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光绪 >

光绪皇帝实行百日维新,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导火索是什么?

趣爱秀 2021-12-05 12:44:37 原文链接:网络

人们总是说光绪皇帝是傀儡皇帝,没有权力,在实际上从1889年亲政到1898年戊戌变法,将近十年的时间,光绪皇帝是有相当大的权力的。


虽然主要大臣仍然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任用的,自然视慈禧太后马首是瞻,但光绪皇帝可以任免三品以下官员,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免需要慈禧太后同意。而且谁都能看出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母子一体,但光绪皇帝更有未来,没有人故意要跟这个年轻皇帝对着干。

而且以翁同龢为代表的帝党,也成为光绪皇帝的重要支持者,从各方面看,光绪皇帝都是稳步成长的核心力量。

包括中日甲午战争,光绪皇帝包括帝党一心求战,也是希望通过拿下一场战争立威,彻底掌握军权和政权。而且最好这个战争,规模、时间、结果都可以控制,当时看来小国日本是个比较理想的对象。如果打赢这场战争,既能实际上削弱淮军实力,又能彰显国威,皇帝英明果敢,大臣足智多谋,将士勇猛无前,总之益处多多。


可惜战争没有朝光绪皇帝期望的方向去,反而一败涂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下光绪皇帝威信扫地,而且实践证明了帝师翁同龢是好名误国,被开缺回籍了,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战争,慈禧太后是不希望打仗的,她的心思都用在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上,她希望风风光光的办个寿辰,自己颐养天年。但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军国大事,也不能丢了大清面子,战争的阴云还是越来越近。

慈禧也不得不让步,削减寿辰庆典。一是国家大事,不能为了庆典输了战争。二是儿大不由娘,皇帝想要战争,大臣们摩拳擦掌,慈禧也不能硬挡,难到还怕小日本不成!

可惜战争没有朝光绪皇帝期望的方向去,反而一败涂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下光绪皇帝威信扫地,而且实践证明了帝师翁同龢是好名误国,被开缺回籍了,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即便如此,慈禧太后都没有收回权力,皇帝还是皇帝,继续干,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事情是后面的事情。

但战争失败,对光绪皇帝来说太刺激了,太羞辱了,本想有一番作为,从而扬名立万,却被揍的鼻青脸肿,没脸见人。光绪皇帝急于找回面子,行事风格更加激进,更加不顾后果!


光绪皇帝不仅将老师开缺回籍(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说,光绪与老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法切割),而且架空了军机处,清朝军机处相当于内阁,光绪皇帝提拔了一批年轻的四品章京也就是秘书实际行使军机处权力,军机处的大臣已经基本上不召见了,这些大臣也都识趣的称病不朝了。

这些章京就是后来的戊戌六君子,在这些章京的策划下,开始了著名的百日维新,下了上百道圣旨,全是布置的各种改革创新措施。但地方响应不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改革措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好实施。光绪皇帝裁撤的官员纷纷抱怨,到慈禧太后处诉苦,慈禧太后也要求光绪皇帝不要急于求成,不要随意改动祖宗之法。

光绪皇帝还向几个章京抱怨,自己位置可能不保,有可能在天津阅兵时被政变,希望林旭等想办法。主持变法的章京急皇上之所急,不惜用激进的手段来改变皇帝的不利处境!

章京们得出的结果,认为是太后限制了皇帝的手脚,可能不利于皇帝,只要控制了太后,就没人敢阻挡皇帝了,从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种想法何等幼稚,殊不知太后才是光绪皇帝的护身符,只有完全接盘了太后的政权,皇帝才能成为真正的皇帝!也可见皇帝的新班底是多么激进、幼稚和急于上位,不惜制造母子反目!


其中最有侠士作风谭嗣同,文武双全,不仅结交了大刀王五这样的江湖英雄,还要制定先发制人的计划,大家熟悉的事情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要求袁世凯配合围园杀后或者围园囚后!

但慈禧太后得知了这个计划,匆匆返回紫禁城,质问光绪皇帝竟敢谋我,这才是慈禧太后震怒的原因。慈禧太后立即行动,逮捕了光绪的章京们,而且未经正式审讯就将六君子斩于菜市口。这种事情没办法审讯,连罪名都没法说,只能快刀斩乱麻!


她无论如何不相信,自己当亲儿子养育多年的接班人,竟然敢围园杀后,真是养了白眼狼!很难说光绪皇帝是否知道这个计划,光绪皇帝是矢口否认的,但母子之间已经失和。慈禧又一次宣布垂帘听政,光绪被囚禁瀛台,只有上朝时充当一下木偶。

但维新派没有全军覆没,康有为和梁启超则逃亡日本,成立了保皇党,甚至伪造了皇帝诏书,与皇帝合影照片,编排了舞台剧,康有为俨然成了托孤大臣,要救皇帝于水火之中。

保皇党不断的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伤口上撒盐,慈禧动不动数落光绪不孝,是白眼狼,光绪皇帝百口莫辨,处境越来越不好。


帝后失和,还引发了皇室其他人对帝位的觊觎之心,虽然暂时妥协成为立大阿哥,仍然由此引发极端仇视外国使团、导致义和团入京和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狩(逃往西安),一度濒临亡国的境地。这种失和,一直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隔一天双双驾崩才算结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