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朱元璋诛杀开国元勋,和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有极大关系。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不惜将开国元勋全部送入太子府,让他们成为太子党的力量。不夸张地说,如果太子朱标造反夺位,朱元璋只会大呼我儿有气魄,而不会和朱标刀兵相见。
朱标相比于父亲朱元璋,性格上尽管优柔寡断了些,但以他的资历和能力,完全可以镇住开国元勋,所以朱标死以前,朱元璋也杀人,但很少对功臣集团动手。可是朱标一死,当朱元璋决定把皇位传给年幼的孙子朱允炆以后,功臣们的悲惨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既然是为孙子铺路,那么杀掉的都是最有能力、对皇权能够产生威胁的人,而留下来的则是能力次之,只会对皇权起到巩固作用的人,这个说法似乎没有问题。正因为如此,从大清洗活动中幸免的耿炳文一直被视为功臣中的末流人物,败给燕王朱棣以后,他又得到了庸将的评价。
可是,朱元璋给孙子留下的耿炳文,真的只是一位庸将、草包吗?
当然不是,耿炳文尽管在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中排不上头几名,但他也绝不是末流人物,朱元璋大封功臣时,专门将耿炳文列为和徐达一样的第一等,可见耿炳文绝非泛泛之辈。
耿家对于大明来说可谓满门忠烈,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是朱元璋的同乡,而他也对得起“君用”二字。自朱元璋起兵后,耿君用就带着儿子耿炳文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因功升任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和张士诚在宜兴展开激战,耿君用奉命率众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激烈战斗。在战斗中,耿君英勇战死,他死后,儿子耿炳文承袭父职,继续率领着这支军队。
耿炳文背有杀父之仇,所以他和张士诚作战时尤为英勇。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奉命攻取广德,进攻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是连接广德和宣、歙等地的战略要地,也是江、浙的门户。张士诚对长兴十分重视,派遣了重兵防守。可令张士诚没想到的是,耿炳文率军奔袭,以雷霆之势斩杀了长兴守将,攻占了长兴。朱元璋收到战报不可置信,他大为欢喜,将长兴改为长安州,在这里设立永兴翼元帅府,并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驻守长安州。
张士诚自然不会坐视丢失长兴这座重镇,为了夺回长兴,他让左丞潘元明和元帅严再兴率兵进犯长安州,耿炳文临危不乱,率众反扑,大败敌军。张士诚大为恼怒,决定以重兵围歼耿炳文,他让司徒李伯升率兵十万,分水陆两军向长安州杀来。
这个时候,耿炳文在城中只有七千守军,就连朱元璋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为了确保长安州不被张士诚夺回,朱元璋急令陈德等人率军增援。可是李伯升早有准备,他夜袭援兵营寨,将援兵击溃。眼见援兵溃散,敌军相逼,长安州内的守军人心浮动,耿炳文值此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他鼓舞士气,发动城中军民加固城防,决定死守长安州。敌人以重兵连续攻打长安州,但由于耿炳文早就将城池打造成一座坚固的壁垒,战前他又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所以张士诚的军队始终无法攻克长安州。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攻城战,城中守军大量阵亡,但李伯升仍没有攻入。在李伯升士兵疲敝之际,常遇春率大军增援。耿炳文和常遇春内外夹击,大败李伯升。
此战过后,朱元璋非常器重耿炳文,凡和张士诚必争之地,他都敢于交给耿炳文守卫。永兴是朱元璋和张士诚反复攻打的城池,两方从开战以来就没有放弃过对这里的争夺。朱元璋任命耿炳文为永兴卫亲兵指挥使,让他负责镇守永兴。耿炳文在永兴镇守了十年,几乎每战都是以寡敌众,但不论张士诚的军队如何猛攻,都无法攻克耿炳文像铁壁一样的防线。
等到攻守之势转换以后,耿炳文率军攻打张士诚,连战连捷,平地吴地,为父亲雪耻报仇。其后耿炳文跟随徐达、常遇春南征北战,先后平定了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等地,立有大功。
洪武三年(1370年),耿炳文擢升为秦王府左相兼陕西行省右丞,封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太祖排列功臣时,耿炳文因为守卫长兴的功劳,被列为一等。
纵观耿炳文的戎马生涯,他绝非庸将,他作战果敢英勇,敢于以寡敌众,尤其是守城有方,让张士诚无可奈何。
到洪武末年时,功臣中还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郭英是朱元璋的禁卫军统领,而耿炳文则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持重老将。
燕王朱棣起兵叛乱后,老将耿炳文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负责征讨朱棣,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五岁。朝廷号称让耿炳文统领三十万大军,但其实他只有十三万人。大军抵达真定以后,先锋遭到朱棣的袭击,耿炳文转移军队入城,其间被朱棣袭击,损失很大。然而耿炳文并非没有再战的能力,他的手上还有十万人,而守城是他的强项。朱棣深知耿炳文的能力,所以见耿炳文率众入城后,立刻就率军撤离了。
可是建文帝朱允炆听到耿炳文失利的战报后,认为耿炳文不堪大用,他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启用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然而李景隆才是真正的庸才,他的愚蠢,也导致了建文一朝的失败。
关于耿炳文的结局有两个说法,一说他死于真定一战,一说他在朱棣即位后自杀。
其实从和张士诚十余年的对峙就可以看出,耿炳文的能力在于守城,他的作战方式就是持重缓进,让他来对付急于打败朝廷军队夺取皇位的朱棣,其实是上策,如果再给耿炳文几次机会,可能永乐一朝将不会出现。只可惜建文帝急于求成,黄子澄识人不明,坑了耿炳文,也害了自己。
参考资料:
《明史》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