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7年的春天,北宋一朝最负盛名的将军狄青在陈州知州的任上病逝,享年五十。史书记载狄青的死因是“疽发髭,卒。”翻译成白话就是胡子里长了一个疮,病死了。在中国史书上,凡是“疽发”而死的,不是抑郁就是投毒。狄青在当时的北宋政坛颇受尊敬,皇帝信任他,文官敬重他,军人喜爱拥护他,因此,投毒的可能性很小。如此,一代名将狄青便是郁郁而终的。是什么让这位驰骋疆场的将军落下心病以至郁郁而终?答案是欧阳修的一封秘密报告所引发的针对狄青的人事调动。
文官化了的狄青的画像
时间回到一年前,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的七月初六这天。当天翰林学士欧阳修向皇帝提交了一封弹劾报告。这封弹劾报告的读者是唯一的,就是仁宗皇帝本人。像这样直接给皇帝打的报告,无疑属于绝密级,只有在皇帝认为有必要下发之后,才会根据需要扩大读者人数。在这封弹劾报告堪称同类文章的典范。
影视剧中的欧阳修
文章一开头,欧阳修就牢牢抓住了皇帝的心理。欧阳修写道:我听说能够尽忠的臣子,不敢回避难言之事;善于驭下的人主,常常想听道难言之事。惟其如此,才能做到上下之间信息通畅,阴谋诡计无法得逞,灾祸混乱不能产生。……什么事情,如果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唯独人主不知道,那才是莫大的隐患。我今天要说的,正是天下尽人皆知,唯独陛下不知道的事情。如今士大夫不分贵贱,跟亲戚朋友们谈的,普通百姓街谈巷议的,都是这件事。可是却没有人告诉陛下。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事属隐患,危害还没有暴露,所以人们也很难说明。
宋仁宗
欧阳修说的这件莫大之隐患,究竟指什么?欧阳修弹劾的对象,这桩隐患的核心危险,正是当时的枢密使狄青。宋代设置枢密使专管军事,比宰相低半级,跟宰相一样属于宋朝的中央领导集体。那么,狄青究竟犯了什么错?枢密使狄青出身行伍,号称武勇,早年在陕西与西夏人作战时便获得了作战勇猛的名声;四年前,广西侬智高叛乱,狄青主动请缨讨伐,夜袭昆仑关,打出了威名,彻底平定了叛乱,立了大功。同样在四年前,朝廷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狄青进入到中央领导集体的行列。如今四年过去了,我们没有发现狄青犯过什么明显的错误,然而狄青的不幸正在于他拥有深受军人爱戴的名声。
如今的昆仑关
也就是说,这个莫大的隐患,就是宋朝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狄青深受军人的爱戴。管理军队的人深受军人爱戴,按常理说,没什么不对。而狄青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的综合素质,欧阳修也是推崇的。作为军事指挥官,狄青了解军人,懂军事,能带兵,有军功。而欧阳修担心的,正是狄青的如此靠谱。狄青的这些优点,对他来说都是危险的。
狄青戎装像
如果狄青出生在唐代,那他绝对是朝廷倚仗的将军,可惜,他生在宋代,生在中国历史上对军人最为防备,对武人最为鄙视的时代。狄青出身行伍,也就大头兵,按照宋代的规定,兵士要在脸上或手臂上刺字,刺上其所属军队的番号,以防止其逃跑。刺字在古代本就是一种刑罚,这种刑罚就是“黥面”。在兵士脸上刺字起于晚唐五代的乱世,将军人与犯罪受刑的囚犯等而论之,足见军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一个脸上刺字的大头兵,居然做到了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狄青简直是破了天荒。然而,让欧阳修忧心忡忡、坐卧难安的,就是“狄青以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这一事实本身。
林冲被刺字充军
同样的一句话,欧阳修在这封弹劾报告里说了两遍,一遍是“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不唯国家不便,亦于其身未必不为害。”意思是:武臣掌管枢密院有能得到军人爱戴,不仅对国家来说不方便,即使对他本人来说也有可能造成伤害。另一遍是“但武臣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不计青之用心如何也。”意思是:武臣掌管枢密院而为军人所喜爱,当然是不合事体的,不管狄青本人的用心如何。
