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谡是为了执法严正,因为马谡违反了军令节度,造成了重大损失。
至于马谡与诸葛亮的私交。正确的说,诸葛亮很欣赏马谡,但私交是谈不上的,因为二人之间,等级差异有十万里之远。
马谡就算外放独领一支偏师,也只是由团级参谋破格提拨成了师旅长,离上将之路还很远。
而诸葛亮是事实上的国家统帅。统帅看得起一个师团长,而师团长由此而忘形,误认为自己与统帅有了交情,这就非常危险了。然后马谡自以为与丞相有私交,胆大妄为,违背事先筹划好的军令节度,自作主张,打了个大败仗,也为自己带来了悲剧,给人生划上了句号。
那么,如果马谡按命令行事,只用少量部队占据山头,控扼制高点。而以主力部队当道筑坚垒,据城下寨坚守。那么他的万余兵力是否守得住街亭,能否抵挡得住张郃的大军?
马谡究竟领了多少兵力守街亭,正史没说具体数字。演义中似是几万,实际不可能。因诸葛亮首次北伐总兵力,也不过五万左右,十万以下,决不会分出几万兵给马谡。
所以,推测马谡兵力为五千人,一万以内。
如果这样,凭五千人马能否成事?
以五千兵力,真挡不住天下名将张郃的大军去路,若与魏军野战,肯定会覆灭。
但是五千精兵,依托高地,当道下寨,成犄角之势,筑坚垒固守,绝对能守住街亭。
这样,野战虽不能战胜魏军,但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街亭,只要粮草兵械充足,水源不绝,坚守几个月都没有问题。
举例:
唐.张巡三五千孤军守睢阳,在八万幽州劲兵围攻下,能守一年余。
诸葛亮善练兵,蜀军训练有素、兵甲精利,战斗力决不会在张巡的义军之下。而魏军再精锐,战斗力也不会超过唐代安史之乱中的幽云突骑。安史叛军在叛变前,那可是正宗的盛唐时代的大唐最精锐正规野战军团。
所以,马谡不用出寨去与魏军野战争锋,只要像钉子一样牢牢守住街亭。那么,魏军的前进脚步就会被拖住。任何一个将军,都决不敢置行军要道上这颗钉子而不管,而驱大军长驱直入。
魏国大军可以倚仗兵锋,不管街亭而长驱直进。而大军人吃马嚼一日消耗是个惊人的数字,需要后勤部队源不断的供应䃼充。
那么,当魏国大军过去了,魏国的后勤部队输送粮草,必过街亭,那就成马谡麾下蜀军的猎物了。
街亭为要道口,也是粮道必经之地。自古打仗,就是打粮道。若张郃的大军不拨街亭,就长驱直进,那么粮道就无法保证。粮道断了三五日,再精锐的大军也要崩溃。
所以,只要按诸葛亮的节度与筹划,凭借蜀军的器械精良,依托地形筑硬寨,守住街亭不矢,并不是难事。
这也是为什么,向来以谨慎为上的诸葛亮敢于委任从无基层实干带兵经验的马谡为一军主将,这就是主要原因。
诸葛亮器重马谡,认为这是可造之才,所以把这个难度不高,又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马谡。如果马谡能依令行事,那么蜀军以后就多了一员名将。
智谋型人才一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那么必是名将。
只可惜,马谡持宠而骄,擅自更改方略,行事自作主张,并听不进副将王平等战场经验丰富的宿将劝阻。然后,严重辜负了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又使得第一次北伐失败。
正史中的马谡,自知死罪,还曾弃军潜逃过。
所以,诸葛亮杀马谡,那是为了严肃军纪,警示后来者,是非杀不可的。至于私交什么的,不值一提。
而诸葛亮在戏文中挥泪,与其说是为痛惜马谡而挥泪,更多的是在痛惜让马谡毁坏了的局面而落泪。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