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爱秀 >趣闻探索 > 历史趣闻 > 大决战 > 项羽 >

大决战:项羽VS宋义

趣爱秀 2021-08-26 15:24:35 原文链接:网络

汉帝国的建立之群雄逐鹿(十六)

公元前208年9月,项梁战死定陶。

大约与此同时,河北也出现变故,李良率领他的残部投降了章邯率领的秦中央军。

还是老规矩,我们回顾下《钥匙》一节,理解下当前的局势:

黄金关中和白银山西目前还是秦帝国掌握。

白银河南还是老样子,秦帝国占据黄河沿岸,南边各路小势力云集。

白银山东目前在齐国控制下,但齐国内部诸侯内讧得很厉害。

黄金江淮在项梁死后稍有混乱,但楚怀王随即站出来夺权,目前怀王地位还算稳固,江淮仍然是楚国地盘。

变化最大的是黄金河北:

河北此前三足鼎立,北边燕国较为偏远贫瘠,主要还是西边邯郸一带的李良和东边巨鹿一带的张耳陈余在争夺。

随着张耳陈余立了赵王歇,赵国的高姓大族逐渐倾向赵王歇阵营,李良渐渐败下阵来。

于是李良投降了章邯的秦中央军。

与此同时,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已经赶赴中原战场,这支部队最可能的进军路线是从山西通过井陉进入河北。

章邯此时面临选择,是继续东进争夺山东,还是北上河北。

我们通过上节(链接《定陶之战》)可以看出,秦军如果继续东进山东,就必须继续争夺东阿。

这一带水路四通八达,齐、楚两军一旦联手,秦军很容易腹背受敌,非常难打。

定陶之战秦军能反败为胜,是由于齐、楚联军各怀鬼胎闹了矛盾。

一旦齐、楚之间矛盾解除,他们主力都还在,秦军继续在东阿客场作战就很可能重蹈覆辙。

所以公元前208年闰9月,章邯决定北上河北。

如果齐、楚联军北上救援河北的赵国,那么齐、楚联军就失去了主场作战的优势,秦军压力可以小很多。

如果齐、楚联军围魏救赵,攻打秦军黄河沿线据点,比如说濮阳、荥阳,那秦军有信心少量部队依托坚城死守这些大城,主力专心应对河北。

况且一旦秦军离开,楚国和齐国没有了秦军压力,还能不能消除矛盾恢复团结那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随着秦军北上,需要楚国做出决策。

楚怀王此时已冲到前台主持工作,他在彭城召开全体扩大会议,把楚国定性为反秦联盟盟主。

既然是盟主,就必然要组建大军北上救援赵国。

部队有现成的,真正的难点在领导班子的搭建,对此楚怀王煞费苦心,做了很细致的安排: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宋义被立为主将,节制所有部队;项羽是副将,范增是二副。

我们先回顾下《猛龙过江》一节,理解下当时的形势:

项梁组建的政权本来就是至少十多个大佬带领的各支部队的联合体。

为了有效动员和整合楚地资源,吸引大姓支持,项梁把楚王后裔、现在的楚怀王拉出来当了傀儡大王,建立了楚国。

宋义是“故楚令尹”,令尹是楚国特有的官职,大体就是宰相的意思。

宋义显然属于旧楚国的超级贵族,在怀王被拉出来后才加入新楚国阵营。

宋义是和旧楚国联系紧密的贵族人士的代表,他们在新政权的位置完全依赖于楚怀王,他们是楚怀王的基本盘,所以宋义成为主帅是必然的。

但现在楚国的各支部队都是其将领自己拿枪杆子杀出来的,短时间内宋义根本指挥不动。

怀王必须要安排军方人事作为副帅,才能压制不满与争议,而且这个副帅多半只能是项家人。

项梁是楚联盟的总设计师,数以十万计的部队主要是项梁拉进来的,很多大佬在联盟中的前景都倚靠项梁的升官许愿,他们在联盟的分配秩序,主要和项梁发生联系。

项梁死了,只有项家对大家有一定的公约力,楚怀王现在说话可还不能算。

那让谁来代表项家呢?

怀王显然不愿派出类似项伯这样在项家影响力很深的老资格,生怕他们完全整合项梁的遗产。

在怀王看来,项羽只是项梁的侄子,年纪又轻,提他出来继承项家没准还可以诱发项家内部的不满甚至内讧,实在是好选择。

不过宋义主帅、项家副帅的组合对宋义很不利,因为宋义和各支部队的联系很浅,项家很容易串联大家。

于是怀王又把范增抬了出来做二副,看着项羽,为宋义保驾护航。

继续回顾下《猛龙过江》一节:

范增是楚怀王刚立时协调各方的关键人物,和所有军头都建立了很深的联系,有足够的能力捏合各方。

当时范增辛苦的一一协调,目的都是让大家为空降进来的怀王和楚旧贵族让步,这让怀王和宋义等人对范增非常信任。

有意思的是,怀王自己坐镇后方彭城(今天的徐州一带),还特地将吕臣立为大司马(相当于大将军),其父亲吕青立为令尹(相当于宰相)。

吕臣是直接跟随陈胜的张楚政权出身,手里还有上万的嫡系部队,属于最根正苗红,资历最深的军头。

怀王显然是担心吕臣的资历去部队会尾大不掉,宋义和范增都压不住他,干脆把他留自己身边。

因为同样原因被留在身边的还有顶级元老陈婴。

怀王对于这样的架构应该很得意。

自己的嫡系成为主帅,可以迅速扩充自己的基本盘,巩固自己权力。

项家项羽为副帅,可以有效组织这次军事行动,同时项羽年轻资历浅,便于压制。

范增为二副,一旦项家有小动作,他可以利用自己在军中远非他人可比的影响力协调各方。

多完美的组合啊。

但一到实战中,就有点不对劲了。

项羽年轻气盛,更是个猛虎一般的凶悍角色,绝不肯让宋义为代表的旧楚贵族一系抢走项家遗产。

宋义十多年前就是楚国的执政官,一个混到宰相级别的人其霸气可想而知,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到手的权力呢?

