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埋青冢,一夜白发染昭关!
伍子胥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古人经常把他跟范蠡、管仲这样的治世之能臣相提并论,只因在伍子胥到来之前,吴国只不过是长江下游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缘国家,经过他的一番“魔改”之后,吴国一跃成为春秋霸主,堪称是鬼斧神工。
但是人们在为他兴吴灭楚的丰功伟绩而击节赞叹的时候,当人们为白发过昭关的传奇故事唏嘘不已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选择边缘地带默默无闻的吴国?昭关为何让人一夜白头?关于这些疑问,我们今天从地缘格局的角度上,一一作出回答 。
非是君王糊涂,实乃政治斗争
按照一般的民间话本是这么说的:伍子胥的爷爷叫做伍举,就是当年那个逼着楚庄王说出三年不飞, 一飞冲天的人物。伍子胥的父亲,是当时楚国太子熊平的老师,如无意外新皇帝登基之后他们家可以继续在楚国政坛上呼风唤雨。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据说有一次,楚平王给太子娶了一个秦国的公主,太子的另外一个老师奸臣费无极,看到这个公主长的实在是太漂亮,他为了讨领导欢心就把公主介绍给了上级楚平王。昏庸的楚平王本着要么不做,要做做绝的态度,直接给太子扣上了谋反的帽子,伍子胥他们家受到了牵连被满门抄斩,没曾想楚平王一个不小心跑了伍子胥这条漏网之鱼。
其实吧这种事情!当成民间戏剧话本听听也就算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当时楚国的继承制度有问题 , 经常上演子杀父,臣弑君的戏码。就连楚平王自己都是非法上位的,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提前清洗太子党而已。
现在,逃出生天的伍子胥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复仇路线呢?当时正是春秋时期,晋国跟楚国展开长达百年的争霸,两国之间苦大仇深。伍子胥选择北上。
中原不堪大用
如果说春秋霸业是一辆马车的话,那么有两个国家就是这辆马车上的车轮,他们就是处于中原四战之地的郑国跟宋国,只要谁能够取得这两个国家的支持,谁就是名副其实的霸主,按照这个标准来看,什么秦穆公,宋襄公,越王勾践,全都是些假冒伪劣的半成品。因为这两国是必争之地也是晋国反楚的桥头堡。所以伍子胥为了报仇第一时间就跑到了郑国。别误会,他不是想靠郑国反攻大陆。而是想拿郑国当投名状卖给晋国。
当时郑国有高人坐镇,伍子胥的图谋被大改革家子产识破。事情败露后,因为帮助晋国做内应图谋郑国,涉嫌境外间谍活动,伍子胥被郑国驱逐出境,尔后他又跑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宋国。可是宋国热爱和平主义,在公元前546年,就主持了春秋历史上著名的饵兵之盟,倡导停止战争,拒绝给他提供支持。生不逢时啊!
这个时候的伍子胥也明白过来了,晋楚争霸无论如何都只是围绕着中原地区的这几个诸侯国争来抢去,两国并不接壤,长达百年的争霸战争,两个国家的军队从来都没有踏足彼此的国界线。根本没有办法指望晋国帮他完成灭国的壮举。
吴国灭楚有动力
那么接下来选择的投靠对象就必须是一个有能力,至少有潜力、有动机去挑战楚国霸权的国家,在地图上看了一圈之后,伍子胥把目光瞄准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平原的吴国 。为什么会是这个国家呢?
