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溥仪 > 父亲 >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趣爱秀 2021-08-30 17:45:14 原文链接:网络

在历史的滚滚洪流面前,个人的爱恨恩怨无比渺小,曾经老死不相往来的仇人,最终也可能握手言和。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溥仪与熊秉坤1961年见面

这是一张1961年拍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两位老人坐在一起,侃侃而谈,相视而笑,犹如多年未见的挚友,

但人们可能想不到,他们曾经是不共戴天的死敌。这两人的身份都不简单,左边的这位,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清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而他右边的老人名为熊秉坤,正是他,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由此宣告了清政府的倒台。

昔日造反的乱臣贼子,最终却和被自己亲手推翻的皇帝坐在了一起,时代的变换令人吃惊,而回顾这两人的人生经历,也都堪称波澜起伏,精彩十分。

1885年,熊秉坤出生于湖北江夏的熊家湾。由于他的父亲不幸英年早逝,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一家人只能靠亲戚的接济勉强维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熊秉坤自然也没有条件去上学读书,于是他小小年纪就进入商店,从学徒一步步做起,努力养家糊口。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1912年的熊秉坤

等到年龄大了一些后,熊秉坤去到武昌码头一带做搬运工,凭着一身力气赚钱,也就在这时,他遇上了一个重要的时机——晚清朝廷为了维护统治,一直希望改革旧制,训练新军,而其中的陆军第八镇便在武昌招兵。

熊秉坤于是便参军入伍,进入了陆军第八镇的工程第八营。原本熊秉坤进入军队,只是单纯为了领军饷,讨一口饭吃,但就在军队里,他被一群特殊的人吸引了,他们组成一个秘密组织,组织里的人虽然是朝廷的士兵,却在暗中宣传推翻打倒清政府,介绍先进的民主革命理论。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清末新军

他们所宣讲的话语,为熊秉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过去他虽然过着苦巴巴的日子,也知道大多数百姓都一样悲惨,却并不明白造成这一切的背后原因,而直到现在,他才逐渐明白到,腐朽无能的满清朝廷,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它专制落后,掠夺民脂民膏,只有推翻这个朝廷,才能解放普罗大众。

自古以来,造反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反贼一旦被发现,都难逃全家抄斩,但熊秉坤并没有因此退缩,他加入了这个名为日知会的团体,不断阅读革命书籍,同时在军队里暗中发展支持起义的力量。

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所打造的新军,内部却生长出反叛的种子,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征兆。也正是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日里,剧变忽然发生,1908年11月14日,年仅37岁的光绪皇帝暴死,由于他膝下没有儿女,慈禧太后选择了光绪亲弟弟摄政王载沣的儿子溥仪来继承皇位,但这位实际掌控朝政大权30年的太后,第2天也离开了人世。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老年慈禧太后

皇帝和太后先后去世,震动了朝廷中央,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半个月后,朝廷重臣们按照慈禧生前的旨意,在太和殿为年仅3岁的小溥仪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整套流程仪式繁琐又复杂,据说年幼的溥仪受不了反复的折腾,在太和殿里当场闹腾起来,坐在龙椅上哭个不停,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只能尽力安慰,告诉小皇帝:“别闹,别闹,快完了,快完了。”

而这一句不吉利的快完了,似乎也昭示了王朝的未来。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溥仪(右)和弟弟溥杰以及父亲载沣

而在遥远的武昌,革命派和朝廷的斗争更加激烈。日知会因为活动被发现而遭到捣毁,9名主要成员被捕入狱,没有被发现的熊秉坤,加入了另一个团体共进会,而共进会则奉孙中山为革命领袖,坚信打倒清政府,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而熊秉坤在工程第八营内部,发展了200多名共进会秘密会员,他被任命为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的9月,共进会成员们召开会议,制定起义方案,会议中熊秉坤自告奋勇,提出由自己率领工程营的革命军,偷袭攻下军械库,这一建议得到了众人的同意。

但在这一年的10月份,共进会的另一个成员孙武,在制造起义时使用的炸弹时,不慎引发了爆炸,引来了巡捕的搜查,革命党人的文件和旗帜落入朝廷手中,湖广总督当即下令武昌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眼看情势危急,再等下去就是坐以待毙,熊秉坤等人决心殊死一搏,提前起义。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武昌起义炮兵

