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如乐章,自有其规律,朝代轮转的时代,兴衰皆无常,而最为可惜的,当属汉唐故事。
汉朝之所以灭亡,史籍常将其归咎于恒灵二帝。
事实却也如此,汉恒帝,虽然少年老成,用十三年隐忍阴死了权臣梁翼,但当政之后的所作所为,却完全没有隐忍时候的英明神武。
(少年老成也无用)
他的存在,让汉朝朝着灭亡道路,迅速前行,无怪乎当时的人无奈谈及汉朝官员时,最常说的是: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秀才都是没文化的,至于孝廉,那更是不肖子孙居多。
污秽之途,也有清流,任何王朝即便到了最后,依旧会有坚持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
今日主题说风骨,李膺就当之无愧是大汉朝最后的风骨。
按照史书的记载,这李膺算正儿八经的读书士子,生性刚正不阿,行事果敢刚毅。
所到之处,贪官见愁,宦官见怂,算那时候一等一的狠角色。
(天下楷模)
他去了青州为官,下面的郡县长官看见了一个个丢官弃印,深怕被清算。
他去往边塞掌军,时不时侵扰大汉的鲜卑人,看见了闻风丧胆,直接遁走。
即便面对权倾天下的大宦官中常侍张让,李膺依旧不假颜色,直接让胡作非为的张让弟弟张朔闻风而逃。
李膺得知之后,依旧不依不挠,抓了张朔之后,问清罪证,就直接将这个中常侍张让弟弟见了阎王。
连带着,也让汉恒帝,深切认知了李膺的倔强和风骨。
史籍记载,这件事之后,大大小小的宦官们,面对李膺,一个个都老实窝在宫殿中,连门都不敢出。
惹得汉恒帝好奇,问询后得到的答案,让恒帝哭笑不得:害怕李校尉。
朝堂乌烟瘴气时刻,出了李膺这样的清流,顿时让他成了时代标杆,也让无数人崇拜不已。
一般而言,报得大名,当了楷模的人,难免会有人忌恨,进而出现事故。
这不,成了楷模的李膺也是如此。
(宦官)
公元166年,李膺在抓捕河南术士张成,后得罪了宦官集团,悍然将张成处死,也让官宦集团深恨李膺。
早就积累的怨恨,让宦官们开始同心协力告状。
日日说,夜夜告,一来二去,汉恒帝怒了,欺负我的人,你真以为自己是风骨、楷模、标杆就敢为所欲为吗?
于是,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动乱,因李膺的正义举措开始了。
拒不执行调查,诬陷李膺的陈蕃被罢免,文官偷偷下课,让李膺失去了仰仗,悲催的下狱。
汉末最后的风骨,在监狱唱起了铁窗泪。
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无数士子贤才开始奔走呼号,营救李膺。
这群人也纷纷受到牵连,数百人因此入狱,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
(汉献帝也是背锅侠)
如果不是汉恒帝大赦天下,李膺估计性命难保。
公元167年,汉恒帝去世,汉灵帝继位,帝王轮转,朝堂权利也要重塑。
窦太后临朝,外戚联合陈蕃共同执政打击宦官集团,却在斗争中失败,宦官成了朝堂主角。
眼看宦官一个个身居高位,胡作非为,李膺还有无数有识之士怒了。
公元169年,士人们的联合反对,让宦官集团愤恨进而报复,无数如李膺、杜密、范滂这样的名士,全部下狱唱铁窗泪。
这次党锢之祸牵连更广,七百多名人下狱,一百多被人冤死狱中,引发了严重的后果,也唱响了汉朝覆灭的序曲。
士人闹事,皆因为对汉朝还有一丁点希望,当他们眼中最后的希望,在轮番打击之后,彻底消失之后,失去了文人士子的支持,汉朝哪还有存续的根基?
(混战的三国)
专横,暴力对待这两类人,无疑是取死之道,一个引线就足以引爆整个王朝。
随后不久,黄巾之乱来了,然后的然后,大家都知道了.........
至于李膺,也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不愿逃亡,坚守节操,最后被拷打而死,妻子被流放,用生命践行了心中的忠义。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