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神女守峡江

趣爱秀 2021-08-26 19:59:25 原文链接:网络

神女守峡江

神女峰下烟浪轻(图片来自网络)

留白比填充,很多时候更需要考究

估计也是初冬,就在我站的地方,有人在同样凝望。这一望,相隔二千二百多年。

粗布长衫,步态轻盈,有阳光从云端投来,有箫声起。

这宋子渊,对着一峰山石,气定神宁,又心如江涛。

山石之中的树叶红了,峰被子渊奉为神女,守在峡江之上,朝代更替,万千故事接踵而来。

宋子渊,又名宋玉,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楚国鄢城(今湖北宜城)人,辞赋极强,和他的师傅屈原合称“屈宋”。

子渊还长得十分俊美,风流倜傥,成为两千多年来公认的美男子。

这样的人在巫山之阳,自当是要有故事的。

石峰巍然千万年,这日格外特别,云雾之中,若隐若现,一笔重,一笔轻,一笔是焦墨浑实,剩下的是留白。

留白比填充,很多时候更需要考究。

子渊陪着楚襄王而来,对着这巨幅留白遐想。

还是在四年前,也就是楚襄王十七年,即公元前282年,也是子渊,也是云雾缥缈,也是这万千留白。那日里宋子渊陪着楚襄王,遐想之中留下的《高唐赋》成为千古奇篇。

神女守峡江

《高唐赋》的概述图(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高唐赋》里,巫山之女飘然而至,不仅模样奇美无比,还真情真性,春意泛滥,自愿向先王(楚怀王)荐枕侍寝。朝行云,暮行雨,云雨之间,缠缠绵绵,好不自在。

可如果就只有这《高唐赋》,或许后面仍会发生很多故事,但肯定没现今这如此精彩了。

这次是楚襄王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78年,其实才短短四年时间过去,还是这巫峡,还是这滔滔江水,还是这云吞雾绕。楚襄王还是楚襄王,宋子渊也还是宋子渊。变了的,是战国的形式。上次来巫山高唐时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83年,襄王与秦昭王在鄢邑友好相会;同年秋天,两人又再次在穰邑相会。一年之间,两国君王相会两次,可见是形势大好。而且,早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楚国,能和号称“虎狼”的秦国国君一年相会两次,楚襄王自是洋洋得意,趾高气扬。

这次,子渊陪着襄王又来到高唐之上。

文人喜怀古思情,以古喻今,何况是风度翩翩,才高八斗的宋子渊。

看树树红叶在山峰之巅随风而动;听阵阵涛声在山谷之中回荡起伏。还有云雾缭绕,同样留白万千。

肯定是会有水酒的,推杯换盏之中楚乐渐起,楚腰纤细,翩翩而舞。

微醉。

子渊自当和襄王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得意之作《高唐赋》,讲起那与楚怀王亦真亦梦的巫山之女。

故事里的女子总是充满遐想,要比这眼前的楚腰具有更多的吸引力,襄王此时已经醉意朦胧。那时的三峡远离中原,儒家教条尚未兴起,襄王自不会管什么伦理纲常,只想着在这高唐之上能也赴云雨。

那夜涛声照旧,但神女一直未来。清晨起床的楚襄王郁郁不欢。

神女守峡江

巫山神女(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于是,《神女赋》成了子渊在云梦台献给楚襄王的又一份礼物。

巫峡之上的一峰山石,从《高唐赋》到《神女赋》,就这样活脱脱地被宋子渊塑造成了一位姣丽多姿,超尘绝世和情思绵绵的神女形象。

这神女在云雾之间或藏或露,似娇似羞。

这神女在江水之上忠贞不渝,守望千年。

宋子渊,用奇思妙想给楚襄王的内心画下了万千留白,用神来之笔让一夜春梦热闹了两千多年。

巫山神女,由此开始扬名天下。

“神女之辩”的话题,就这样也跟着热闹了两千多年。

其实,在宋子渊的两篇词赋之前,当地就有了“神女”传说的民间雏形。但这一山野传说,却成为两千多年来文学史中人物形象塑造的一大奇事,只因执墨的人是俊美潇洒的宋子渊,只因故事的主人公有淫乐无度的楚襄王,只因这巫山神女带给了世人太多留白。

