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了最大可能的干掉项羽,调用了自己所能调用的所有精锐,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项羽又一次迎来了绝境,他早已熟悉的绝境。
这次绝境也是项羽人生中优势最大的一次,此时的项羽手中握着十万精锐楚军,此时项羽要面对的是三十万的汉军。
项羽选在垓下的主要原因是,这里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用地形优势逼迫刘邦与他堂堂正正的来一场野战。虽然被四面围困,但项羽这些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于此战项羽信心十足。三年前他就是利用骑兵的优势只用了三万就冲散了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
在这个时代项羽就是无敌的代表,项羽指挥的部队,无往而不利,项王追击,无坚不摧,在这种坚定的信心的激励下,楚军也一次次的冲破了各种险阻,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战场神话。十万楚军也相信,此次垓下会战,三十万的汉军,终会成为项王立不世之功的背景布。
对面的刘邦可没有项羽那么大的信心,虽然通过三年的运作,终于在战略层面上完成了逆转,积累了比较大的优势。30万,这是刘邦的全部家底,也是一场豪赌。如果此次战败,那么刘邦就只有退回关中利用函谷关的天险来苟延残喘,此生出关无望,如果胜了那么天下就是他刘邦的,筹码已经被刘邦码到了牌桌上,压大赢大。
此时的刘邦也清楚,30万人的如此级别的会战,自己没有能力指挥。但好在与上次彭城之战不同,这次韩信也在前线,这位几乎帮刘邦打下全部天下的“兵仙”得到了刘邦的全部授权,指挥三十万联军与项羽鏖战。
韩信和项羽虽然错过的救援齐国的那次潍水之战,但这次垓下会战“兵仙”与“霸王”第一次正面交锋了。两位当世最强段位选手,终于在楚汉之争最后的战场上碰撞了。
项羽已经摆下了擂台,垓下平原,一望无垠的平原,也是项羽最擅长的平原正面对抗。
韩信以用兵奇诡著称,擅长结施,利用山川大河,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为自己创造优势。韩信除了第一次指挥刘邦出关之战灭“关中三王”有兵力优势之外,灭魏、赵、代、齐都是以弱胜强,以奇兵取胜。此次垓下会战,几乎无地利可用,有的就只有人数优势了。韩信决定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堂堂正正地与项羽来场正面硬扛。
如何与项羽这个最擅长骑兵突击的绝世将领对抗,韩信的应对方式是将三十万人分为了六个军阵,三重纵深,以此层层削弱项羽的冲击。
第一重纵深,有一个军阵也是最大的军阵前军,主要负责正面硬扛楚军冲锋,总指挥就是韩信。
第二重纵深,有三个军阵,中军刘邦指挥,左军孔熙指挥护左翼,右军陈贺指挥护右翼。
第三重纵深,有两个军阵算是总预备役,负责支援不利的战局,左军周勃指挥,右军柴武指挥.。
韩信排兵布阵好之后,项羽也拉出了队伍,楚汉之争最后一战开始了。
项羽率十万大军开始冲击汉军大营,韩信率军上前迎敌,鏖战一场,败下阵来,边打边退中,孔熙和陈贺从两边杀入战场,继续与项羽接战,随后韩信率前军杀回,项羽大败。
此场大汉的立国之战史书上的记载就只有寥寥的五十四个字: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韩信)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费候陈贺)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我们无法从中感觉韩信的精妙指挥,着实惋惜。但想必定然是一场有着精妙指挥的战役。
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刘邦确实胜之不武,偷袭楚军。项羽确实是真豪杰,史官也是有节操的。
第二、史官是汉朝的,项羽此生唯一一败是在韩信手里,而韩信在大汉被定为乱臣贼子。
第三、有辱汉高祖的威名,此战中,汉高祖是韩信手底下的一员将领,实在是没什么好吹嘘的。此战大胜相比于彭城之战的惨败,刘邦显得太low了。
项羽一生作战无数,却只有垓下一败,他为我们深刻的展示了:你在赢,你也永远在赢,但你的每一次胜利,都只是将本该引爆的隐患推迟。隐患只能推迟无法消除,你如果失败了,哪怕一次,所有的隐患就会集体爆开,这会直接要了你的命!
楚国当世最大的势力,项羽一次次的胜利,项羽用自己的勇猛和才能碾压了一切,掩盖了诸多隐患。这一次项羽输掉了这场巅峰赛,也失去了他最后的筹码,迎接他的将是中国史上最壮烈的谢幕!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