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吴起 > 楚国 >

楚国君主为何要支持吴起变法?而这场变法为何又人亡政息?

趣爱秀 2022-04-15 19:42:01 原文链接:网络

吴起为大家所熟知大多是因其受到君主的追杀和其在军事上的成就—《吴子兵法》的编撰。但是吴起在中国变革史上还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改革家。由吴起在楚国境内所主导的吴起改革虽在楚悼王死后因旧贵族群体的强烈不满而遭到废止,其本人亦遭受了追杀的命运,但是无法磨灭的是,在吴起所主导的变法前中期,他所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在施行后均极大的提升了楚国的国力,使得楚国由一个偏处于南方落后国家一跃成为了具有逐鹿中原实力的七雄之一,这也是吴起改革的重大历史价值之一。


1


风雨飘摇——变法前期泥潭中的楚国

在楚悼王继位之前的楚国是一个偏居南方的诸侯国,在西周刚刚开始分封的时候,在西周宗庙中,并没有留下楚国的封土,而是到了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从而才建立起了楚国,引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至酓狂亦居京宗,至酓绎与屈紃,使若嗌卜徙于夷屯,为楩室,室既成,无以 内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惧其主,夜 而内尸,抵今曰夕,夕必夜。”楚国人在国家建立之初用来给皇天后土祭祀的牛都需要从别国盗取,楚国的衰弱可见一斑。在楚国建国之后的数百年中,经过长期的隐忍和发展,在‘向戌弭兵’之后,楚国和晋国平分了霸权,同时获得了诸小国的朝觐。但是,在此之后的楚王不思进取,先后在柏举之战中败于吴国,甚至其首都郢都被吴国军队攻占,楚国几乎覆亡。随后楚国依靠自身地域辽阔的优势,吞并了自己周边的一些小国家,楚惠王四十二年(前447年),楚兼并蔡。两年后,兼并杞,楚东拓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楚又兼并掉莒。算得上是稍稍恢复了一些元气。但是随后打击又接踵而至,在这之后楚国在北方又受到了来自于原属晋国的韩,赵,魏等国的围攻,损失惨重,由于受到此时战争性质由原先的争霸战争转向攻城掠地为目的的影响,楚国不得不向三国赔偿土地,寻求发展空间。同时又受到了来自于西方,秦国和魏国争霸压力的影响,国外形势无比严峻。



此时,楚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亦日益尖锐,旧有的半封建贵族,和方兴未艾的中小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受到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普及带来的社会生产力飞速进步和楚国政策鼓励大众开垦荒地的双重影响之下,逐步由经济利益矛盾发展为对于国内社会政治形式主导权的争夺,且由于国君楚悼王尚属刚刚继位,个人威信尚未完全确立,皇室权威也因此而大大削弱,楚国国内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动乱,民生凋敝,人口受到迁出影响而骤减,社会生产力迎来了大倒退。

受此国内矛盾和国外严峻形势的影响,楚国的社会统治若再不能够得到变革就会有即将覆灭的危险。

泥潭中的挣扎——吴起变法

刚刚继位的楚悼王在看到了其余六国变法之后蒸蒸日上的国力时候,深感楚国政治经济体制与诸国皆不可同日而语,这使得楚悼王坚定了任用吴起进行变法的决心。



我们在这里又需要总结一下春秋战国的变法的共同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加强中央政府对于国家土地和资源的控制力度,积攒国家财富,以应对日益激增的战争需要。在变法的方向上,各国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不提高税率危及农民利益的前提之下扩大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此时主要的方法分为两种,土地所有制的私有化改革和全国土地的重新丈量。

第二,实施国营政策,迅速增加国家财富,同时打击旧贵族,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防止贵族垄断地方向上的联系导致国家分裂。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位改革家,在历经了齐国的管仲变法,魏国的李悝改革之后,为缓解当时社会中若干个矛盾所提出的两个大方向。这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实践经验检验后,被认为是正确的,吴起改革自然也不例外,他同样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吴起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信奉兵家学说的改革家,他将目光瞄准了当时冗杂的楚国政治体制,首先将已经有封土的贵族在世袭三代之后,取消了由国家每年配及给他们的爵位俸禄,用节约下来的这一部分财富投入到军事建设中,极大的增强了楚国的军事实力,同时提高军队待遇,在增强军队质量的同时,也为自己在将来有可能的与旧有的半封建贵族之间的冲突积蓄了力量。

在《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乃国势日隆。”



其次,吴起第一次将法律成文化,规范化,将由自己提出,报国君确定下的法律公布于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半封建贵族们对于农民群体的压迫。最重要的是,在每一年的年初将本年所需要征收的赋税种类,多少安排专员送达各个地方并宣扬给地方官吏和百姓, 这既在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的同时,又完善了整个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体制,避免了贵族们借助自身长期积累的优势截留税款,在增强国家财富的同时较为和平的削弱了楚国旧贵族们的实力。正如 《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中所描述的: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馀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馀,臣不得而为也。”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皆甚苦之这对于今天的税收征收管理体制仍有极为鲜明的借鉴意义。

吴起之死——人亡政息的改革困局

很遗憾的是,以吴起当时兵家的眼光并不能注意到楚国旧贵族们所独有的政治优势在自身利益受损后所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吴起过分的将改革的成败寄托于统治者个人之上,从而忽视了在统治者更换之后旧贵族在宗法制影响之下的势力对于新君的影响到底有几何。显然,这并不是吴起当时能够考虑到的问题,在楚悼王身后,继位的是深受诸位旧贵族影响的楚肃王,在伊甸园当中成长的他的改革决心必然不如楚悼王之强烈,亦不愿因此而直接与自己的亲属贵族发生正面冲突。楚悼王死后,旧贵族们迅速的阻断了消息,并未让肃王立刻了解到继位的消息,借助这个时间差,旧贵族们在悼王的尸体旁射杀了为其守灵的吴起。而回过神来的肃王在借助侮辱先王尸体名义诛杀旧贵族七十余人之后作为自身在改革中意图获取的政治权利和对于增强国家的掌控力的目的已然达成,也就失去了继续改革的动力。吴起变法这样一场声势浩大,即将成功的变法由此无疾而终。



总结:

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称的,吴起改革在只差临门一脚是无疾而终,根本原因还是未能够从制度层面上调动自上而下进行变法的积极性,从而将旧贵族推到所有人的对立面,仅仅只是利用贵族和皇室之间的矛盾展开改革,在皇室达成自己目的之后改革的动力便将殆尽,变法事业也将会无疾而终。

参考文献: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三》

《艺文类聚·卷五十九·武部》

《说苑·卷六·复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