于是,巫山神女的故事被不断从俗到雅,又从雅到俗的传承,不断转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文学思辨的过程,还是一场思想讨论的过程,更是一次人性解放的过程。作为母体文学素材的“巫山神女”,一遍又一遍出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和梦里梦外。

有些人的梦里,神女忠贞坚毅,唯美奇幻。

也有些人的梦里,神女淫邪妖媚,放荡无度。

从神性到世俗,神女的形象在变,连宋子渊的形象也跟着在变。

有人说宋子渊忧国忧民、志向高洁。

也有人说宋子渊烟花酒肆、才多情滥。

字里字外,人心在变,世事在变,只有被喻为神女的巫峡山石一直默默无言。

峰耸立,云起。

神女一直站着,看不同的人走来,又走去。

来来去去的人太多,随便说几个名字,都足以让人仰望。这些人,或许相貌没有当年的宋子渊俊美潇洒,可才情却同样丰富多彩,他们在字里行间守望着神女,犹如神女守望着峡江。

这种守望同样是一种传承,情义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文脉的传承。

这些人中有卢照邻、骆宾王、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刘禹锡、元稹、苏东坡、黄庭坚、陆游、马致远、关汉卿……

个个都在中华文脉的传承中举足轻重。

神女守峡江

神女峰(图片来自网络)

就是到了近现代,仍然热闹非凡。闻一多、郭沫若、章太炎、毛泽东、舒婷、袁珂、任乃强……大批文史学者和诗词大家围绕巫山神女提笔蘸墨,激扬文字。

于是有关神女的巫儿(尸女)说、尧女说、灵芝说、云雨说、山鬼说、美神(爱神)说、复合型神袛、盐水女神说之种种考证热闹非凡。

每一种考证都能找到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最终都无法圆满解释。特别是《高唐赋》和《神女赋》中,同一位神女,却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前一次主动荐枕饰寝,后一次坚贞不渝,差异之大让人不解。

据传宋子渊曾师从于屈原,在这位被誉为中国第一位爱国诗人身边学习生活,自然在个人情操和作文风格上少不了会受到影响。

那时的巫峡江水滔滔,一浪接着一浪,拍起水千层,石飞溅。

那时的楚国,如江边岩石,被列国逼迫得碎石飞溅。

后人谈“巫山神女”,大多数人谈论的是《高唐赋》和《神女赋》文体本身,却忽略了当时楚国在列国之中的实力变化,忽略了宋玉和楚襄王两次登临高唐的历史背景变化和随之带来的心境变化。

所以在前面我提到,公元前283年,襄王与秦昭王两次分别在鄢邑和穰邑友好相会;接着在公元前282年,子渊陪着襄王一上高唐写下《高唐赋》;再是四年之后的公元前278年,子渊陪着襄王二上高唐写下《神女赋》。这五年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历史线索,就是在襄王和秦昭王“友好会谈”的第三年,即楚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国攻打楚国,楚军兵败,割让楚国上庸、汉北地区给秦国;接着楚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国将领白起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在写成《神女赋》的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再度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的都城郢都,焚毁楚国先王墓地夷陵,楚襄王的军队溃散,不能再应战,退往东北固守陈都(今河南淮阳),并将都城迁到陈都;楚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秦军夺取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

神女守峡江

神女峰(图片来自网络)

那场“友好相会”后,楚襄王趾高气扬没几天,秦国铁骑就在“巫山神女”周边的楚地上纵横驰骋,血雨腥风,旌旗飞扬。

据传,老师屈原也于宋子渊写成《神女赋》的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汨罗江投河自尽。

破裂不堪的楚地,恩师的郁郁不欢最终投河自尽,宋子渊的眼里充满泪水。

可强颜欢笑陪着襄王游山玩水的宋子渊,得做点什么,这一介书生,又能做得了什么?

于是,“巫山神女”成了宋子渊想真正点醒楚襄王的“大礼”。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怀疑的,又岂止只有李商隐?在前面提到的尧女说、灵芝说、云雨说、盐水女神说等众多解释中,有一位历史学家的声音独辟蹊径,掷地有声。

任乃强,藏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只因他研究藏学和专著《华阳国志补校图注》在学术界的影响太大,所以很多人忽略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四川上古史新探》,1986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这本书时任乃强先生已耄耋之年,早在中国西部历史研究中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且有了独到的见解,所以《四川上古史新探》里面提到的学术观点是具有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和重大学术突破的。

任乃强先生写到:

