天气寒冷之下,宋军的弓弩都无法拉开,而作为后援的李继隆却率军后退,刘廷让部全军覆灭,史称“君子馆之战”。
澶渊之战
此后,宋、辽之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宋真宗即位。998年以后,辽军南侵又进入高峰期。到了1004年,宋、辽大战的氛围又逐渐浓厚。到了9月中旬,辽军前锋直达威虏军、顺安军等地。一番激战后,辽军未能攻克两地,遂侵保州、定州。
10月,辽军攻瀛洲,辽圣宗、萧太后甚至亲自擂鼓助战。但宋朝军民英勇反抗,多次打退辽军攻击。11月,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到达澶州。久攻不下的辽军,遂越城南下,兵锋直达天雄军城下(今河北大名)。11月中旬,宋军和辽军在澶州城下大战,战况十分激烈。此战中,萧太后族兄萧挞凛被宋军弩箭射中,不治身亡。这对辽国上层贵族,以极大打击。
吾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辽太宗耶律德光)
眼见宋军如此难以攻打,辽圣宗、萧太后也心有退意。至于宋真宗本人,更是“常思息战以安人”。双方一拍即合,经过几轮磋商之后,在12月初,达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宋朝以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来换取辽国的退兵修好。
澶州之战虽然以宋军承认失败,且签订“澶渊之盟”结束,但辽军在河北战场上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各地军民积极反抗,给辽军以重创,辽军这才主动和宋朝议和停战。此后,宋、辽之间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
综上所述,北宋和辽国围绕燕云十六州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场也集中在了这片区域。其主要战争有高梁河之战、岐沟关之战、澶渊之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比较有名的君子馆之战、唐河之战、望都之战等,但这些战争的持续时间都不长,无论是规模和范围都远不如上面所列三次战争。
从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失败后,宋朝已经开始转为防御战略,宋太宗更是让大臣们献安边策和定边策。他的这种行为,也间接影响了后面“澶渊之盟”的签订。终北宋之世,始终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