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挡了公孙弘的路?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当然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董仲舒和主父偃。
董仲舒很有才华,他给皇上说的那个天人三问把皇上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皇上对他那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歪理也兴趣盎然。
相比之下,公孙弘简直就是落架的凤凰。
怎么能挤兑走董仲舒对于公孙弘显得迫在眉睫!
当时的胶西王刘端是个凶狠任性的人,据说他在胶西国任意杀人,大臣和侍从都怕他,对于中央的政令他也执行的不积极,三天两头玩失踪。连皇上对他都很头疼。
想到这里,公孙弘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上书汉武帝说,董仲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治国安邦有自己的见地,学问又很好,正好可以去胶西国担任国相。
汉武帝一听,觉得这注意不错,就安排董仲舒建设地方了。
其实公孙弘明白,只要董仲舒去了胶西国就是羊入虎口,能活命的胜算几乎没有。
就这样董仲舒这个威胁算是扫清了。
接下来是主父偃。
说起来比起董仲舒,横空出世的主父偃杀伤力更大。这小子上了一封书就把皇上搞的服服帖帖的。
他现在得势的很,皇上恨不得天天和他在一起,升官速度跟坐了火箭一样。
怎么能扳倒他呢?
好像也没什么计策,只能静待机会!
机会说来就来。
这时候,主父偃要求皇上调查齐王,结果皇上调任他为齐国国相,但他到任后齐国国王死了。
消息传到长安,大家议论纷纷,皇上的态度也很不明朗。公孙弘马上明白,皇上是爱惜主父偃之才,拿不定主意。
他马上推波助澜说,皇上如果不杀主父偃,天下人都会觉得齐王自杀是陛下的预谋啊!
这句话果然厉害,皇上可不会背杀害刘氏宗亲的黑锅,当即决定杀主父偃,灭族。
就这样公孙弘轻易的扫除了两名政敌。为自己封侯拜相铺平了道路。
1
没有任何悬念,公孙弘当上了丞相,成为大汉朝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大臣。
幸福来得不易,但事到如今,公孙弘都不知道自己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
因为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花甲老人了!
公孙弘出生贫寒,曾经做过看守监狱的小官,后来因为官司连这个职位也被罢免。
实在无以为继,他只好去放猪。
收入微薄,生活困苦。
这么着,也不是个法子,贫寒的生活什么时候到头啊。
思来想去,公孙弘决定还是要读书当官。
于是40岁的公孙弘开始读书,专门研究《公羊春秋》。
除了读书,公孙弘还是齐国的大孝子,他侍奉自己的后母恭敬细致,也算是盛名在外的公众人物。
汉武帝建元元年的时候,朝廷下求贤令,地方官员就把公孙弘推荐了上来。
但第一次做官,公孙弘没有经验,他被汉武帝安排出使匈奴,回来后,写了一份报告,汉武帝看后很生气,一脸怒气,公孙弘一看皇上不满意,也不知道哪出了问题,但他觉得此地不能久留,于是上了一封辞职信,脚底抹油跑了。
到了元光五年,朝廷再次下求贤令,地方官员再次把公孙弘推荐了上来。
这时公孙弘已经70岁了。
相比于十年前,他有了更多的政治经验和圆滑世故的为官本领。
他外儒内法的行事原则也很得汉武帝欢心。
可以说第二次做官,公孙弘如鱼得水。
但还是有些小麻烦。
2
因为公孙弘为人狡猾,害怕再次冲撞汉武帝。
每次和其它大臣们私下拍板的事情要禀告皇上时,公孙弘总是最后发言,因为他要在旁边细心观察皇上的表情,仔细揣摩皇上想法。
如果皇上听后很开心,他就添油加醋的说一遍,如果皇上听后很生气,他就反过来添油加醋说一遍。
说白了,公孙弘在朝堂上就是一颗见风摇摆的墙头草。
这次和大臣汲黯一起奏事时,公孙弘又玩这套伎俩。
汲黯吃过很多次亏,不再信任公孙弘,于是当着皇上的面揭露了他。
汲黯说,齐国的人很狡猾,总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件事明明公孙弘是赞同的,现在看皇上不同意自己也见风使舵。
汉武帝听了汲黯的话,用质疑的眼神看着公孙弘,似乎在说,原来你是这种人。
这时候公孙弘不慌不忙的说,知臣者以为臣忠,不知臣者以为臣不忠。
也没有过多的解释。
汉武帝沉思了片刻,觉得或许汲黯对公孙弘不够了解吧,大臣之间互相误会也是有的。就没有追究。
还有一次也是在朝堂上,公孙弘又上演这样两面派的把戏。
汲黯忍无可忍,对汉武帝说,公孙弘身为朝中大臣,钱多财富,衣食无忧,但却生活简朴,家居简陋,穿着粗布衣服,盖着粗布被子。其实是一个欺世盗名沽名钓誉之徒。
汉武帝一听,又把目光盯上了公孙弘。
公孙弘说,没错,我这样做的确是为了博个好名声。但我听说齐桓公的辅政大臣管仲有三座豪宅,生活锦衣玉食。齐景公的辅政大臣晏婴吃饭只吃一盘肉菜,姬妾只穿粗布衣服。
他们的生活水平天差地别但都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生活水准和能力品格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大汉朝中最了解我的人就是你汲黯。你是一个明察秋毫的人,总是能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如果不是你,我的这些生活偏好皇上也不会得知。我要谢谢你呢。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解释,反而觉得他挺可爱,光明磊落是个好人。而汲黯未免有点吹毛求疵心胸狭隘了。
因此倒更喜欢公孙弘。
3
公孙弘成功的化解了自己的信任危机。为自己在汉武帝心中的分量又加了几分砝码。
但汲黯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就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
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汉武帝得了一匹西域宝马,非常开心,写了一首《天马歌》,没事就引吭高歌。
就在皇上唱的正开心的时候,汲黯说这首歌没有弘扬先祖的思想也没有抚育百姓的作用,不适合演唱。
这可惹毛了汉武帝。
没见过这么会泼凉水的人了。
汉武帝眼看就要发作。
公孙弘一看皇上不开心,这时候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时?
马上对汉武帝说,汲黯这个人心怀不轨,总是小题大做,应当灭族。
好在皇上觉得,汲黯是讨厌但也不至于该死吧。就没有处死汲黯。
公孙弘看一口咬不死汲黯,也就不再说话了,心想那就另找机会吧。
4
公孙弘知道皇上是顺毛驴只能顺着摸,于是总是当锦上添花的那个人,为自己博得了不少彩头。
如果和汉武帝的意见有了冲突,公孙弘总要第一时间上一封深刻的检讨书来反省自己。
所以皇上认为公孙弘这人还是孺子可教的。不像其他人顽冥不化。
在汉武帝朝发生过两件大事,就是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造反。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在休病假的公孙弘马上上表说,自己身为朝中大臣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责任都是我的,是我不够好,我请求辞职让位,把丞相的职位让给更适合的年轻人。
汉武帝看完公孙弘的检讨书后不仅没有让他辞官,还赏赐他很多东西,让他安心养病。
凭着这种两面三刀,铲除异己的为官技能,公孙弘成为汉武帝在位54年启用的13位丞相中唯一善终的丞相。
算是平安落了地。
参考资料: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