……这篇赋(高唐赋)是宋玉献给楚襄王的,不能凭空造谣。后世文人只欣赏他的文章,盛传这个故事,却未有人研究过文章的实质。近世的科学家们,也只把它看作文人游戏,付之一笑而已。我试把它结合到巫溪盐泉来分析,觉得他所说的巫山神女,就是代表的巫盐。巫盐对于楚人的生活来说,正如大旱之望云雨。巫盐能运来满足楚人的食欲,宋玉喻为自荐枕席。楚襄王时,被秦国夺取了巫盐,楚国大乱,襄王曾竭其全力夺回巫盐。宋玉的《高唐赋》,便是此时作来歌颂襄王的。楚文学,好借神鬼为寓言,不直陈其实。屈原文章便是如此,故其弟子宋玉也是如此。

那时的山指的大巫山,水就是现在的大宁河,称为巫溪水,同属楚国的巫郡。巫郡有更早由巫人发现的宝源山盐泉,曾因盐立国,从巫臷国到巫咸国,再到巴人灭巫,秦灭巴,秦楚对决,到楚襄王时代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辉煌。多说一句的是,现在行政概念的巫山巫溪两县,一直到楚襄王之后的四百多年里才形成,也就是到了东汉建安15年(公元210年),巫郡以北的宝源山盐泉区域被单独划分出来称“北井县”,意为县城北有盐井,名字在历朝历代多有改变,公元1914年时改为巫溪。

秦楚之战,其实就是争夺三峡盐源之战。

神女守峡江

《巫盐天下》

冷兵器时代,盐是重要战略物资,盐税富足,盐水消毒提劲,谁占领三峡诸盐,谁就胜券在握。子渊和楚襄王来到这巫山高唐,自当谈论巫溪盐泉,在此之前,盐战已经打了几十年且反反复复各有胜败,楚襄王夺回巫盐,还能和秦王两次相会,自然趾高气扬,子渊也当歌功颂德,所以云雨交合,辗转缠绵。

可战国风云突变,三峡之水浪涛汹涌,大好形势转瞬即逝。秦军来势凶猛,短短三四年时间连续打败楚军,还割让了上庸、汉北之地,巫盐成为“虎狼之兵”的眼前肥肉。而对于楚国来讲,巫盐虽味美,但已成别人嘴边之肉且伸手可食,犹如梦中的巫山之女,可观可赏却无法共赴云雨。

宋子渊十岁时就跟着师傅屈原入鄢郢,深谙官场之道,何况面对的是淫乐无度的楚襄王,自然只好借神女故事来暗自谏言。

其实,还有很多学者也认为宋玉作品基调是“劝百讽一”,《高唐赋》明写山水风物,暗含“曲谏”之意,侈说巫山风物,其用意在于规劝襄王不要放弃巫郡和黔中郡。早在明代,陈第在《屈宋古音义》中就指出:

按《高唐赋》,始叙云气之婀娜,以至山水之嵌岩,激薄、猛兽、麟虫、林木、诡怪、以至观侧之底平、芳草、飞禽、神仙、祷祠、讴歌、田猎,匪不毕陈,而终之以规谏。

近代学者章炳麟也在《菿汉闲话》中对此作了分析:

盖巫、郢一航可达,所谓‘朝辞白帝,暮宿江陵’,楚上游之险,惟在于此。怀王虽被留,犹不肯割以予秦;襄王既立,宜置兵戍守,而当时绝未念及,故玉以赋感之。

事与愿违,就在宋子渊写成《神女赋》的第二年(公元前277年),巫郡和黔中郡就被秦军夺走。又仅仅过了一年(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收集东部地区的士兵,共得十多万人,向西收复秦国攻占的楚国长江沿岸十五邑设置郡县,抵拒秦国。战国之事,战事无常。

这之中,是否有宋子渊劝谏之功,不得而知。

这场围绕三峡盐源之争的盐战,一直持续了近百年,最终以大秦铁骑一统天下而结束。这之后,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就逐渐丰满,真正屹立在了世界文明之林。

那站立的姿态,如巫峡之上的山石,坚韧挺拔。

二千二百年之后,我从巫溪而来,在巫峡之中,在巫山之上。

咸味依然,神女依然。

水酒甘甜,碰杯的有古之子渊,也有今日文友,醉眼朦胧。

朦胧之中,看巫山神女,守在峡江之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