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春节,对于崇祯帝来说是无比痛苦的,他丝毫感觉不到新年的任何气息。随着各地的形势不断恶化,大明江山已经是大厦将倾。为了做最后一搏,朝廷添兵买马,可最关键的问题是国库空虚,兵饷奇缺。
国库空虚对于崇祯来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 事情,从他即位开始就是这样的。而这次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大臣们纷纷上奏皇上,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动用内帑”,以充兵饷。
什么是“内帑”呢?明代自朱元璋开始,便设立了内库,这部分资金是专门用于皇室开支的,就好比是清代的内务府三库。内帑包括二部分:一是金花银;二是轻赉银。金花银是供后妃采购珍宝等奢侈品的开支及宦官、宫女的俸禄;轻赉银是皇室、功勋大臣以及京师卫队武臣的俸饷。
大明朝代代积存,内帑是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尤其是万历皇帝在位的几十年间,搜刮民脂民膏,年年追加宫内开支的预算,仅万历一朝就积内帑银达千万两。加上其他,据大臣估计,其数最少也在三千万两之巨。然而,崇祯却哭丧着脸对大臣说:“内帑如洗,一毫无措。”意思是说,内库已经拿不出银子了。
进入三月时,京师的形势更加危急,国库中仅存银八万两,很明显这点钱用于军费无疑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崇祯只好让皇亲国戚、功勋大臣等捐银助饷。
向大臣摊派这事崇祯也不是第一次干,当年就曾遭到反对。可为了维持局面,崇祯只能如此,他亲自撰写了一份助饷诏书,言辞十分哀痛。而且他决定从岳父周奎(周皇后之父)那先入手,派出太监徐高前去索捐。
崇祯定下了标准,周奎应该主动拿出五到十万两。可周奎却一口回绝了,说:“我哪有这么多银子!”徐高恳求再三,周奎就是不松口。徐高大怒:“老皇亲如此吝啬,朝廷便没救了。请不要再装穷了,若朝廷败亡故,积存再多的金银财宝有何用呢?”
周奎没办法,只好答应捐出一万两,崇祯得知后十分不满,勒令再捐一万。周奎不肯,暗里求女儿周皇后在崇祯面前说情,皇后不敢,只好拿出自己的五千两交给父亲,余下的五千两让他自己想办法。
谁知,周奎贪财如命,不但没有出自己的五千两,反扣留了女儿所给的二千两,仅捐出三千两。其实周奎家财万贯,只是不肯助饷而已。后来,李自成进城追赃时,从周奎家抄出白银52万两,珍宝无数,合计亦数十万两。
在追捐周奎家后,徐高又动员外戚太康伯张国纪、田弘遇等人,可是费劲了口舌,每家仅答应捐出一万两。崇祯帝又亲自动员太监和大臣们助饷。太监王之心最富,家产在千万两以上,而他却对崇祯说家境不济,最后也勉强捐了一万两。
太监曹化淳、王永祚都是几朝太监,家资甚丰,可也仅捐万两。崇祯见平常唯命是从的太监,也居然不肯助饷,不觉盛怒,严厉训斥他们。太监们不敢公开反抗,便暗中在宫墙上留言:“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大臣们一听要捐钱,个个也装起穷来。首辅陈演说自己是清官,哪有银两可捐出。然而后来农民军追赃时,他被一位仆人告发,从一处地窖就挖出黄金四万五千两、珍珠一斗。而且还被起义军动刑追索,最后一命呜呼。
有的大臣则借故离开京城,避开捐助。多数不能离京的,都在想法逃避捐银。有一个户部侍郎想出一个高招,他故意将府上的朱漆门刷成黑色,以示破旧。而且干脆把围墙弄得东倒西歪,在于门上写下“此房急卖”,太监赶到府上一看是这个情形,自然也就开不了口劝捐。后来此法在京城得到推广,京官们纷纷效仿。
一时间,为了逃避助饷,北京城里的穷人满朝,大臣、皇亲、太监们丑态百出,极尽穷酸之相。崇祯帝见了又可恨又好笑,但也没办法,大明是你老朱家的天下,你自己都不愿意出钱,谁还愿意出呢?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