于是楚军走到一半就彻底停了下来。

项羽一系的说法,这都是因为宋义不学无术,脑子进水,导致楚军停滞了一个多月。

其实呢,如果把项羽放到宋义的位子上,他也一定会按兵不动!

开玩笑,现在两派你死我活,谁敢进军啊,等着到前线被人从后面捅刀子捅到死啊?

史书留下的记载非常简略,似乎一个半月里也就项羽和宋义说了会话,别的没事。

实际我们根据后世的类似局面完全可以推出当时的情况:

这段日子就是决战前的宁静,宋义和项羽多半每天一个个找各路军头和他们的团队,反复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支持自己。

其中范增肯定是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

从事后来看,范增多半采取了沉默的态度,总之你们且斗着,我不轻易发声。

各路军头当然不喜欢宋义空降,可也不见得就喜欢项羽成为他们的头啊。

就拿这次没跟着来的刘邦举例,他被项梁派的部队政委看着,他舒坦吗?未必吧。

刘邦要是跟过来,他愿意项梁才死,马上又来个项羽当自己领导吗?不好说吧。

项羽和宋义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各路军头们反复做工作,范增多半是绝不表态,在后面随时协调。

这些军头们说起来只怕是和范增最熟,最信得过的只怕也还是范增。

实际的场景,项羽、宋义这边和大伙说完,大伙都会去问范增的意见,范增多半会打哈哈,悄悄聚集人气。

没准这么斗下来,他范增长的人气比宋义和项羽还要多呢。

这下三足鼎立,一时成了僵局。

宋义作为主帅,要对军事行动负全责,眼下的僵局对他最不利,他决定率先破局。

宋义的破局之策,真心说很高明:

他多年高官积累起来丰厚人脉,让他和齐国关系很好。

于是他一番运作,居然让儿子宋襄成为了齐国的丞相。

当宋义举办盛筵,带着众多大佬欢送他儿子宋襄去齐国任相的时候,项羽一系可以说遭遇了釜底抽薪般的重击!

这次军事行动是去与秦军主力作战,齐军也肯定会参与。

谁和齐军关系好,谁在战场上就可以得到可靠的支援,否则就可能被人背后捅刀子。

各军头从自身利害出发,看到宋义如此能耐,自然会大幅倾向宋义,项羽几乎败局已定。

关键时刻,项羽显示了一个英雄人物应有的灵敏嗅觉和决不放弃的韧劲。

他立即意识到,自己只有突然发难,才能赢得一线生机。

他毫不犹豫地立即执行!

这种军中政变不可能孤军奋战,项羽是进行了小范围动员后,在第二天的早会上突然发难,杀死宋义的。

这种动员可以瞒过军中根基不深的宋义阵营,但是很难瞒过范增。

范增该怎么选呢?

从职责上来说,他应该火速通报宋义。但这就等于和项羽彻底翻脸。

这是在军中,范增真的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被项羽的人在乱军中砍死。

范增都70多了,一举由默默无闻到现在成功封侯,他实在没必要冒险争这些大权了。

关键时刻范增退缩了,选择默不作声。宋义很可能自认胜券在握,在关键时刻缺乏防备意识。

项羽成功杀死宋义后,火速派人追杀宋义儿子宋襄。

宋襄团队已经深入齐国地盘,宋襄已被任命为齐相,项羽乱来必然引发齐国剧烈不满。

但项羽此时哪还顾得了这么多?格杀勿论。

至此,项羽一系绝地反击成功,宋义父子丢了性命,楚怀王则成了最大输家。

我们不清楚是否还有其他和宋义相关人员被清洗,但楚怀王的基本盘彻底在军中失去了权势。

这也意味着楚怀王彻底丢掉了枪杆子,回到傀儡位置,只能无奈地等待项羽的血腥报复。

是楚怀王的布置不高明吗?真心说,单论布置,楚怀王团队已经竭尽其聪明才智了,我们很难有更高明的布置。

可楚怀王还是错了,错得太离谱了!

群雄长期武装争霸的格局,主力出击的巨大军事行动,他怎么敢躲在后方,怎么敢不亲临前线?

刘邦、项羽、刘秀、曹操、刘备这些致力于靠军队争霸天下的大佬,谁敢不亲临前线?

你不亲临前线,你手腕再高超,又怎么可能控制得了军中军头?

八百年后有个开国皇帝,自认为自己手腕高超,觉得我派儿子们去前线,我躲在后面享享清福就行,其结局大家都知道。

是,前线很危险,可能遇到军中兵变,可能像项梁、田儋那样战死沙场。

可怕死就别冲到前台来啊,你乖乖当傀儡楚王安享余生多好,不比当年放羊好多了?

楚怀王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们甘于平庸,平平淡淡过完一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可如果我们自认为是不甘平庸的人,如果我们决然做出了放手一搏的决定,那我们就没有了退缩的余地,没有了害怕的资格。

既入生死局,有进无退,向死而生!

相关文章