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金庸 > 崩塌 > 岳不群 > 虚伪 >

金庸笔下人设崩塌的3人,岳不群虚伪人尽皆知,此3人虚伪无人知

趣爱秀 2021-08-30 10:38:29 原文链接:网络

武侠故事都是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编出来的,而只要是编出来的东西就难免会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即便是金庸的故事也必然存在这样的问题。

比如《天龙八部》中萧峰被仇恨蒙蔽,居然听信谗言将那段正淳视为带头大哥,且不说段正淳当年年龄不大,不足以统领群雄,要知道他可是大理皇室人员,中原群雄岂会听他调遣?可为了让萧峰“求不得”,金庸也只能将错就错地写下去,让阿朱惨死萧峰掌下。

金庸笔下人设崩塌的3人,岳不群虚伪人尽皆知,此3人虚伪无人知

岳不群剧照)

不过本文要聊的却不是影响剧情走向的重大漏洞,而是关于几个角色设定上的漏洞,有那么三位高手,他们算得上是设定上就有矛盾之处,明明被定义为得道高人,但心胸却如恶人一般。

一、尔虞我诈的武林

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旦涉足江湖之中,则难免被一些爱恨情仇所牵扯,于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发生,要在这个世界中生存下来除了变强,还可以包装自己。

比如像是《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那样,他表面是个正人君子,是正道门派华山派的掌门,人称“君子剑”,但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为了壮大华山,也为了提升自己的武功,他连自己身边的亲人和弟子也可以利用,最终在修炼了《辟邪剑谱》中的武功之后丑态百出,死在小尼姑仪琳手中。

当然,有人可能会以“他是为了门派壮大”来替他解释,但岳不群本性阴险,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可岳不群的虚伪几乎是世人皆知的,甚至如今人们提到“岳不群”三个字之后,脑海中蹦出来的就是“伪君子”这个头衔,而金庸笔下有三人的虚伪却是无人知晓。

二、得道高人,渡人渡己

天下武功出少林,金庸笔下的武林也是以少林为尊,可世人敬仰少林绝不仅仅是因为少林寺中卧虎藏龙,而是因为少林派中有不少得道高僧。

金庸笔下人设崩塌的3人,岳不群虚伪人尽皆知,此3人虚伪无人知

(扫地僧剧照)

金庸笔下有不少重要的事件就是由少林寺来主持公道的,比如《天龙八部》中的少室山大战,在此一役中,少林派就登场了一位得道高僧,他的登场在场群雄黯然失色,那人便是扫地神僧。

金庸在扫地僧这个角色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仅一次登场,他就让世人明白了“得道高人”这四个字的含义,当萧远山父子与慕容博父子加鸠摩智的组合剑拔弩张之时,他出手化解了这场危机。

他先是让慕容博陷入假死,又让萧远山陷入假死,尽管萧峰一掌将他打到吐血,他也全然不在意,只是拖着萧远山、慕容博的尸身离去,将世间一切的罪孽都揽在自己身上,继而将萧远山、慕容博二人点化,这便是一位得道高人该做的事,渡人也渡己,境界已非书中其他角色所能相比。

三、虚伪的高人,渡厄渡劫渡难

而类似的剧情也发生在《倚天屠龙记》里,书中那屠狮大会又是由少林派来主持公道,不过此时少林派中最有威望的三位高僧却显得不那么正派,这三人便是渡厄、渡劫、渡难。

金庸笔下人设崩塌的3人,岳不群虚伪人尽皆知,此3人虚伪无人知

(阳顶天剧照)

照理说,常年深居少林寺中面对青灯古佛的少林高僧应该是四大皆空的,对于俗世之事应是看淡了才是,然而少林三渡却不是如此,他们在少林寺中潜心习武居然是为了报仇。

原著道:“黄脸老僧道:‘自然识得。老衲若非识得大英雄阳顶天,何致成为独眼之人?我师兄弟三人,又何必坐这三十余年的枯禅?’这几句话说得平平淡淡,但其中所含的沉痛和怨毒显然既深且巨。张无忌暗叫:‘糟糕,糟糕。’从他言语中听来,这老僧的一只眼睛便是坏在阳教主手中,而他师兄弟三人枯禅一坐数十年,痛下苦功,就是为了要报此仇。这时听得大仇人已死,自不免大失所望了。”

这少林三渡的设定岂不滑稽?明明是顶着“少林高僧”的形象,心中却被那仇恨蒙蔽,这如恶人一般的思想境界是如何配得上“得道高僧”之名的?

金庸笔下人设崩塌的3人,岳不群虚伪人尽皆知,此3人虚伪无人知

(渡厄剧照)

而且根据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的说法来看,要将武功练到绝顶之境,不仅需要天赋过人、苦心习武,更需要有救世济人的胸怀,这少林三渡哪里符合条件了?明明记仇,却一副高僧的姿态,岂不虚伪?

只能说这三个角色的设定是存在矛盾之处,高僧的形象也随之崩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