欧阳修为什么这样说?不为其他,就因为那些同样脸上刺字的士兵会爱戴狄青,以狄青为荣,团结在狄青周围。而这种爱戴与团结,很可能会形成某种危害政权稳定的力量,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在报告的最后,欧阳修建议仁宗皇帝罢免狄青的枢密使职务,把他调到外地出任知州。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保全狄青的忠诚。
欧阳修如此针对狄青,他们两个有什么私仇吗?至少从目前留下的文字资料中看不出什么蛛丝马迹,而且欧阳修也算是一个心胸豁达、顾大局的人。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欧阳修弹劾狄青恰恰是为了狄青好,为了宋朝国家好。欧阳修的报告里并没有夸张,关于狄青,开封城里早已经谣言四起了。这一年阴雨连绵,开封城里发了水灾。狄青家的房屋也受了灾,于是狄青就搬到了大相国寺去借住。佛寺和宫殿都是高台建筑,不怕水。于是,人们就看到狄青在大相国寺的高台之上、飞檐之下,指挥兵士做这做那。狄青长得高大威猛,有大将风度,远远望去颇有气势。但是,这里突然出现一个刺目的颜色,狄青的身上穿着一件浅黄色的袄子。
大相国寺
自唐后期至北宋,黄色逐渐成为皇帝专用的颜色。在大相国寺如同宫殿般巍峨的殿宇下,狄青竟然穿着浅黄色的袄子出现,这就让某些人很自然地想到了一些不该想到的东西。我们知道宋朝的开国皇帝,正是通过一场“黄袍加身”的军事政变建立了大宋朝。狄青如今专管军事,又颇受军士爱戴,如今更是身着黄色袄子,别有用心之人当然可以借此发挥,对狄青展开攻击。按照欧阳修给皇帝的报告,近日以来,谣言已经越传越厉害了,甚至有人说狄青这个人命应图谶;狄青家的上空在夜里能看到火光。总之,狄青不是一般人,再让他掌管枢密院是危险的,恐怕要出事。当然,这不是因为狄青曾经有过任何违背忠诚的行为,只是因为他的行伍出身,他脸上的刺青。
宋太祖黄袍加身
刺青是狄青最为醒目的标志。这个刺青一方面成为他铭记君恩,激励兵士的“骄傲”标志;另一方面也成为他受人轻视的“惭愧”印记。狄青在担任河北军区司令员时,一次当地军政首脑联欢,席间有个妓女白牡丹给狄青敬酒,竟然说:“劝班儿一杯酒”。翻译过来就是,这位脸上刺字的哥哥,我来敬你一杯酒。当着众多文官的面,狄青隐忍不发,直到第二天才去将白牡丹一顿暴打。一个妓女都能嘲笑挖苦军区司令员,谁给他的胆子?当然是全体文官给她撑腰,那谁又为全体文官撑腰呢?答案是宋代以文制武、崇文抑武的制度为文官撑腰。
宋代文官
欧阳修的报告递交后不久,仁宗皇帝便罢免了狄青的枢密使职务,将他调往陈州出任知州。狄青从此落下心病,最终郁郁而亡。
影视剧中的宋仁宗
狄青的悲剧,像极了一则名为“青蛙的尾巴”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艾子将船停泊在海岛,听到水里有人在哭。一个声音说:“昨日龙王有令,水族有尾巴的都要砍头。我是条鳄鱼,害怕被杀,所以哭。你一只青蛙,又没有尾巴,哭个什么劲儿呢?”另一个声音回答说:“我如今看着是幸而没有尾巴了,可是,就怕龙王要追究我做蝌蚪时候的事儿啊!”狄青,一个忠诚可靠、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的武人,竟然会因为他的功勋卓著、能征善战而遭到危言耸听的弹劾,尽管弹劾的发起人也不否认狄青“迄今为止”的忠诚可靠,可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脸上刺字的军人,即便后来他已经不再是军人,可是他的军人出身永远都在。一只伟大的青蛙,因为蝌蚪时期的尾巴,被他所忠诚于、服务于的朝廷所鄙弃,郁郁而终。
《大驾卤簿图》中的宋代武人形象
狄青的死,欧阳修逃不了要负间接责任。但是,若让他扪心自问,欧阳修一定不会有丝毫歉意。因为他所做的,是当时社会中最正确的事情——防范武人,特别是军人。刺字就意味着危害政权的可能,必须压制,以防患于未然。这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防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官集团对朝廷国家承担的责任。因此,它是即正义又正当,是军人职业化与文武分途造成的必然结果。狄青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特定的产物。
(以上是本期内容,如果您喜欢,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假道伐虢的故事告诉我们,糊里糊涂,目光短浅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徐晃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孟达的下场有多惨?
太监净身过程是怎样的?揭秘你不知道的阉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