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台《燕云台》,画面中常能看到一些头顶剃除全部或部分头发的人。
这种发式叫髡发,在古代一些少数中都很流行,并不限于契丹族。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就有一块区域专门介绍髡发。据展板上说:髡发,就发式而言,契丹、女真、党项、蒙古各族皆髡顶,余发或散垂或扎辫,形制不一。北方外,在古代中国南方各民族也常见此发式。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等待封官,不久吴王夫差灭了越国后,势力强大,带领披发左衽的吴兵乘机攻打陈国,陈君连夜潜逃,孔子还是按计划去主持祭祀仪式,被弟子们强拉上车,逃出陈国前往蔡国。后来,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展厅里陈设有4个蜡像髡发人头,分别是契丹、女真、党项和蒙古族的样式,另有来自壁画、砖雕、绘画和陶俑等的11个髡发图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虽说都是髡发,但形制也有很大差别。
据资料显示,这些髡发样式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首领要求。西夏党项族的髡发就始于李元昊时期,是李元昊带头并要求愿大家做的。党项族的先民是西羌,羌族的发型是披发和辫发,党项族的发型也承袭了下来。李元昊在建国前夕,革党项族旧俗“先自秃其发,然后下令国中,使属蕃遵此,三日不从,许众杀之。于是民争秃其发,耳垂重环以异之。”
二是敬畏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当时的人们认为应当直面上天,所以把头顶的头发剃光,更好地与上天交流。
三是方便游牧。这种猜测认为游牧生活中为了方便所以选择了髡发的发型,髡发可以防止头发阻碍视线,还方便打理,是游牧生活居家旅行必备发型。
由于历史上关于髡发的资料有限,除了李元昊让党项人髡发确有记载外,后两种都是猜测。也欢迎有知道原因的朋友来交流。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