这就要从吴国的地缘困境讲起了,吴国的基本盘是处于今天的长江以南,环太湖平原那一小块地方。约相当于今天江苏省南部。这个国家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没有战略扩张空间,也没有地缘方面的威胁。在它的南边是以今天浙江省钱塘江附近的宁绍平原为基本盘,浙江省大部分福建省全部的闽浙丘陵为战略大后方的越国。
在他的北面,发源于今天江汉平原的楚国人,通过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的信阳通道,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把手伸进了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江淮平原。
至于西面。长江以南大约可以分为三个地理单元,第一个是以三峡为分界点位于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第二个就是处于长江中游地区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为核心的两湖地区。第三个就是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为核心的江东地区,三者分别称为蜀楚吴。
吴楚两国地缘争霸的胜负手,取决于位于两个地理单元中间的江西省,古称豫章,这个地方被称为吴头楚尾,在楚则楚强,在吴则吴盛。江西既可以当作进攻对方的桥头堡,也可以作为防止对方进攻本单元的缓冲区,当时是楚国抢先一步拿下这个战略要地,从此以后楚国从西边跟北边两个方向对吴国形成战略包围。
当时楚国有四个战略扩张方向。北方当然是楚国人心心念念的问鼎中原,在这个方向上楚国人努力了上百年都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只好跟中原罢兵言和。往南面扩张则是湘江流域的湖南地区,这里在当时是不毛之地,用来流放犯人的后花园,比如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不就是流放沅湘吗?
往西边走是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但是,楚国人要往这里扩张,走陆路就必须要经过重峦叠嶂的雾都山城——重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就连当年的日本人都在这里望而却步。如果走水路的话,那么长江上游水流湍急,三峡之险天下闻名,李白有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从四川盆地的白帝城到江汉平原的核心区江陵,乘船只需要一日的时间。可以想象得到当地水流何等湍急。
那么最理想的扩张方向当然是长江下游地区的吴国,走水路的话,长江下游地区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从陆地走的话,又有江西这个桥头堡 。唯一的悬念就是楚国人什么时候下刀而已。如果不赶紧冲破这种地缘困境,吴国迟早都是楚国的盘中餐。所以吴国有很强的动力去改变现状。
昭关真能愁白头
选定目标之后,对于伍子胥来说如何到达吴国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了,打开地图我们就能够发现,从宋国出发到达吴国,是一马平川的江淮平原。当时楚国虽然控制了淮河流域,但是由于淮河当时并没有入海口,这就导致了淮河终点到海岸边有一大片平原,在大平原上面条条大路通罗马,并没有像函谷关那种非走不可的单一通道。
更何况,当时楚国人并没有控制这一地区,这里还存在着许多被称为淮夷的国家。伍子胥从这里过去直接到长江下游找个地方过河不就行了吗?
这就要说到渡口这个概念了,万里长江看似可以从任何一个点上突破,可在现实操作中却是不可能的,河流一般都是中间深两边浅,由于岸边的水比较浅很多地方船可能没有靠岸就已经搁浅了。
所以作为渡口,码头岸边的水一定要足够深。第二个就是这个地方的水流还不能够太湍急,否则船只根本没有办法在这里停靠。最后就是作为渡口的地方,土壤必须能够经受江水的冲刷。不能够发生地质滑坡。所以万里长江也只有采石矶跟铜陵等几个有限的地方可以作为渡口。
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就是当时吴国所控制的长江沿岸并没有渡口。离吴国最近的一个渡口渔邱渡位于当时楚国的控制范围之内。我们前面说过淮河流域是一片平原地区,条条大路通渡口,伍子胥不应该被难住啊!楚国人总不可能在每条路上都设下关卡等着他吧!打开地图我们就能够发现,渡口地区当时周围有许多断断续续的江淮丘陵围住。
可是这些丘陵都是不连续的,缺口又多又大,想要设下关卡拿下伍子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江淮地区河网密布,有很多我们没有办法在地图找出来的小河流纵横交错构成一张严密的水网。
而且春秋时代,那个地方还是一片沼泽地区,湖泊密布。这些水系的存在弥补了丘陵之间的缺口。当时通往渡口的只有一条路上的通道,楚国人在这里修建了昭关。楚平王也不知道从哪得到消息,派人在这里等着他。
这种情况换作是谁也得愁白了头。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