1911年10月10日,这是改变历史的一天,武昌城门紧缩,往来的士兵到处搜查可疑人员,第八镇上下人心惶惶。熊秉坤趁着早饭的时机,找到了革命党在各个部队中的代表,通知他们说:“我们的名册已落入敌手,被捕杀头只是早晚的事。与其坐而等死,不如起义造反。

再说我营是防守军械库的,应该首先起义,为其他各营起义供应武器弹药才是。”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同,于是他们决定今晚7——9点之间起义,以三声枪响为号,大家一起除掉想要镇压的长官,然后占领军火库。

当天晚上,一个排长在巡视时,发现了形迹可疑的革命党士兵们,熊秉坤率先动手将其击毙,随后他跑下楼吹响了集合哨,朝天空连开3枪,顿时各路革命士兵,按之前的计划同时发动,工程营乱成一团,枪声大作。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武昌起义成功,湖北军政府成立

这一晚,熊秉坤率领的工程营革命军,配合其他队伍里应外合,完全控制了军械库,随后他们更是利用从中取出的武器,直接攻打湖广总督署,在整整一夜的激战后,清军失去斗志仓皇撤走,革命军占领总督署,武昌起义就此成功!

武昌的胜利,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之后的40天内,全国十几个省先后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政府再无无力镇压,满清皇族一度试图谈判,但此时的朝廷早就已经失去了人心,掌握军权的袁世凯背叛朝廷,最终宣告了清廷的覆灭。

第二年的2月,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不再是皇帝的溥仪,在紫禁城内又度过了几年时间,但后来还是被国民政府赶了出去,他从此住在天津的租界里,一直试图恢复清朝皇室的影响力。但一件事的爆发,让溥仪彻底和国民政府决裂。

1928年“大盗”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用炸药炸开了清朝皇陵,从中抢掠走了大量的珍贵陪葬珠宝。溥仪因此十分不满,向国民政府表示强烈抗议,但孙殿英靠着用盗取的宝物贿赂国民党高层,使自己免于承担责任。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溥仪在天津寓所,一身现代装扮

溥仪自此不愿意再与国民政府合作,当日军占领东北后,他选择了接受日本人的邀请,在东北担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但这个皇帝实际上只是日本人的傀儡,没有任何实权。直到日本战败,苏联红军横扫关东军,溥仪沦为了苏联人的俘虏。

至于熊秉坤,因为他在武昌起义中有功,被国民政府封为陆军少将,之后他因为反对黎元洪,遭到通缉追捕,不得已逃亡日本,在那里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后来熊秉坤又回到中国,随军征讨复辟的袁世凯。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后来熊秉坤一直在国民政府中就职,干过许许多多的工作,参加了孙中山的葬礼,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反对蒋介石的绥靖政策,一直力主抗战到底。日本投降后,熊秉坤从军队退役,发文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政策。当人民解放军攻占武汉时,熊秉坤还在帮忙维护治安,后来成为了新中国的政协委员。

1961年,正值辛亥革命50周年,熊秉坤作为当年革命志士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盛典,而就在这里,他见到了一个一个特殊的客人:溥仪。此时的他已经被毛主席特赦,成为了新中国的一个普通公民。溥仪端着酒向熊秉坤致敬:

“辛亥革命,你们推翻了封建统治,打倒了我这个当年还是小孩子的皇帝,让我能顺应历史潮流,改造为新人。为表达谢意,容我敬你一杯。”

熊秉坤则回答:

“承当不起,我们过去是夙敌,你是皇帝,我是乱民;今天是共产党领导,冤家路宽,大家择善而从,成了朋友,都做了新人。新人做新事,让我们为国家昌盛,民族兴旺共同干杯。”

溥仪下台早有预兆?登基大典上,父亲摄政王不停说:完了,快完了

溥仪(中)和熊秉坤(右)鹿钟麟(左)合影

过去的一对仇敌,经历了几十年的岁月洗礼,跌宕起伏,最终在新中国治下冰释前嫌,消除宿怨,迎来新的时代,这正应了那一句老话: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